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前半生

董卓的前半生

董卓在三國演義中的開場並不光彩。因盧植不肯賄賂,得罪了太監,被朝廷押解回京問罪。中郎將董卓獲得了取代盧植作為討伐黃巾軍的主將。可是剛出場,就被張角殺得打敗,幸好得到劉備三兄弟相救,又嫌劉備為白身無甚官職,而怠慢恩公。

而第二次出場,官居前將軍、西涼刺史,封鄉候,擁兵二十萬的董卓儼然成了封疆大吏,一方軍閥。那董卓的升官之道是否就是如羅貫中所寫的賄賂太監,攀附顯貴呢?為了探求答案,那讓我們一起來八一八董卓的前半生的故事吧。

首先,董卓生於隴西臨洮,後來的鎮守西北,也算是在家鄉為官,根深蒂固了吧。他的父親是臨縣的縣尉,家境算是富足,少年公子,好為俠客,常常在家鄉四周遊歷,有沒有看到韓信的影子呢。因為經常出入羌中,和遊牧民族的豪強相識。後來,家道衰落,董卓回到了鄉下耕作為業。但豪爽的性情沒有改變,以前相識的羌族豪強來到臨洮,董卓就殺掉自家的耕牛宴請他。羌人非常感動,回去時,竟然贈送了數以千計的山羊。從此,董卓的生活又慢慢地迴歸了富足的狀態。

那麼,董卓是怎麼進入官場的呢?當時沒有科舉,為官只能是推薦和直選。董卓呢,沒有超凡的文學才幹,經世之學,也沒聽說有至孝之道,善人之舉,唯有的就是力量和武功,加上素有俠氣,正趕上胡人老是騷擾邊境,搶財擄人,因此被郡內招為從事,領兵討捕來犯的胡人。董卓呢,也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大破胡人,斬殺了近千名敵人。立功的董卓,年輕有為,很快升任軍司馬,跟隨中郎將張奐出征幷州,功績赫赫,因此被拜郎中。而受賞賜的九千匹布,董卓看也沒看,就分給了軍士們。

之後董卓做廣武令,即從軍隊復原到了地方,做了縣長。然後是榮遷兩級,做了蜀郡北部都尉,這個邊境地區的軍政一把手。再後面是,做西域戊己校尉,這是個什麼樣的職位呢?其實就屯田駐紮在西域各地的軍隊指揮官,官階很高,僅次於將軍。但是董卓在這個任上的表現呢?免!這個背後的原因,想必是和董卓自己規劃的政治路線不符。戊己校尉管理的人和事很多,但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固定的轄區,在東漢這個動盪的時代,這恰恰是最要緊的考量。有了地盤,可能割據稱雄,所以董卓想要的是涼州刺史。正在,董卓鬱鬱寡歡,尋思怎麼再回到通向省級一把手的路上的時候。遠端的朝堂之上,統治者想的卻是,你董卓在涼州威望日盛,得趕緊把你調開,趁你怠工斷你後患。

免職不是目的,所以很快,董卓又被啟用了,作為幷州刺史,河內太守。終於升為省級領導,但卻是他鄉,需要重新發展,算是明升按降。然後奇怪的是身為刺史為什麼還要兼任屬下的河內郡守,不過董卓很快就會知道了。因為不久之後,張懿被任命為幷州刺史,而董卓被告知去河內好好駐軍。辛辛苦苦這幾年,轉眼饒了一圈又回到瞭解放前。經歷了這麼多,董卓反而冷靜了下來,不能自暴自棄,要拿業績,拿更好的業績證明自己的重要,強求不成的事情那就順其自然,反而可能會花落蒂熟,水到渠成。於是,董卓又開啟了戰場的拼命模式,討伐羌人胡人,前後百餘戰。這些戰功,朝廷沒發不看在眼裡,董卓於是遷中郎將,這已經是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當然到了三國鼎立時期,戰時頻繁,因軍功封將軍的情況日益普遍,中郎將反成了中下級軍官的職位。之後,便出現了開頭的事情,董卓受命討黃巾軍軍敗抵罪。那後來董卓是怎麼回到涼州,又究竟有沒有坐上他夢寐以求的涼州刺史呢?我們明天,下文再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