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進世界盃?那就要多建足球場!

首先,我是足球門外漢一枚,所以這篇文章僅從個人視角來看足球和中國足球。

想進世界盃?那就要多建足球場!

中國不缺踢球的人,但缺場地

當看到上面這些新聞的時候,我知道,中國足球踢進世界盃是有希望的,並且說的很對,沒有場地中國足球搞不上去!場地限制了我們對足球的愛好。

我是八零後,在河南農村長大,從我在村上小學,鎮上上初中、高中,省會上大學,我只見過足球從沒有踢過足球,對於球類我只喜歡乒乓球。

原因很簡單,在我上過的這幾所不同階段的學校,只有大學有足球場。小學那時候印象中只有些很破的雙槓、單槓、籃球架,以及用水泥板和磚塊建的乒乓球檯,而到了初中高中,印象中也只有這些東西。

想進世界盃?那就要多建足球場!

所以足球在長達12年的基礎教育當中,它是神秘的、高貴的運動,神秘是因為只有電視上能看到踢足球比賽,高貴是因為我們沒玩過足球,最多隻能把雞窩當球門。所以到了大學即便能踢足球了,但已經是無感,沒有發自心底的熱愛,更沒有駕馭它的技術,所以,我的人生與足球扯不上一點情感聯繫了。

中國十幾億人口,卻只有一萬多個足球場,平均十幾萬人才擁有一個足球場。我們不缺踢球的人,缺場地!這是足球問題的關鍵。畢竟能享受足球場地的人不是人人都有天份能踢進世界盃的,而場地的缺失就會讓很多人失去天份展現的機會。

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足球就是巴西的國球?

不管是奧運會還是其他世界級比賽,我們的乒乓球成績可以說是所向披靡,這離不開我們的乒乓文化和乒乓外交,這也是我們在體育界的強大優勢。

想進世界盃?那就要多建足球場!

1946年,警衛員找來兩塊木板,用刀削削,一副“延安精神”的乒乓板就誕生了

作為世界第三大國,我們的最高領導人用的乒乓球拍竟然是自制的連個膠皮也沒有,在那個經濟薄弱的年代,領導人帶頭打乒乓球,這就是中國乒乓球為什麼這麼厲害的原因。

1949年之前我國參加過三次奧運會,但從未得過獎,以至於被人嘲笑為“東亞病夫”,直到1959年我們獲得了世界乒乓球冠軍,這消息振奮了國人好多年。雖然足球沒能跟得上,但成績的提高需要刻苦的訓練和時間的積累。

想進世界盃?那就要多建足球場!

球王貝利

我們再來看地球另一端的巴西,足球是巴西人生活的一部分。對巴西人來說,足球就是他們的國球,也是文化,是毫無爭議的足球王國。巴西=足球一點不為過。而巴西隊是世界盃歷史上最成功的球隊,沒有之一。

所以,當一個國家把某一運動作為體育文化主流的時候,就顯得無比強大,參與其中的人數也多,自然能站在世界舞臺上的人也就更多。

想進世界盃?那就要多建足球場!

為什麼我們要想把足球踢到世界盃?

因為足球在全球範圍來看它比其他運動更為普及和寬泛,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喜歡他的人數比其他運動更多,更能獲得人們的關注。特別是球迷們,對於足球的關注和時間付出都是高於其他運動的。

而當國土面積不大的烏拉圭、葡萄牙、荷蘭、西班牙都能踢出冠亞季軍的時候,可以想象擁有960萬平方公里14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卻進不了世界盃的門是多麼讓人沮喪的一件事。

所以,踢進世界盃是我們全民的夢想,是千萬球迷的渴望和期待!哪天踢到世界盃冠軍了那歡呼雀躍的場景我都不敢想象!甚至接連的慶祝會把我們的啤酒和小龍蝦吃光光!

而我們為了這個目標所付出的行動就是五年內要把足球場從一萬個變為7萬個,除了引進國際頂級的教練裡皮為國家隊教練,還會在學校增加足球課程等等。把足球事業從娃娃抓起,相信在不久的N年後,我們一定會進入到世界盃,最終也會踢出冠軍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