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首詩,感情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

唐朝,一個令人嚮往與驕傲的朝代,後人常說“盛唐”。在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由此進入了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然而盛世卻是那麼短暫,安史之亂爆發了,唐朝至此由盛轉衰。

公元763年,殘餘的安史叛軍在河北投降,至此,持續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飽經戰亂之苦的大詩人杜甫,當時正流寓在今四川,過著漂泊無根的生活。當杜甫聽到失地收復、戰亂平息的消息後,內心無比激動,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的一首詩,感情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

妻子:妻子和孩子。

杜甫的一首詩,感情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突出一個“喜”字,集中表現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這一喜訊突至時,詩人的驚喜之情。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剛聽到驚喜的熱淚流滿衣裳。“忽傳”寫驚喜,消息來得突然。“涕淚”寫喜極而泣,“滿”字,表露了詩人高興的眼淚如泉湧的狀貌,逼真地展示了一個飽經滄桑,在戰亂中苦苦掙扎的人此時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再看妻子和兒女,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由得欣喜若狂。寫由轉泣轉喜,“卻看”寫喜氣,“愁何在”即不再愁了,因還鄉有日。“漫卷”,胡亂捲起詩書,寫其喜而忘形。後一句運用了動作及神態描寫,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

杜甫的一首詩,感情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白天放聲高歌還要痛飲美酒,有這明媚的春天作伴正好回鄉。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並轉入極欲回鄉的心情。放歌縱酒寫出內心的喜悅歡欣,是狂喜的具體表現。“青春”指春光明媚的春季,此時與妻子兒女“作伴還鄉”,其喜樂可想而知。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刻從巴峽穿過巫峽,又直下襄陽回到洛陽。“即從”“便下”寫歸鄉之心的急切。此句營造了一幅疾速飛馳迫不及待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全詩從頭至尾一氣呵成,感情真切,筆勢奔湧,旋律輕快,後人稱此詩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