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捲入P2P爆雷漩渦,小米作爲審核平台如何收場?

(原標題:米粉捲入P2P爆雷漩渦,小米作為審核平臺如何收場?)

“我基本上全都投了小米推廣過的P2P,差不多有100多家。現在有28個沒回款,還有18家顯示提現到不了賬。”有小米手機用戶如是表示,“之前是信任小米做品牌保障,但是現在不能兌現、返現,有的不能退出產品。小米收廣告費推廣P2P,但誰能兌現推廣P2P時的承諾呢?”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7年至今,小米在VIP任務裡推薦了很多P2P理財平臺,並對消費者有金幣獎勵、增加經驗值和投資後返現的獎勵,也特意標註專門針對小米渠道的“米粉”,或者返還小米手機、小米電視等小米產品。如此,小米通過這樣的方式“參與”了P2P平臺爆雷。但到目前為止,小米一直未對已在風險下的消費者作出相應的公告及回應。

小米方面近日回應媒體稱,經初步統計,向小米投訴相關P2P平臺風險的用戶數量累計429人,涉及金額約4000萬元。同時,小米下架所有P2P廣告,其內部正在調查情況,鑑於情況比較複雜,所以調查進展慢,尚未出結果;並且正在陸續跟用戶溝通,統計瞭解受損狀況,後期設法幫助用戶追索投資額。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回應的4000萬僅為用戶涉及的款項,而非已經確定損失的款項。即使小米沒有預料到P2P的暴雷風險,這也是小米和小米的金融夢必須面對的事實。

小米回應媒體的官方聲明中稱,MIUI(小米旗下基於安卓內核所研發的專有手機操作系統)採取的廣告推廣審核標準是所有廣告主均要求提供資金存管證明+ICP(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或ICP截圖+運營時間+註冊資金的多項證明,並強制要求進行風險提示。因此,小米得以向用戶提供所掌握的P2P平臺地址、負責人聯繫方式,同時幫助用戶報案並提供所需材料的清單。

法律界律師認為,小米提供的上述審核資質可作為資質的依據。不過,小米是否實際履行過相關的審核及監督機制,外界尚不得知;同時,MIUI是小米自有手機系統。小米既為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審核工作的公立性尚有待討論。如果小米沒有履行審查義務,可能將承擔所謂的“連帶”責任;消費者有權向小米提起訴訟。另外,作為推廣有問題P2P平臺的小米,也應該擔負相應的社會責任,倡導健康價值。

那麼,小米的金融夢是贏民心、贏資本,還是丟民心換資本?

廣告費的誘惑、投資方的推動:讓監管放鬆了神經

近日,小米被多家媒體爆出,小米向米粉推出了多家P2P平臺;有部分米粉在公開渠道表示出於對小米的信任,投資了其推薦的P2P平臺,結果卻血本無歸。

在7月24日凌晨,多個以資深小米鐵粉為主的小米P2P維權群,已經被提示“群已失效”。

米粉捲入P2P爆雷漩渦,小米作為審核平臺如何收場?

有米粉公開表示,“在小米手機‘我的小米’中第一次接觸到P2P,在投的15個P2P平臺,已爆雷11個,有老闆跑路失聯、警方立案、還有回款逾期的各種雷;投資本金已達到十八九萬,約是年收入的四倍。”

更有微博網友和知乎網友公開表示,小米公司作為流量方和廣告方應該在嚴格的法律框架下進行經營,在法律模糊地帶更需要謹慎嚴格把控,至少需保證投放的廣告是有金融資質的平臺。

米粉捲入P2P爆雷漩渦,小米作為審核平臺如何收場?

同時,上述網友表示小米硬件長期的低利潤和盈利KPI考核,導致小米一些部門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在小米手機內承接廣告,卻不審核對方資質、不做任何的背景調查,致使很多信賴小米的用戶虧損資金,從基礎的法律和道德上沒有做過任何風控。

自2018年6月以來,小米金融產品在小米VIP和小米運動中推廣P2P平臺,註明“米粉專享”和“專屬返利”。截至2018年7月,小米推廣的P2P平臺上,至少有28個出現回款問題,包括已確定爆雷的秋田財富、2025、米袋子、小諸葛、靚錢寶、人愛、小灰熊金服、錢媽媽、投融家、管家、捷麥等。

目前,P2P平臺在互聯網平臺和渠道的廣告付費模式通常有三種,即展示廣告、按下載量付費和按投資總額提成。P2P平臺通常傾向於第三種模式合作方式,不過,其中的提成比例在逐漸升高。

通過與多位小米生態鏈公司、小米合作伙伴溝通,記者瞭解到小米的商業化程度同比較高,可以一解P2P行業對流量的“飢渴”;畢竟流量越來越稀缺,P2P理財平臺對能夠引流、帶來高轉化的渠道越來越大方;同時,對於小米來說,似乎也有利於在金融生態方面的“滲透”。

早在2014年9月5日,小米已經通過聯合順為基金以3719萬美元投資 P2P 網貸平臺積木盒子B輪,完成了其在P2P領域的首次佈局,預示著小米進軍互聯網金融的開始。

米粉捲入P2P爆雷漩渦,小米作為審核平臺如何收場?

