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女則》的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名不見載。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13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后。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後為皇帝誕下三子四女。幼子即唐高宗。

貞觀十年崩。諡號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諡號為文德聖皇后。李世民譽之為“嘉偶”“良佐”並築層觀望陵懷念。嘗著有《女則》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僅存《春遊曲》一首。從中我們不難領略到這位自信、美麗、生動、嬌美女子的風采。她一定嫵媚動人,她一定蘭心蕙質,也一定端秀從容,所以被太宗皇帝銘記一生。

編寫《女則》的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是公元614年嫁給李世民的,當初的李世民才15歲,李淵也只是河東慰撫大使,當時長孫皇后的舅父高士廉覺得李世民才華出眾,以後必能成就一番事業才把長孫皇后嫁給他的。

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在政事上,李淵受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挑唆,對李世民處處防備。長孫皇后為了奪取李淵的信任,屢次為李世民說好話。長孫皇后有著外剛內柔的個性。玄武門之變爆發前,長孫皇后親自去前方安慰出戰的士兵,鼓舞他們的士氣。

李世民登基之後,隨即冊封長孫氏為皇后。長孫皇后氣度寬宏、賢良淑德、謙虛待人、機智過人,深受後人讚揚。

貞觀時期,唐太宗治理天下,長孫皇后掌管內廷。她將後宮做為李世民偉業的一部分,用自己的智慧使後宮保持一派平靜,後宮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後來,李世民娶了多任侍妾,長孫皇后處處體諒李世民,和侍妾們友好相處,情若姐妹。

長孫皇后崇尚節儉,為人十分平和,服飾用具,力求簡省。太宗覺得她深明大義,對政務往往有很好的見解,就經常與長孫皇后談論朝廷賞罰之事,皇后卻非常謙虛,她引用《尚書·牧誓》中的話回答道:“‘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我是個婦人,不能干預國家的政事!”太宗堅持與皇后談論,皇后終不發一言。在這一點上,她是十分明智的。但這並不是說她就什麼都不管,而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來對唐太宗施加好的影響。

長孫氏勤奮讀書,一年四季保持不變。讀書使她增強智慧,積累知識,增廣見聞。她生活簡樸,需求不多。無欲則剛,這是人所共知的。她樹立了一個儉樸的榜樣,在那個時代特別重要。

  長孫皇后內斂而聰慧,將後宮之事處理的一絲不紊。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修建了高樓便於遠望長孫皇后的安息之地。李世民登基不久,就立了嫡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十分愛護長孫皇后所生的孩子。晉陽公主是長孫皇后生的小女兒,晉陽很小的時候,長孫皇后就離世了。李世民親自撫養晉陽公主長大,而晉陽公主也是唐太宗唯一一個撫養的孩子。

長孫皇后36歲時崩於立政殿,這時宮中女官才把皇后編撰的《女則》呈獻給唐太宗。太宗讀後放聲痛哭。

編寫《女則》的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自幼嫵媚活潑,優雅如她、大氣如她、可愛如她,聰明如她,深受唐太宗的喜愛,成為歷史上較負盛名的一代賢后。長孫皇后盡心盡力輔佐唐太宗,被唐太宗稱為“佳偶“、“良佐“,後世史書稱長孫皇后為“矜尚禮法“、“母儀天下“的典範。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起舍,命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這種對已逝之人卻供養如生的例子極其少見,幾乎為太宗首創。可見在太宗心裡,長孫皇后永遠是活著的(《唐會要》卷二十.陵議)。他又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昭陵,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文德皇后既葬,帝念後不已,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視曰:“臣眊昏,不能見。”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臣固見之。”帝泣,為毀觀。“望陵毀觀”的故事相信熟悉歷史的人都有所耳聞。這個故事既反襯出太宗對長孫皇后刻骨銘心的追戀之情,又反襯出太宗追戀愛妻的行為是違背禮教傳統的。

雖然長孫無忌建議李世民再立一位後宮之首,但是李世民依然沒有立。至始至終,李世民的皇后只有長孫皇后。李世民死後,和長孫氏合葬在唐昭陵,李世民開創了帝后合葬先例

編寫《女則》的長孫皇后

自古以來,很少有帝王鍾情於一位子女,而唐太宗不僅鍾情於長孫皇后,更是對長孫皇后的子女和家人也一起照顧。唐太宗和長孫皇后可以說是恩愛夫妻的典範,鶼鰈情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