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發米粒引發爭議:雷軍如何發現區塊鏈的新價值點?

小米發米粒引發爭議:雷軍如何發現區塊鏈的新價值點?

作者/阿火 設計/大腳 排版/Tom

處於這個創新年代,區塊鏈的風口越刮越猛,諸如IBM、小米都開始發力進軍區塊鏈。

但是,小米是新生力量,IBM是百年藍色巨人。如果把二者的區塊鏈戰略進行對比,會出現怎樣的一番景象?

不難發現,IBM進軍區塊鏈的根本戰略是解決企業級的區塊鏈應用。IBM大張旗鼓發起超級賬本、Fabric不停地更新迭代,雖然這些嘗試並未帶來徹底改觀,但是這一戰略獲得很多世界級企業支持。

與此對比,小米做了些什麼?一向善於炒作的小米,在區塊鏈領域製造了哪些新“風口”?

需要說明的是,小米目前重點涉足區塊鏈的遊戲領域,在其他應用場景的探索仍然緩慢。小米MIUI商業產品部總經理顧大偉提出,要用區塊鏈解決程序化廣告的痛點。

可以預見,小米為了搶佔話語權,上市以後在區塊鏈的“燒錢”將加速。對小米而言,加密兔和WiFi鏈只是一場試水,玩客雲和迅雷鏈的現實意義更大,未來不可失去的戰場卻是——“物聯網(IoT)+區塊鏈”。

1】別抗拒——米粒刮來一股“新風口”

7月18日,小米在金山雲2018智能加速網絡發佈會上,發佈了“米路通平臺+小米Wifi鏈+1KM邊緣計算”三項產品,用戶可以獲得“米粒”作為獎勵。

據官方介紹,小米推出基於區塊鏈的米粒,是對用戶在小米體系所做貢獻的激勵,米粒可用於該體系下的流通與消費等。米粒究竟是什麼呢?據瞭解,用戶獲取米粒的方式包括開啟AI提速、每日登陸、分享WiFi網絡、連接新的IoT設備、體驗小米有品、邀請好友等等。

總體而言,米粒是小米推出的一種虛擬產品,可以兌換F碼、加密兔,而F碼可以優先購買小米商城的新品。小米的新品大部分都需要搶購,有了F碼,可以隨時購買到新品,僅這一點米粒就特別吸引人。

對於用戶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生長因子,而是米粒。具體操作非常簡單,通過綁定WiFI就能根據所連接的設備決定生長因子,而生長因子可以用來獲得米粒。最終的結果是,米粒可以用來換小米的F碼和加密兔,以及未來的其他小米生態產品。

比如,可以通過米粒兌換手機之類產品、兌換F碼、兌換米幣換取小米電視、小米盒子的會員、兌換小米新品發佈會資格、兌換雲存儲,如此等等。若小米將區塊鏈應用到整個小米生態系統,那麼力量不可小覷。當然,對於用戶而言,這樣的玩法是無法拒絕的。

所有“米粒”都會被記錄在公開透明的區塊鏈上,一旦被你擁有,就無法被任何人複製、修改或銷燬。假設每日發放米粒總數為C,那麼得出一個計算公式:用戶每日領取到的米粒=C×該用戶當前生長因子/所有用戶生長因子之和。

業內人士提醒,由於米粒的總量有限,隨著時間推移獲取難度逐漸加大,因此前期參與者將更有優勢。問題在於,米粒與生長因子具有什麼關係?事實上,生長因子是WiFi節點的貢獻計量因子,也是米粒的影響因子。換句話說,WiFi節點的貢獻越多,生長因子越多,收穫的米粒越多。米粒每天的產量固定,小米將按照用戶當前的生長因子值在全網的佔比來分配米粒。

2】別驚訝——“米粒”不是發幣

作為區塊鏈的一個應用項目,當前發幣仍然是一個敏感話題。

對此,小米生態鏈副總裁、小米探索實驗室負責人唐沐強調說,WiFi鏈不是區塊鏈,只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做的一個小應用探索;“米粒”不是幣,只是一個最小的去中心化記賬單位。

小米MIUI商業產品部總經理顧大偉談到,大公司目前都只是試水區塊鏈,比如領養貓、狗、兔子的區塊鏈遊戲,伸腳試試水,確認下自己是否能做。

針對小米的區塊鏈策略,顧大偉提及小米進軍區塊鏈的三點考慮:1)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增量價值是什麼?2)天花板在哪?市場夠不夠大?3)可否等半年或一年後再投入?