其中,通過公開資料,記者發現,小米已在天使輪以500萬元投資了“黑名單平臺”。

米粉捲入P2P爆雷漩渦,小米作為審核平臺如何收場?

截至目前,小米稱其應用商店全面清查並下架金融類應用,不再收錄新增的P2P理財類應用。

米粉捲入P2P爆雷漩渦,小米作為審核平臺如何收場?

小米P2P平臺已四年,金融夢何去何從?

小米董事長雷軍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小米除了粉絲經濟、群眾路線等互聯網模式外,還具有一套獨特的金融模式,即小米實現數百億的營收,是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完成的。這個社會資本不僅指小米的融資,同時包括合作伙伴投入的相關資源。

小米曾在2014年與北京銀行合作,探索基於小米公司互聯網平臺的綜合金融服務,合作範圍包括基於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FC)功能的移動支付結算業務、理財和保險等標準化產品的銷售、貨幣基金的銷售平臺以及標準化、個貸產品在手機/互聯網終端申請等。

2015年5月,小米發佈了互聯網金融戰略,開始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對此,有金融人士認為,此戰略對小米至少有三層的“鍍金”效用,分別是關聯渠道銷售金融產品和增強直接收益、增強金融服務的業務增長效應、衍生生態的協同效應。

據小米招股書顯示,小米的主營業務主要分為智能手機、IoT和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三大塊。廣告推廣是互聯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Q1實現收入18.74億元,佔互聯網服務業務的58%,超過了2015全年廣告收入的總和。

小米金融自2015年起,涵蓋供應鏈融資業務、互聯網小額貸款業務、支付業務、理財產品分銷業務、互聯網保險服務等。關於理財產品分銷,小米在招股書中表示,通過應用程序推廣知名金融機構的優質理財產品,加強產品篩選程序,確保僅向消費者推廣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產品。

同時,招股書顯示,小米金融涉及供應鏈融資、互聯網小額貸款、支付、理財產品分銷、互聯網保險等業務,相關牌照比較齊全。

根據小米集團招股書披露,2018年Q1,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稅前淨利潤佔發行人的比例分別為0.90%和0.22%;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金融總資產佔發行人的比例為13.55%。

米粉捲入P2P爆雷漩渦,小米作為審核平臺如何收場?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在反饋意見17(2)中,向小米公司問詢,逐一詳細說明公司各項金融、類金融業務和主體具體業務流程、內控情況、風險控制措施及有效性。以及25(9),互聯網增值廣告是否合規的問題。65問題中,互聯網小貸業務,是否履行了相應的審批程序,是否符合相關監管規定,是否涉嫌變相資金佔用或利益輸送情形。對於這些問詢,小米均未在媒體或者相關文件中給予正面回應。

同時,小米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境內子公司受到工商管理、海關、國家稅務等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共計20筆,涉及罰款金額合計為109萬元,單筆處罰最高金額為69萬元。儘管相應罰款金額相對公司當期營業收入及淨利潤佔比極小。

間接可以看出,小米集團在經營活動過程中,並未做到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律意識待加強。

米粉捲入P2P爆雷漩渦,小米作為審核平臺如何收場?

有吳曉波頻道的分析人士表示,每個行業的存在都有其理由,不能單從反面觀之。今年以來,P2P(網貸)行業不停傳出爆雷的消息,包括多家原本看上去實力雄厚的平臺,有數據顯示,今年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已接近600家。僅7月中旬,5天時間裡就有28家平臺爆雷。這主要和當前的市場環境有關,資金流動性緊張之後,平臺的合規運營成本增加。目前,全國網貸備案統一標準正在加緊出臺,並給予平臺整改時間,在良幣驅逐劣幣的行業洗牌後,網貸行業會更加健康的發展。

7月23日晚間,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發佈的內部信顯示,“小米集團上市後,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全面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現在,小米的產品服務質量應該如何面對和解決小米手機內推薦的P2P平臺抗風險的消費者呢?小米的金融夢能否以此為戒續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