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千多年前的第一次掃黑除惡,只打老虎不拍蒼蠅!

中國兩千多年前的第一次掃黑除惡,只打老虎不拍蒼蠅!

中國從先秦開始,遊俠之風盛行,韓非子就曾說“俠以武犯禁”,遊俠一直遊走在法律的邊緣。遊俠者,司馬遷寫到:“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可見遊俠是一批遵守承諾、捨生取義、品德高尚的俠義之士。俠義之士必有俠義之舉,而俠義之舉卻不一定都符合法律準則,反而往往都是違法之舉,故言“其行雖不軌於正義”。俠義在某種程度代表民間的道德與正義,但俠義之道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駕馭,更不是安全無毒、人畜無害之道。用俠義之道行事之人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走向萬劫不復,一不注意就會走向事物的另一面。另外,真正的俠義之士畢竟是少數,而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卻往往是多數。就像拜關公,天地會陳近南會拜,香港重案組警察會拜,而古惑仔們也會拜。更有甚者,一些道德品質敗壞,用心險惡之人披著俠義之道的外衣做壞事,則就是十足的黑勢力了。司馬遷對此類變質的俠義和黑勢力組織也是鄙視的,他在《史記》中寫到:“

至如朋黨宗強比周,設財役貧,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遊俠亦醜之。”總之,“俠”和“黑”之間往往只有一步之遙,界限難以區分,經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一個國家管理民眾只能有一種標準,那就是法律。一個國家管理民眾也只能有一種組織,那就是政府。所以,當歷史的車輪行至漢武帝時期時,漢武帝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皇帝領銜,政府親辦的打擊遊俠,打擊黑勢力的專項鬥爭。

我們都知道漢武帝對外打擊匈奴很厲害,其實漢武帝對內打擊遊俠和黑勢力也不手軟。被漢武帝打擊的遊俠和黑勢力對象有兩類,第一類是勾結官僚、勢力侵入政府、危害國家政權者,郭解就是其典型代表。漢武帝發佈了遷徙豪富人家到茂陵集中居住的國策,其中遷徙名單中就有郭解。但是郭解家裡並不富裕,達不到遷徙標準,因此郭解不想搬離故居。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是負責搬遷工作的官吏不敢強行對郭解進行遷徙,史載“吏恐,不敢不徙”。當地官員為何恐懼郭解,因為郭解是當地的一位著名遊俠,也是當地黑勢力組織的頭目。史載郭解“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以軀借交報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鑄錢掘冢,固不可勝數。

”簡而言之就是郭解做的事情都是殺人、搶劫、包庇罪犯、製造假鈔、盜墓之事,所以當地普通官吏對他十分忌憚。其次,身居大將軍一職的衛青為了郭解的搬遷問題居然向漢武帝進行求情:“郭解家貧不中徙”。衛青,當朝重臣,國防部長外加皇親國戚,現在居然為了一個平民的搬遷問題向皇帝求情,這讓漢武帝格外警惕。一介平民如何能認識大將軍?一介平民如何能驅使大將軍為自己求情?可見,當地官吏不敢輕易動郭解除了其本身在當地的威望和勢力外,後面隱藏的力量也是讓普通官吏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皇帝起疑,一查到底,郭解自己也繼續作死,終於被捕而全族被誅。即使郭解在被捕受審之時,都還有官吏向皇帝上書說郭解沒有罪。可見郭解在朝廷滲透勢力之深,官黑相互勾結,已經對國家政權造成了危害。

中國兩千多年前的第一次掃黑除惡,只打老虎不拍蒼蠅!

被漢武帝打擊的第二類是橫行當地,欺凌百姓,家財萬貫的豪強惡霸,灌夫就是其典型代表。灌夫當過兵,打過仗,立過功,當過官,當這不能阻擋退休後的灌夫帶領灌氏家族成為“南霸天”。史載“夫不喜文學,好任俠,已然諾。諸所與交通,無非豪傑大猾。家累數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陂池田園,宗族賓客,為權利,橫於潁川。潁川兒乃歌之曰:‘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灌夫通姦猾,侵細民,家累鉅萬橫恣潁川凌轢宗室侵犯骨肉,此所為之‘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灌夫橫行潁川郡,不僅欺壓百姓,就連在居住在潁川的漢室宗親也遭到了其欺凌。當然,灌夫最後被漢武帝斬殺。但是在當時像灌夫一樣被漢武帝所斬殺的豪強卻比比皆是。史載“

濟南瞷氏宗人三百餘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景帝乃拜都為濟南太守。至則族滅瞷氏首惡,餘皆股慄。”這是說濟南瞷氏橫行當地,連太守都沒辦法管制,漢武帝派打黑高手,綽號“蒼鷹”的郅都前去把瞷氏收拾了。另外,漢武帝還任命張湯為御史大夫,專門打擊豪強並沒收其家產,史載“鋤豪強併兼之家”。

漢武帝為什麼這麼熱衷打擊豪強,一則是因為不除此類豪強不足以平民怨,不能平民怨則危害國家政權的安定。二則漢武帝長期窮兵黷武,國庫空虛,所以需要打豪強平民怨,並沒收其家產以作公用。回看灌夫、瞷氏等被誅豪強,皆是當地富豪家族。所以漢武帝在強力打擊豪強的同時,還用“算緡”和“告緡”之二國策用於打擊富商大賈。

