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李淵的擔憂

唐高祖後期,他的幾個嫡子,為了爭奪儲位而鬧得不可開交。

李建成、李世民,這兩個長子和次子之間,他們的爭鬥已經達到白熱化。

一次,李建成設宴,請李世民喝酒,誰知喝完酒後回來吐血。這肯定不是一次意外。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冰與火

李淵聞訊後立即給李建成下了一道手諭:“秦王一向不能飲酒,從今往後不準再舉辦夜宴。”

言下之意是警告太子不要再玩什麼小動作,為了安撫李世民,同時消解他們之間的冤仇,李淵還親自前去探視。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李建成

雖然這麼受氣,雖然他身邊的將士們都為他抱不平,但李世民很無奈,只能暫時的忍受,因為他目前是個弱者。

首先,李淵是國家的主宰,手握重兵。雖然他堅決反對兒子之間骨肉相殘,但態度很明顯的偏向太子那邊。

李建成這裡佔有法理,他是當然的繼承人,所以,搞什麼事情都可以名正言順的進行。

李世民就不行了,他這邊除了人和佔點優勢,其他什麼都不佔。所以他只能忍氣吞聲。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突厥入侵

此時,邊關軍情緊急,突厥大舉入侵。以往出現這種情況,都是秦王府的一幫眾將士去為國捐軀。李建成心想,這次不能再讓李世民出風頭了,於是奏請高祖保舉齊王李元吉領兵出征。

高祖欣然同意,命李元吉率領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人馳援烏城。李元吉這下找到了正當的藉口,將秦王府的一干眾將領,像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還有秦王帳下的精銳部隊,悉數編入了他的北征軍。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保舉齊王

事情明擺著,太子和齊王合謀,就是藉此機會拆散李世民的手下,把他變成砧板上的魚肉,隨時可以置他於死地。

李建成對齊王說:“眼下你已兼併了秦王的精兵猛將,手握數萬部眾。我準備在昆明池(唐長安城西南)設宴為你餞行,到時候我把李世民也拉上,在餞行宴上命壯士將他擊殺,告訴父皇說是暴病而亡,父皇不相信也得相信。”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做好準備

說完這些,一看李元吉沒有表態,知道不給甜棗是不行的,於是接著說:“事成之後,我自當命人遊說,讓聖上把朝政大權移交給我。即位之後,我自當立你為皇太弟。尉遲敬德等人既然已落入你的手中,最好在出征途中隨便找一個藉口將他們全部砍殺,看誰敢不服!”

一切都在計劃中開始實施了。如果這次計劃能夠實現,那史書上的記載應該就是“昆明池事變了。”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兄弟齊心

但歷史就是這樣,往往在最關鍵的緊要關頭,總是會出現各種意外,正因為有這些偶然事情出現,歷史才充滿了變數,事情的結局也往往讓人唏噓,嘆息。

此時就有一個小人物出現了,雖然正史上沒有他的傳記,但他卻是真正改變歷史的關鍵人物。 他叫王晊,時任東宮的率更丞。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秦王獲信

太子和齊王的計謀剛剛議定,王晊就趕到了秦王府,將這個絕密情報告知了李世民。

事情已經被逼到這個地步了,不反擊也不行了。李世民聞聽此信,馬上召集身邊的文臣武將共同商量對策。

還有什麼好商量的,“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個淺顯的道理誰不懂?於是調兵遣將,選好伏擊地點,各位將領各司其職。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共同商議

於是在第二天的清晨,不可避免的發生了“玄武門事變”。於是李世民在險中取勝。於是“勝者為王敗者寇”,李世民成了王,李建成則成了寇。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復仇之箭

現在來回味這個事變的全過程。當時發生“玄武門事變”時,李世民他們並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是很倉促的,而且是被迫的,並不是主動設局。

但是不抗爭就是等死,與其引頸受戮,還不如拼一下。不是幸運的生,就是壯烈地死。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扣動了改變大唐命運的總機關

而觸發這次事變的機關,並不是什麼名將或者高士,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卒,這個的確出乎一般人的預料。

誰說英雄造時勢,有時候小人物也同樣能創造歷史。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