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骂大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伴您陪孩子共同成长

话语是所有误会的根源。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也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永远都不要小瞧语言的威力,特别是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

01

“我的尸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带回家!”

这是一封遗书里的内容。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个高考后自杀的四川男孩。

很多人都很费解,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让男孩至于死后都不想回家?

男孩反复在遗书中强调自己情商低,他好不容易考了全校73名,可他妈却说,“才73名啊”。哪怕考了98分,都会被父母骂……父母的打骂和打压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长期生活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的男孩,丝毫感觉不到父母的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不如死了痛快。

男孩的感受我们不难理解,因为父母的一些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但往往这一点容易被忽略。

被父母骂大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像《小王子》里说的:话语是所有误会的根源。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也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永远都不要小瞧语言的威力,特别是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

亲子之间的沟通,说话的表情和语气,比内容更加重要,如果父母语气不善,即使说得再有道理,孩子也很难听进去。

好好说话,是父母的一堂必修课。

被父母骂大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02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冬天迫于饥饿和寒冷,在街边乞讨,旁边的木板写着“自幼双目失明”等等之类的字眼。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却很少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诗人路过此地,见此场景,动手在木板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是我却看不到它”,这句话让这个老人收获了很多帮助。老人知道后,自己也留下了眼泪。

语言就是这么神奇,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能扭转乾坤。可是很多人却忽视了语言的力量,常常无意中伤害了身边的人。

被父母骂大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习惯,把挖苦讽刺的话挂在嘴边,语气中充满了冷嘲热讽、泼冷水、质问,最终成为孩子自卑、挫败的源头。

比如下面这些:

讽刺:“就你这样三分钟热度还想学钢琴?”

挖苦:“哟,你还会写作业,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不信任:“你知道什么呀?”

质问:“你怎么不知道跟人问好!”

攻击:“你怎么那么蠢?”

如果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总是肯定,孩子就会变得乐观安然;如果父母传递的总是否定,孩子就会变得消极灰暗,未来再多的财富和成功,也不能弥补心里的缺憾。

被父母骂大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03

一个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也容易教出一个不会好好说话的孩子。

身边看到有父母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孩子一哭就骂得更大声,再不听话就用打的。仿佛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自己的孩子很光荣,可是他们没想过他们的这种行为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多大的影响,这种破口大骂的语言冷暴力有多伤害人。

“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给我滚……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比你强多了,你看看你能做什么,一无是处……”

这些冷暴力专属词,它们不知不觉中就从你的口中出现,变成一把刀,刀刀割孩子心。

被父母骂大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超限效应”:如果某种刺激出现得太频繁,程度太强烈,时间太久远,就会让人极不耐烦,想要反抗,想要逃离。

大家都知道,小树要砍,小孩要管,但是,如果管得太多,语气太严,反而会激发出TA的叛逆之心,于是,孩子就会浑身是刺,越发难管,故意跟你对着干。有些孩子甚至会出走,自残,表现得非常极端。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人际圈子,在这里养成的沟通方式,对他今后的社交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被父母骂大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04

也许有家长困惑:难道做父母的,对孩子说话还要这么注意语气?

正是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所以才更加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在家经常被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25.7%的孩子表现出“自卑”,22.1%表现出“冷酷”, 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爱之深,责之切,看到孩子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时,他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会使用情绪化的语气,批评,叫喊。而发飙之后,又会立刻后悔。

就像在《爸爸去哪儿》中,陈小春吼了儿子之后,十分不安。他温柔真挚地说:“我以后尽量不要用那么大的音量去喊他。”

可是,那些已经说出去的话,却是收不回来的。孩子的心里,可能已经种下了小小的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