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下的這個地方因陶器得名,由古窯添秀,美得如詩如畫

地處世界地質公園南部科考區、與中華禪宗“第三代祖庭”三祖寺僅一河之隔的痘姆鄉,是一個風景美麗如畫,製陶業源遠流長的陶鄉。

相傳很久以前,當地有一位善良的老婆婆,用單方治癒了肆虐兒童的天花,百姓深感其德,建痘姆庵世代供奉,尊其為痘姆娘娘,痘姆之地名自此代代相傳。

天柱山下的這個地方因陶器得名,由古窯添秀,美得如詩如畫

這裡,地處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南部科考區,依傍安徽省母親河皖水的支流潛河,橫亙著吳楚古驛道,濟廣高速天柱山出口坐落其間,105國道傍境而過,縣鄉村道路四通八達,自古就十分發達的水陸交通如今更是八方通衢。

如果說痘姆娘娘治病救人的善舉註定了痘姆是一塊多情的土地,那麼,雄奇秀麗的皖山皖水則涵蘊出這裡多姿多彩的歷史人文。

天柱山下的這個地方因陶器得名,由古窯添秀,美得如詩如畫

痘姆,歷史源遠流長。這裡出土的距今6000萬年前古新世紀中晚期時代的“東方曉鼠”古生物化石,推翻了西方學者關於齧齒類動物起源於北美的論斷,痘姆自此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痘姆,人文底蘊厚重。誕生於這裡的6000多年以前手工製陶工藝,如今得到較好的傳承和發展,為痘姆贏得“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寶貴金名片。痘姆龍窯,歷經歲月風雨,歷史的光環仍然閃耀著新鮮耀眼的光澤。2015年,這裡再次發現三處古窯遺址,進一步佐證了陶鄉痘姆昔日的盛大與繁榮。

天柱山下的這個地方因陶器得名,由古窯添秀,美得如詩如畫

痘姆自古就是人文薈萃之區。古代,坐擁吳楚古驛道和潛河水運發達的交通,李白、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等歷代文人紛至沓來,流連忘返,留下了諸多人文遺蹟。“酒島流霞四季青”“詩崖漱玉七絕詩”“吳塘曉渡八仙撐”,潛山古十景,痘姆居六景,它們分別傳唱的是李白的故事,和行善相鄰樂於助人的中華優良傳統。

這裡,旅遊業方興未艾,春賞油菜花,夏遊古龍窯,秋采綠色果蔬,冬領農家年味,四季旅遊活動目不暇接,農莊、農家樂、垂釣中心、陶吧等鄉村旅遊接待點,徜徉其間,讓人流連忘返。

天柱山下的這個地方因陶器得名,由古窯添秀,美得如詩如畫

近年來,痘姆鄉堅持黨建統領、脫貧攻堅統攬,立足建設“美麗中國文化旅遊目的地”長遠目標,以“美麗陶鄉、多彩痘姆”為主線,突出“美麗鄉村示範帶、色彩農林示範帶、特色產業示範帶”三大建設,加快了“創新痘姆、人文痘姆、精緻痘姆、和諧痘姆”的建設步伐,成為各級領導及外賓參觀考察的美麗鄉村點。

如果說現在的痘姆如詩如畫,那麼,過去的痘姆就如夢如幻了。

少了瓷器的細膩含蓄,多了一份黃土地的質樸粗獷,痘姆古陶,是痘姆鄉名片中的門面,陶史上的活化石。

痘姆古陶,因陶得名,憑古生輝,由窯添秀。貼地而臥的百米龍窯,古樸斑駁的土坯瓦房,粗礪質樸的手工陶器,勤勞智慧的的藝人。痘姆古陶積存了過往、寫滿了故事、記錄了歷史、傳承的是記憶。

天柱山下的這個地方因陶器得名,由古窯添秀,美得如詩如畫

認定痘姆古陶歷史的依據在於薛家崗出土文物的考證史料。從距今已有6000年曆史的薛家崗人類遺址出土的陶器堪稱精妙絕倫,被考古界公認為製陶史上的“活化石”,痘姆鄉則被認定為這些出土陶器的發源地。據《潛山縣誌》載,唐代詩人李白曾贊舒州(今潛山)酒具:“舒州杓(即陶瓷酒具)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可見,這裡的陶器早就已入史入詩。

痘姆陶器手工製作技藝於2008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痘姆龍窯柴燒技藝於2017年3月被列入安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痘姆鄉天柱陶瓷有限公司2015年3月被安徽省文化廳認定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2017年3月被安慶師範大學認定為教育實習基地。

文丨陳興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