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

告诉孩子: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

缺失了性教育的家庭,让身心重创的孩子无所依托,失去了最后一道保护伞。

近期新闻中,屡见儿童遭遇性侵的悲剧:

广西平南,留守儿童小月和9个女孩遭到了宿管老师的长期性侵。她们当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六七岁。

广西兴业,留守女童自11岁起遭多位村民长期性侵。

湖北十堰,11岁留守女童被邻居多次强奸后服毒自杀。

四川自贡,6岁留守女童遭另一位留守未成年人强奸。

……

告诉孩子: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

作为家长,我们都觉得对孩子开展性教育太早,但是你要知道,恶魔并不会在乎你的孩子太小,如果不适当的给孩子开展性教育课,或许还会酿成新的悲剧。

很多悲剧的发生,正是因为父母在性教育上的零作为,导致她们被性侵时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不敢揭发罪行,并始终对这段经历保持着羞耻感,最终崩溃自杀。

我们不该羞于和孩子谈性,一堂认真的“性教育”课程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

别再将坏人的形象限定于童话故事里的描述,现实生活当中,坏人不一定有大大的牙齿、血红的眼睛,巨大的手和邪恶的笑容。

告诉孩子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甚至还可能看起来和蔼可亲,还会给你炫酷的玩具、美味的糖果。

辨别坏人对于孩子还是困难,所以视频里还教孩子要知道什么是“坏的行为”。

教孩子认识身体,不必讳莫如深,像视频里的老师那样,让孩子知道他们自己的隐私部位,这些部位是不可以给外人看或者触碰的,并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坏的,自己要拒绝。

告诉孩子: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

另外,这个视频内容还提供了一个科学专业的方法让孩子避免伤害——与孩子共建“照顾者”名单和“爱心圈”。

跟孩子一起列一个“爱心圈”名单,这个名单上的人是可以拥抱、亲亲的,是孩子喜爱并信任的人。

每隔几个星期跟孩子一起重新更新并确定下名单。如果孩子不太愿意把某人的名字写上,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找出原因。

父母,理应成为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 但在中国,我们没有大方谈“性”的传统。

一代又一代,从父母到学校,对这个话题讳莫如深,既不主动教育,又对好奇的孩子缺乏包容,推脱搪塞给社会。

于是,孩子只能被动的探索,在粗制滥造的地下小片儿中“自学成才”。

告诉孩子: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

可是,越是难以启齿,越会为“性”蒙上神秘的色彩。

与其让孩子在错误中摸索,不如大大方方面对、不闪躲、不回避,为孩子传递正确的性知识!

如果父母正确地这样做了,至少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伤害,不会让他们误以为这世上一切都是美好的,等遭受到性骚扰时,能努力保护自己。

告诉你的孩子,如果被性骚扰了要大胆说出来,因为这并不可耻,真正受到严惩的应该是那些变态者。

如果我们敢于对这些说“不”,那么社会一定会充满正能量。

告诉孩子: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