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後涼之建立者 呂光中國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呂光(338年---399年),字世明,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氐族,十六國時期後涼建立者,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呂光創立了後涼,是中國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在位14年。

十六國後涼之建立者 呂光中國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呂光在前秦時任步兵校尉,驍騎將軍,年僅22歲就一戰成名,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屢立戰功,率軍徵兵西域,降服焉普,攻破龜茲,歸附者30餘國。

十六國後涼之建立者 呂光中國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龜茲是西域大國,豐饒富庶、民生安樂。秦軍佔據龜茲後,士卒皆沉迷於奢侈浮華的生活。呂光也有割據西域之意。他為了安撫龜茲,冊立帛純之弟帛震為龜茲國王。西域高僧鳩摩羅什當時正在呂光軍中,認為西域乃是"兇亡之地,不宜淹留" ,建議呂光東還。呂光於是大宴將士,徵詢去留意見。諸將皆有思鄉之心,不願留駐西域。呂光遂用二萬多頭駱駝滿載西域珍寶奇玩,並驅趕駿馬萬餘匹,於建元二十一年(385年)三月引軍東歸。

十六國後涼之建立者 呂光中國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高僧鳩摩羅什

在東歸途中,他得知前秦在淝水一役中被戰敗,符堅被殺,便留兵割據,自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公元389年大敗前秦涼州刺史梁照軍,進佔姑臧,稱三河王。公元386年10月,自稱酒泉公,建年號為"太安"。公元396年,稱大涼天王。史稱後涼。

十六國後涼之建立者 呂光中國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十六國後涼之建立者 呂光中國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公元399年12月,呂光病重,傳位給太子呂紹,自稱太上皇,任庶長子呂纂為太尉,二子呂弘為司徒。呂光叮囑呂紹說:"我的病越來越重,看來不行了。如今南涼、北京、西秦三方都在窺視,想尋找機會攻滅我們。我死以後,你應當將大任委託你的兩位兄長,讓呂纂統帥軍隊,呂弘掌理朝政,這樣才能保住國家。你自己要安分、謹慎,如果兄弟間相互猜疑,引起內爭,那國家就完了。"又叮嚀呂纂、呂弘說:"呂紹並不是撥亂反正的人才,但他是正宮嫡子,所以讓他繼位。眼前外有強敵、內則人心未定,你們兄弟能和睦相處,同心治國,國家就能久安,否則,如果相互計算的話,大禍就臨頭了。"不久,呂光病死於姑臧。

呂光死後的廟號為太祖,諡號為武帝。

十六國後涼之建立者 呂光中國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涼(386年-403年)是十六國時期氐族貴族呂光建立的政權。其國號以地處涼州為名。東晉太元八年(383年)苻堅淝水兵敗後前秦瓦解,呂光據有姑臧(今甘肅武威)於386年稱大將軍、涼州牧。389年呂光稱三河王,後改稱天王,建立大涼,史稱後涼。統治範圍包括甘肅西部和寧夏、青海、新疆一部分。399年呂光卒,子呂紹繼位,庶長子呂纂又殺呂紹自立。401年呂隆(呂光弟呂寶之子)又殺呂纂自立,國勢益衰。403年,呂隆因後秦、南涼、北涼交相攻逼,降於後秦,後涼亡。

後涼王朝是十六國時期略陽(今甘肅平涼地區莊浪縣)氐族人呂光建立的,呂光家族是西漢皇后呂雉的族人(故呂光家族是漢族和氐族融合的結晶),與前秦昭宣帝苻堅是同鄉同族。

十六國後涼之建立者 呂光中國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十六國後涼之建立者 呂光中國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