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協會全國繭絲綢產銷形勢分折會在宜州區召開

中國絲綢協會全國繭絲綢產銷形勢分折會在宜州區召開

中國絲綢協會全國繭絲綢產銷形勢分折會會場

4月26—27日,中國絲綢協會在宜州區召開2018年全國繭絲綢行業產銷形勢分析會暨全國優質繭絲基地現場交流會。主要分析研判國內繭絲綢行業經濟形勢,總結交流繭絲綢行業發展情況。各省市繭絲綢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檢測機構、蠶桑基地及相關單位的負責人、代表300多人出席會議。

中國絲綢協會會長唐琳在會上表示,今年以來行業運行延續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主要表現在行業運行開局整體平穩、蠶桑基地建設明顯加快、新產品開發成效顯著、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等四個方面。但是,也還應該清楚地看到,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仍然突出,繭絲綢行業內繭絲價格高位運行,市場容量、供需關係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因素。因此,要立足基本國情與行業實際,把基地、產品、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做到位,補齊短板環節。要開拓創新,既要推進傳統動能改造升級,更要不斷激發新的動能,形成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加快推動行業發展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的根本轉變。

會議認為,2018年國內外經濟形勢更趨複雜多變,行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繭絲綢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有針對性的突破結構性矛盾和發展瓶頸的約束,堅持以“調結構、穩增長、補短板、助升級”為基本目標,加快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的推動產業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要重點圍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抓基地,打好原料保障攻堅戰。要按照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的要求進行。二是抓管理,打好質量提升攻堅戰。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管理。三是抓市場,打好貿易轉型升級攻堅戰。第四,防風險,打好化解市場風險攻堅戰。

會議期間,與會的領導和嘉賓參觀考察了宜州區嘉聯絲綢有限公司、劉三姐桑蠶高效生態產業核心示範區、嘉欣宜州絲綢園等科普示範基地,並進行現場學習交流活動。

據瞭解,近年來宜州區高度重視桑蠶產業發展,以“建設循環示範基地、打造中國絲綢新都”為戰略目標,圍繞“提品質、強品牌、增品類、優產業、富民生”發展思路,強力推動桑蠶產業轉型升級,基本形成“‘桑-蠶-繭-絲-綢’一體化生產+桑蠶綜合利用+多產業融合發展”的循環經濟產業鏈。2017年,宜州區有桑園面積34.68萬畝,養蠶農戶9.24萬餘戶,鮮繭產量達5.8萬噸,桑園面積、蠶繭產量連續12年保持全國縣域第一。農民養蠶收入達28.6億元,桑蠶生產、繭絲綢加工、資源綜合利用及電商銷售總值達62.6億元。先後榮獲廣西桑枝食用菌產業發展“十強縣”、廣西“十佳”桑蠶生產基地縣市、“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和“中國蠶桑之鄉”等榮譽稱號,桑蠶業已成為宜州強區富農、惠民增收、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

會上,中國絲綢協會副會長、廣西繭絲綢行業協會會長蘭樹思介紹了廣西繭絲綢生產情況。河池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鳳雲致歡迎辭。宜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吳興慧介紹宜州區蠶桑基地集約化發展經驗。(何家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