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國道沿途——潛山縣文化特產

潛山彈腔在安徽省長江以北的潛山縣及周邊地區流傳已有二百七十餘年。史稱:“潛山始有彈腔,至遲明末清初。”可考的彈腔班社就有“官莊鎮牛卵灣餘氏家班”、“五主廟(今五廟鄉)許家畈彈腔班”等。清乾隆(1736—1795年)年間,境內彈腔演出頻繁,班社眾多,至道光十年(1838年)左右,潛山部分地區已出現大型職業性彈腔班社。他們走南闖北,演出為生,“上至重慶、下臨蘇杭,南下下江、北到北平”。同治、光緒年間,彈腔活動更為普遍。許多業餘班社忙時務農、閒時結班唱戲,皖西南廣大地區的鄉村廟會、高臺、土臺、戲樓乃至大戶人家的喜慶、祭祀等場合,都成為彈腔班的演出場所。可謂盛行一時,流佈很廣。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有關部門曾對坐落在大山深處的“五廟彈腔班”進行實地考察和發掘,收集了桌圍、古腳本、鑼鼓等珍貴戲曲文物,還組織彈腔老藝人作專場演出,同期錄下寶貴的影像資料,並對其聲腔、曲調進行了初步記譜整理。


桑皮紙,潛山縣官莊鎮世傳一種全手工製作的桑皮紙。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漢代,潛山縣周邊地區就生產皮紙,迄今已有1500年曆史。該紙因時代而名,稱為漢皮紙。主要產地在龍關、槎水、黃柏、官莊,年產量逾300萬刀。  古時生產的桑皮書畫紙銷往印度、日本等國家,定名為“官莊書畫紙”,俗稱“仿宣紙”。官莊書畫紙以優質野生植物纖維為主要原料,性能獨特,潔白平整,拉力大、潤墨程度適中,潤墨、積墨效果好,久藏不變色,可書、可畫、可裱,既是理想的文房一寶,又是出版複印難能可貴的紙張。


天柱山瓜簍籽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品種。產於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一帶。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營養成份極高,其味潤綿、脆香特異、風味獨特。


老修”牌糯米封缸酒產地——天柱山鎮茶莊村,是一個山青水秀的山地旅遊集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茶莊曾是貢品飲料之鄉,茶莊的茶葉專供唐代宗冊封的天柱禪寺和梁昭明太子讀書之處——太子閣。茶莊米酒在唐代就已有生產,一直延續到解放後。宋末抗元英雄劉源以天柱山為大本營,聚集大別山區英雄豪傑在此“煮酒論英雄”。到十九世紀末,茶莊人塗修應匠心獨運,將茶莊米酒這一千百年來流傳於小作坊小店的“傳統飲料”,經安徽農學院專家指點,改造釀造工藝,融入現代環保技術,成功地生產出“老修”牌糯米封缸酒,一舉復甦了傳統產品,極大地豐富了天柱山旅遊商品市場。



老鱉仰放菜墩上,用刀斬除鱉頭,放淨血,用開水燙一下,去掉濃腥味的白皮,剪除尾巴和股尖,開膛用涼水衝淨血汙,除內臟。  取沙鍋一隻,將老鱉、肥肉膘、薑絲、鹽等放入,旺火燒開除浮沫,然後轉文火燉2小時為宜。取湯碗一隻,將老鱉仰放碗內,把石耳圍在四周,再放蔥入湯慢慢注入湯碗內,淋上明油即可。


皖貢貢糕是徽式糕點中最賦盛名的一種。傳說此糕是地方貢給乾隆皇帝品嚐,嘗後龍心大悅,即封為“貢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生產歷史。


天柱香鴨是安徽省天柱山風味特產食品,主料本自山間農家水鴨,生長野外,飲的是山溪泉水,吃的是山野生物。在保持生態原汁的基礎上選用天然佐料,精巧配方,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加工製成,氣香味醇,一吃難忘,百吃不厭。
318國道沿途——潛山縣文化特產

318國道沿途——潛山縣文化特產
318國道沿途——潛山縣文化特產318國道沿途——潛山縣文化特產
318國道沿途——潛山縣文化特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