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級第一名了!」他真的這麼做了!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級第一名了!”他真的這麼做了!

即使作為一名警察,歷經過各種黑暗,但當我看到這個案件的時候,仍然感覺胸悶的厲害,想大聲的喊出來,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命抵命。

雖然我心裡很清楚,想以命抵命,不可能。

因為,兇手秦某某是一個14歲的少年。

這個殘忍、冷血的殺手,是一名中學生,而且是一名學習成績特別優秀的中學生。

但是他只許自己優秀,容不得別人優秀。班裡還有一名學習,也非常出色,常常考第一名,而秦某某就只能屈居第二。

怎麼拿到第一?

秦某某的選擇是:殺掉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2018年6月5日18時50分許,在山東臨淄區臨園生活區第一名的家門口,秦某某持刀將第一名殺死。據相關媒體報道,第一刀直插心臟,接著開始追砍,脖子、胸前等部位,總計13刀,兇殘程度慘不忍睹。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級第一名了!”他真的這麼做了!

第一名的母親,從樓上家中趕下來,抱著兒子屍體痛哭。她哭得聲嘶力竭,可是再也喚不回兒子。早上離家時還好好的兒子,卻倒在了門前再也回不來了。

秦某某與第一名之間有著深仇大恨嗎?

沒有,僅僅就是因為第一名是第一名。

據同學回憶,5月底,秦某某曾警告第一名:“你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殺了你。”

6月4日,考試成績公佈,秦某某發現自己依然是第二名,於是謀劃了這一次殘忍的謀殺。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級第一名了!”他真的這麼做了!

看到這裡,無人不扼腕嘆息。一個生命突然就這樣隕滅。

如果優秀也是一種錯誤,那我們還有什麼希望可言?

1

這個世界確實有畸形、變態、殘忍、冷血的殺手。但我無法把他和一個14歲的少年重疊!

無法把殺人的動機和學習成績聯繫在一起!

殺掉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這是中國山東淄博市發生的一宗駭人聽聞的中學生殺人案。

一個初三某班級裡,有兩個非常出色的男生:一個馬同學長期第一,一個秦同學略遜於他,經常第二。應該來說,都是家庭的驕傲。

誰知,馬同學學業更優異,成了原罪。

那個屈居第二的秦同學居然冷靜地調查、藏匿、伏擊,痛下殺手。

那天,和往常一樣,馬同學放學回家他走到自家樓東口,伸手打開單元門。可怕的伏擊開始,一條黑影從樓道牆角里一躍而起,冰冷的刀子捅進了馬同學的胸膛。

誰都不知道秦同學是何時藏身於馬同學家居住的單元樓棟內,誰都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暗中弄清了馬同學的一切,冷靜佈局,伺機絕殺,一切殘忍得讓人毛骨悚然!

那一刀,又狠又準,直插馬同學心臟,可憐的馬同學血流滿衫,憑著求生本能,他掙扎著跑到門外,窮性極惡的馬同學怎麼能放過他?

他又追著馬同學繼續狂砍,一刀,將其脖子砍斷一半,頸動脈砍斷;一刀,又一刀,殺紅了眼的秦同學哪像14歲少年?分明是來自地獄的修羅!他接著又在其胸前和背後連捅數十刀,刀刀斃命,總計13刀,兇殘程度慘不忍睹。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級第一名了!”他真的這麼做了!

其母從樓上家中趕下來,抱著兒子屍體痛哭的視頻曾一度被瘋傳。

一個擁有大好前途的花季少年,就這樣殞命同班同學的刀下!

家就在咫尺,可他再也回不去了!

母親從血泊中把仍有體溫的兒子抱在懷中,哭得呼天搶地,可是再也喚不回兒子!

2

被害者與受害人之間有著深仇大恨嗎?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早在兇案發生前,一切就已經有了前兆。秦同學曾於5月底,惡狠狠地警告馬同學:“會考你必須考4個B。你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殺了你。”

6月4日,考試成績公佈,馬同學依然考得比秦同學好,於是就有了開頭那慘絕人寰的那一幕。

“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級第一名了!”他真的這麼做了!

僅僅是被害人比受害人更優秀!

殺人動機兇手坦言,殺了第一名,他就會是班級第一名了。

可是年級第一呢?全區第一呢?全省第一呢?能殺得完嗎?狹隘的心理,只能把自己的路走死!

可你是否還知道,殺了人,你也活不成?

不,從秦同學冷靜佈局中,可以看出他對一切早已瞭然於胸,《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條款他也一定熟稔於心,年齡如此小,思慮卻堪比成年人,細思極恐!

有才無德,是場鋪天蓋地的災難!

3

嫉妒和忌恨是醜陋的罪。

戰國時候,鬼谷子有兩個得意門生。孫臏和龐涓。

龐涓學成下山,到魏國當上大將,功高蓋世,前程不錯。卻嫉妒比他技高一籌的師兄孫臏,誘騙孫臏到魏陷害他,令孫臏被魏王砍去雙足,更恨不能欲除之而後快。結果,落得被射殺於樹下的可悲結局。

龐涓應該來說也是一個將才,比孫臏遜色不代表就不能活得很好。兩人一道輔佐魏王,或者另謀高就,都是可走的路。

百川歸海,有容乃大。

容不下更有才的人,最後死於別人的絕地反擊。

4

我們傾其所能,要培養出怎樣的學生?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基礎教育的工作者,看到這則新聞,我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我想起了《切爾諾貝利的回憶》中的講訴:

一位曾在“二戰”期間的德國納粹集中營中遭受過非人折磨的倖存者,戰後輾轉到美國,做了一所中學的校長。

每當新教師來到學校,他都會交給新教師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

“親愛的老師,我是一名納粹集中營中的倖存者,我親眼看到了人類不應當見到的情境:

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受到高中或大學教育的士兵槍殺。

看到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決不應當被用於創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變態狂,受過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

不要讓孩子成為冷血殺手!

德育,不該在慘劇發生後才被後知後覺地提起。

德育應該是智育中最重要的考量點。過去,現在,未來,都應該是。

5

秦同學眼裡只有分數沒有人性,必定造就無所不用其極追求分數的行為。

聖經說:“由於魔鬼的嫉妒,死亡進入了世界。” 嫉妒是一把刀,最後不是插在別人身上,就是插在自己心裡。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這裡呼籲社會對於學生的評價要多元。不要總是分數定一切,過分宣揚第一、狀元,造就了大多數人都是失敗者的認知。

這裡也給家長敲響警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思想動向非一日能定型。家長對於學習之外的事情,知之甚少,或者視而不見,必定釀大禍!學業不是唯一,有著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抗壓才是一個孩子終身的財富。

學校和教師要有警惕和預防機制。對待涉及暴力、反動、欺凌、報復等危險言論要重視,畢竟事先的預防比事後的補救來的有效。化解一場情緒火藥桶,避免其爆炸,比什麼課程都重要。

6

最後送給每一個孩子三句話:

一、人生無常、起落不定,別人再好,也是別人;自己再不堪,也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二、人生就象打橄欖球一樣,不能犯規,也不要閃避球,而應向底線衝過去。

三、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