事實上,小米加快了進軍區塊鏈的步伐,而且非常謹慎。比如,此前小米發佈的加密兔管制非常嚴格。按照規定,禁止利用加密兔相關服務進行融資,禁止從事加密兔、積分與法定貨幣、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積分,不得為加密兔、積分提供定價、信息中介服務;不得從事法律法規、監管政策禁止的任何活動,否則將停止向用戶提供服務。

這意味著加密兔並不支持數字貨幣交易,用戶需要通過任務才可獲得“胡蘿蔔”(加密兔遊戲中的積分)或加密兔,或者使用胡蘿蔔來兌換加密兔。業內人士認為,網易“招財貓”因支持數字貨幣交易遭封殺的前車之鑑,加密兔在這一點上格外謹慎,不想再成為市場上的炮灰。

但是,區塊鏈遊戲虛擬物對於小米的誘惑太大了。小米方面認為,相比已被監管政策納入紅線的“ICO發幣”而言,區塊鏈遊戲擬物化較好地規避了可能觸犯的法律風險。特別是大眾娛樂性的玩法激發了用戶參與度,其投機屬性更是吸引了眾多玩家進入。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區間集,小米已經發布的相關產品值得借鑑,不管是加密兔還是米粒,都是值得肯定的區塊鏈應用產品,而且都獲得了用戶的認可。在目前缺乏產品的大背景下,小米基於區塊鏈做出的嘗試給區塊鏈行業帶來了一線生機,讓用戶覺得區塊鏈應用並不是虛無縹緲的理想主義,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應用。

一方面,小米通過區塊鏈遊戲向大眾普及區塊鏈概念相當有效,不僅可以積累眾多原始用戶,也為公司未來推出其他區塊鏈產品鋪路搭橋。另一方面,擅長用戶思維的小米正是看中了區塊鏈遊戲的營銷價值,在區塊鏈風口之上,任何關於區塊鏈的消息都被人們瘋狂轉發,米粒同樣獲得了用戶的歡迎。

對於小米而言,在區塊鏈還未全面應用化的當下,做出一款區塊鏈遊戲既可以吸引大眾眼球,又可以積累用戶數據,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

3】小米完成從技術到產品的第一次嘗試

顧大偉介紹說,區塊鏈團隊剛開始只有3個研發人員。早期這只是一個可運行的Demo,不是概念,也不是白皮書。 2016年10月份啟動項目後,就成立了米鏈團隊。在數據匹配層面,原先匹配數據需要3周時間,現在大概只兩三秒鐘則可以完成。

從這個角度考慮,顧大偉開始帶領團隊探索區塊鏈在營銷和其他方面的適用性。迴歸本質思考,他認為區塊鏈的主要價值在於“數據資產保護”。如果數字資產得不到保護,很多場景則無法使用;數據資產保護的應用,又可以延伸到數字營銷的動態樣本庫、聯合反作弊等。

那麼,怎麼讓數據資產得到保護?數據上鍊,這是第一步。這也是米鏈團隊的核心目標,即在數據資產保護的前提下賦予了兩層含義:第一,用戶隱私問題;第二,通過保證用戶隱私、數據資產價值,來實現商業化的提升。

小米如何將區塊鏈應用於自己的生態圈呢?我們不妨梳理一下小米進軍區塊鏈的路線圖:

早在2016年底,小米開始調研區塊鏈技術;

2017年3月,小米管理層決定將區塊鏈遊戲作為突破口;

2017年4月,小米MIUI商業產品部總經理顧大偉在國內率先提出探索區塊鏈的解決方案;

2017年10月,小米移動加入區塊鏈項目Hyperledger(“超級賬本”);

2018年2月,小米開始招聘資深區塊鏈開發工程師、服務端開發工程師等人才;

2018年3月14日,小米上線一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寵物——“加密兔”。

2018年4月,小米推出一款基於區塊鏈的WIFI鏈產品,可以通過它賺取米粒兌換獎品。

業內評論認為,加密兔與米粒是小米在區塊鏈上完成從技術到產品的第一次嘗試。 而小米WiFi鏈上線,這是團隊“憋了很久的一個小嚐試”。

種種跡象表明,小米雖然已經搶佔先機,但是加密兔和WiFi鏈只是小米在區塊鏈領域的試水之作,意義十分有限。不過,加密兔與米粒仍然引發了廣泛爭議。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認為,跟風發行區塊鏈寵物是“炒幣的一種變體”,國內幾大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區塊鏈寵物,只是政策尚未明朗下一種“打擦邊球”的行為。

事實上,區塊鏈遊戲難以避免噱頭大於實質價值的尷尬。受限於現有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輕量級遊戲尚能跑動,中型以上游戲因數據量龐大、存儲困難等問題目前無法落地。

【結語】未來的戰場——“物聯網(IoT)+區塊鏈”

據顧大偉介紹,“我們2016年7月份開始,組建了米鏈團隊,論證一兩個月後,覺得這件事靠譜,於是正式啟動了項目”。

對小米而言,最具想象空間的是用區塊鏈盤活其連接的一億多臺IoT設備,物聯網如何結合區塊鏈,是雷軍將要思考的一大命題。區塊鏈並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目前很多第三方公司想做區塊鏈,但單靠第三方很難做起來。

區塊鏈行業魚龍混雜,以發幣為目的的項目大行其道,成熟互聯網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對區塊鏈慎之又慎,生怕一不小心就掉入監管和輿論的深淵。小米究竟能在區塊鏈行業走多快、走多遠,一切都還未知。

顧大偉說,“怎麼讓大家一起來玩,小米願意貢獻資源。”

文章轉自金色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