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迎來全國有機旱作農業專家

岚县迎来全国有机旱作农业专家

“土豆花開了”旅遊文化月大幕拉開

本報訊(記者 李尚鴻)有機旱作是山西農業的一大傳統技術特色。2017年出臺的《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機旱作技術體系。為此,山西部署了“2018年行動計劃”,並將“打造有機旱作農業典型”作為2018年十大行動之一。7月28日至29日,嵐縣第四屆“土豆花開了”旅遊文化月大幕初啟之際,當地又迎來了“首屆全國有機旱作農業科技交流大會”的召開。本次大會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中心、山西省旱作農業學會、山西省名優土特新產品協會聯合主辦,有來自全國從事旱作農業的科研和企事業單位的2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交流研討。

圍繞“有機旱作農業”這一主題,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研究員、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杜森研究員、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娟玲研究員等17名專家作了精彩報告,山西省農業機械化推廣總站張玉峰站長作為特約專家到會並作學術報告。張玉峰介紹了山西省機械化旱作農業發展歷史,並對近年來山西省農機推廣總站在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項目示範推廣上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進行了總結,並指出:“未來山西省有機旱作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戰場就是山西省東西兩山的丘陵山區,領域在重點農作物如雜糧、特色林果業、中藥材上,通過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優化農藝技術路線,制定生產技術規範;選型配套裝備,制定機械化作業標準;強化學術交流,鼓勵專家互動等方式,研發滿足山西省特色農業和農藝要求的農機裝備,推廣節水技術裝備,推動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提高殘膜回收及加工處理技術、畜食類汙處理技術,攻關自動駕駛技術、農業機器人技術等;生產和再生產全過程循環利用;推動農產品加工轉化、商品化;提升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和質量,最終實現旱作農業的提質增效。

在會上,專家與媒體還圍繞“推廣有機旱作,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主題,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本次會議受到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有力地推動了有機旱作農業向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發展,對進一步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據悉,今後幾年,我省將佈局雁門關、呂梁山、太行山、上黨盆地、汾河平原、城郊農業等六大區域,統籌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重點抓好六大工程20項重點任務建設,著力構建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有機旱作技術體系、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走出一條生產生態和諧相融、特色產業高效發展的有機旱作農業道路,力爭把我省有機旱作農業打造成全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