有個例子最能說明漢武帝熱衷打擊豪強更是為了剝奪其財富。首先是酷吏王溫輸河內誅殺豪強事件,史載“素居廣平時,皆知河內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具私馬五十匹,為驛自河內至長安,部吏如居廣平時方略,捕郡中豪猾,郡中豪猾相連坐千餘家。

上書請,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盡沒入償臧奏行不過二三日,得可事。論報,至流血十餘里。河內皆怪其奏,以為神速。”酷吏王溫舒在任河內太守時對當地豪強大開殺戒,其中特別提到“家盡沒入償臧”,就是沒收其家產以充公。其中特別有意思的一個地方就是王溫舒向漢武帝奏報準備要在河內對豪強大開殺戒及對其家產充公一事,奏書送走沒過兩三天,就得到了皇帝的批准。所有河內人都奇怪王溫舒的奏書為何能得到皇帝的神速批准,這不合情理呀!確實不合情理!河內郡的範圍為今天河南焦作、濟源全境和新鄉、安陽西部部分地域。其郡守治所(省會城市)在懷縣,即今河南焦作市武陟縣大虹橋鄉土城村。焦作市與長安相距約470公里,開車需要5小時左右(往返需要10個小時左右),做火車快車需要9小時(往返需要18個小時左右)。試問以漢武帝時期的道路情況和馬匹腳力,如何能做到往返共計不到兩三天就能得到漢武帝的硃批?只能說明王溫舒在出任河內太守之時,漢武帝早就向他佈置了在河內打豪強,並財富的方略,硃批也早就交付。王溫舒後來的奏書上報,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

這些被打掉的豪強也談不上冤,一則確實有作奸犯科,自身不正,民怨鼎沸;二則相比被漢武帝打掉的列侯,他們心理也應該算平衡了。漢武帝為了支撐他的宏圖大業,最需要的就是錢。這錢不僅要從文景之治積累的國庫中來,還要從豪強惡霸、富商大賈中的家產中來,更要從列侯等貴族中來。終漢武帝一世,被漢武帝通過“

酎金奪爵”的列侯就達106人,達當時列侯人數的一半。列侯的剝奪一方面是加強中央集權,擴張皇帝威望,另一方面也是剝奪列侯財富,回收列侯相關的“衣食稅租”以充國庫。

中國兩千多年前的第一次掃黑除惡,只打老虎不拍蒼蠅!

下面介紹一下漢武帝掃黑除惡鬥爭的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打擊的對象很鮮明,也很突出,就是上述的那兩類人。那兩類人就是典型的“老虎”豪強。對於那種對國家政權危害不大,又沒有什麼財富可兼併的遊俠和黑勢力組織,漢武帝則沒有痛下殺手,所以這類“蒼蠅”遊俠和“蒼蠅”黑勢力組織仍在民間繼續蹦躂。司馬遷專門寫到:“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諸杜,南道仇景,東道趙他、羽公子,南陽趙調之徒,此盜蹠居民間者耳,曷足道哉!”司馬遷氣憤地把姚氏、諸杜、仇景、趙他、羽公子、趙調等黑勢力頭目稱為大盜,正好從側面反映出這些人並未遭到漢武帝的絕命打擊。所以,漢武帝掃黑除惡是隻打“老虎”,不拍“蒼蠅”,除惡不務盡。

第二個特點是以黑制黑。漢武帝啟用的打黑酷吏要不心狠手辣,要不本身就混跡過黑道。郅都、張湯、周陽、寧成等人心狠手辣,比如郅都,綽號“蒼鷹”,因為大家都不敢正面對視他的目光。又比如寧成,官場皆稱“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意思是寧可看到哺乳期的母虎,也不想碰上寧成發怒。而義縱與王溫舒等人則本身就發跡於黑道。史載義縱“為少年時,嘗與張次公俱攻剽為群盜”,是說義縱年輕時和張次公一起搶劫,結夥為盜。史載溫舒“少時椎埋為奸”,是說王溫舒年輕的時候盡幹盜墓等壞事。所以義縱和王溫舒上任後,啟用的爪牙也多是黑道中人,史載“知豪惡吏,豪惡吏盡復為用,為方略。”意思是王溫舒任用豪強和兇狠的酷吏,讓他們為自己出謀劃策。但是不管是郅都、寧成還是義縱、王溫舒,最後也都沒落得好下場。所以漢武帝打黑形成的定律就是:“任用酷吏以及混過黑道的酷吏來主持打黑工作,然後這些上任的大酷吏又任用小酷吏、小遊俠和小豪強等去打擊大遊俠和大豪強,等這些舊的大酷吏的價值使用得差不多的時候,漢武帝再任命一批新的大酷吏把舊的大酷吏幹掉,或者自己親手幹掉。”

所以談及黑勢力與封建政府、舊政府之間的博弈,就屬杜月笙看得最透徹,他對門徒訓示的一句話就道出了其中玄機:“蔣介石這是拿我們當夜壺使,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用一下,不需要了放在床底都嫌臭啊!”

中國兩千多年前的第一次掃黑除惡,只打老虎不拍蒼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