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錯亂不堪時需要多的正精神舵手

社會錯亂不堪時需要多的正精神舵手

文:穿越君

人類文明的進步需要更多的強有力的正精神舵手,

只有在正確的精神思想信仰的引導下,

人類文明才能得到快速和穩定的發展,

才能更進一步的順導人類社會前進的步伐。

01、賢孝之人是社會前進的引導方向

推薦賢人有獎賞,

壅閉賢人是死罪,

這是古代的治世原則。

公元前128年,

武帝下詔書:

獎勵廉吏,舉薦孝子,

希望能養成好的風氣,

繼承發揚光大古代聖人的事業。

有十戶人家居住的小村落,

其中必定有忠信之士,

三人行必有賢人。

而現在有的郡甚至不向朝廷推薦一個賢人,

那些積累了善行的賢人君子被埋沒,

天子無法知曉,

現在我們應該商議定推薦賢孝的制度。

於是有官員奏報:

凡是不舉薦孝子的,

屬於不遵守詔令的行為,

應當治“不敬”之罪;

不察舉廉吏的應當免官處理,

漢武帝批准了這條建議。

社會錯亂不堪時需要多的正精神舵手

02、民不患窮而患不均

其實,

農業的增值產業就是商業的緩衝帶。

嚴安曾上書漢武帝:

現在全國的百姓,話費錢財,

生活奢侈腐化,車輛馬匹、衣服裘裝、

房屋住宅競相裝飾的富麗堂皇,

色彩斑斕,美味佳餚廣列與前,

用來顯示自己的慾望。

見到漂亮的東西就會效仿,

這是百姓的本性,

用奢侈來引導民眾,

奢侈無度,無法滿足百姓的慾望,

百姓就會脫離農桑本業,

去從事工商業活動。

而工商末業的財利不能憑空飛來,

所以官員不忌憚做欺詐的事,

帶劍的競相殺人巧取豪奪,

而這樣羞恥的行徑,

世人卻不知羞恥,

犯法的人就越來越多。

我希望給民眾設立制度,

約束大家多度的慾望,

富有者不得向貧窮者炫耀自己,

來調和人心、安定人心。

人心安定了,盜賊就會消除,

陰陽調和,萬物就會茂盛。

社會錯亂不堪時需要多的正精神舵手

03、社會正風尚是人類文明前進的原動力

主父偃對武帝說:

茂陵邑剛剛設立,

天下有名的豪強人物,

兼併他人的富家大戶,

鼓動大眾動亂的人,

都可以遷移到這居住,

這樣不用誅殺就消除了災禍。

武帝聽從了他的意見,

遷徙各郡國豪強和財產超過三百萬錢

以上的富戶到茂陵邑居住。

其中有一個著名的俠士叫郭解,

在函谷關以東很有名氣,

也在遷徙之列。

衛將軍替他求情:

郭解家中貧困,不和遷徙的標準。

武帝回答:

郭解是平民,

他的權勢大到將軍替他說情,

這證明他家不窮。

最終,郭解全家也被遷徙,

武帝又聽說郭解平生因被人瞪視之類的小事殺了不少人,

就下令把他抓了。

立案審查的結果是,

郭解所犯的罪都在頒佈赦令之前。

有位儒生陪侍前來審案的使者坐,

座中客人讚揚郭解,儒生說:

郭解專門以奸邪觸犯國法,

怎麼能說他是賢能!

結果郭解的門客聽說後就這個儒生殺了,

並割去了他的舌頭。

郭解也確實不知道是誰殺的,

殺人的兇手也沒有查到。

使官就向武帝奏報郭解無罪,

公孫宏議論說:

郭解只是一個平民百姓,

做行俠弄權的事情,

看誰不順眼就隨意殺掉,

儒生被殺,郭解雖不知情,

但是他的罪比親手殺人還要大,

應該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論罪,

於是就把郭解滅了族。

社會錯亂不堪時需要多的正精神舵手

所以,聖明的君主治理國家時,

嚴明有關制度,

善與惡的區分主要取決於立功還是犯罪,

而不受輿論譭譽及個別人的擾亂,

聽其言還要責求行事,

舉出名還要指出實。

名不副實稱之為虛,

表裡不一稱之為偽,

譭譽不符合實際稱之為誣,

議論事情喪失原則稱之為罔。

懲惡才能揚善,

虛偽的行為不出現,誣罔的言論不得流行,

有罪惡的人不能僥倖逃避懲罰,

沒有罪惡過錯的人不用擔憂恐懼,

私人請託處處碰壁,賄賂無人接受,

拋棄浮華虛文,淘汰虛言巧語,

禁止強詞奪理,杜絕不正當的智謀,

統一聖人的最高精神思想,

用仁愛恩惠引領世人,

用禮樂制度加以修飾,

人類文明就會健康發展,社會風俗一片祥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