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岁了还尿床?当心遗尿症!

孩子5岁了还尿床?当心遗尿症!

“这么大的孩子三天两头尿床,一说就哭,真拿她没办法。”一提起孩子尿床的事,王女士就满脸无奈。女儿玲玲8岁了,从小尿床。王女士说,原以为小孩子大了,自然而然就不会再尿床了,谁知过了6岁还没好转。儿科专家告诉王女士,这么大的孩子尿床其实是一种病,医学上叫做“遗尿症”。

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孩子5岁了还尿床?当心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俗称“尿床”。国内对遗尿症的定义为:小儿≥5岁,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次/周,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在临床上解释为:5周岁以上的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

“尿床”是第三大儿童创伤性事件

据统计,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遗尿症。“遗尿症在儿童中很常见,但只有少数的遗尿症患儿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治疗。”医生表示,很多父母觉得尿床不用治,误认为“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好”,一拖再拖,直到孩子上学了才引起重视,甚至十几岁时才去治疗。或者“病急乱投医”,孩子无法得到正规诊疗。这种“等等看”的态度往往导致不必要的痛苦。

虽然遗尿症儿童每年的自我缓解率为10%-15%,但不能缓解患儿的遗尿会严重性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还有2%-3%的患者会持续至成人,甚至可能终身。

孩子5岁了还尿床?当心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如果不及时、正确治疗,除了可能加重病情外,还会使患儿因尿床感到羞愧、沮丧和自卑,进而性格变得孤僻、内向、敏感。

轻度尿床不必吃药,行为疗法可以控制

医生表示,儿童遗尿症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病因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第二是觉醒障碍与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尿感信号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大脑;第三是膀胱功能障碍;第四是遗传。调查发现,抗利尿激素(24:00-4:00是分泌高峰)在夜间出现分泌障碍是目前儿童遗尿症的主要原因。

对于轻度遗尿症,可先观察2-3个月,通过行为疗法并辅以饮食指导,比如控制晚餐、睡前饮水量,少吃利尿、凉性食物,适度进行憋尿锻炼等,一般可控制住病情发展。中重度遗尿症,除了行为疗法外,还要配合服用一些药物。用药三个月后减量观察,如果复发再行用药。而对于遗传性的遗尿症,目前还没确切找到致病染色体和对付方法,可能要终身用药。

孩子5岁了还尿床?当心遗尿症!

特别提醒:打骂训斥会加重孩子病情

家有“尿床仔”,家长们都不会省心。在此,医生特别提醒家长,应避免说教、训斥以及在人前提起孩子尿床的话题,以免刺激孩子的感情,否则会加重孩子病情。“孩子越怕尿床,越可能尿床。”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减少孩子尿床次数:

1. 少给孩子吃凉性和利尿食物。可适当吃些温补类食物,如糯米、山药、黑芝麻和优质蛋白。

2. 夜间饮水限制。晚餐让孩子尽量吃干食,少喝汤水饮料。睡前更要少喝水,禁止喝饮料、牛奶、豆浆和吃水果。

孩子5岁了还尿床?当心遗尿症!

3. 睡前排空膀胱,睡前两小时不看刺激性影视、不打游戏。

4. 适度憋尿锻炼。白天孩子意识清醒状态下,喝水后有尿意时,可有意识忍耐10-20分钟后再去排尿,锻炼膀胱肌肉的控尿能力。

最后,一旦发现孩子患病,家长应尽早带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最好在学龄前开始,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病因,选择最合适的策略治疗,争取早日痊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