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女兒清華通知書被踢出羣,微信羣聊也立江湖規矩

文 │ 從易

如今,微信已成為人們日常社交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人們也習慣於通過組建微信群以方便小群體的聯繫,大部分人都有工作群、同學群、發小群、家長群等,但在這裡要友好相處是需要規矩和禮儀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微信群聊的江湖規矩。

曬女兒清華通知書被踢出群,微信群聊也立江湖規矩

(視覺中國/圖)

近日,一則“曬女兒清華通知書被踢出群”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事情的經過是,某老師郭蘭(化名)是個曬女狂魔,在班級微信群裡每天都會自言自語,常常發佈女兒認真學習的照片,有時候還把女兒的筆記發到群裡。

在女兒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她第一時間把錄取通知書曬到了班級群,還驕傲地說:“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是大氣。”正以為大家會來誇讚女兒時,卻發現自己被班長踢出了班級群。當她準備私下找班長評理時,卻發現自己也被刪除了好友。這位老師越想越委屈,覺得沒做錯什麼,怎麼就落到這樣的下場呢?

微博上有博主發佈了這個新聞,2萬多條的評論,大部分人都支持班長的做法。這下她或許會更納悶了,在群裡秀一下自己優秀的孩子,難道就錯了嗎?

其實,這背後涉及到一個重要的議題:微信群的規矩和禮儀。

多點換位思考,少點盲目炫耀


在上述的新聞中,有一個細節:郭蘭的同學對她曬女兒的舉動不滿已久,都不願意再回復她了。尤其是郭蘭的班長,他的兒子今年也參加高考,卻沒有考上好的大學,本來心情就很低落,看到郭蘭每天發這些東西,他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很顯然,郭蘭的同學反感的是郭蘭狂轟濫炸式地炫耀,絲毫沒有考慮到同學群裡其他人的感受。這讓人不禁想起前不久的另一樁新聞——男子總在單位裡誇自己兒子“不用功、照樣考上重點”,結果被同事揍了……

只是家長群裡的花式炫耀實在令人目不暇接。早前一場上海小學家委會競選,轟動輿論。隨便點開一張,參選家長全都是海內外名校畢業的研究生,滿眼的復旦、同濟、密歇根,外企大管家、知名會計所、央行外管局滿天飛。有比學歷的,有比職業的,有比資源,還有的拼“圈子”的……一個小學家委會的競選簡直成了一個炫耀大賽。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幼兒園的家長群成了孩子們的出遊大賽。有曬娃去紐約的,有去日本的,有曬坐豪華油輪的。平時裡有些家長也會忍不住在班級群裡曬自家的孩子有多優秀——比如一次考試100分了,鋼琴考過級了,或者是孩子為父母做了什麼貼心舉動了……一開始還有家長會禮貌性地誇讚下,但類似的情況多了,很多時候往往就無人回覆了。

而作為老師,也不贊成家長的舉動:一來這是班級群,不是某個孩子個人才藝的展現舞臺;二來孩子優秀的確值得驕傲,但家長的曬如果沒有注意場合和措辭,就會變成一種炫耀,會對其他家長造成心理上的刺激。

曬女兒清華通知書被踢出群,微信群聊也立江湖規矩

(視覺中國/圖)

要真誠,不要馬屁


中國式父母愛子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尤其是在教育問題上,因為現實焦慮、自身焦慮等,他們對子女的教育尤其重視,窮其一切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即便將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仍不放心,擔心孩子在學校裡沒有獲得老師的關照,因此許多家長選擇巴結老師——不僅僅是尊師重教,而是過猶不及的迎合拍馬,這在班級家長群裡體現得尤其明顯。

有家長吐槽,家長群漸漸變成了“馬屁群”。每次打開家長群都有超過50條未讀消息,其中只有1條通知,剩下數十條都是“好的,老師我收到了”“老師費心了”“非常感謝您”,家長回覆的就像接龍一樣,一句比一句長,每天動輒幾十上百條信息。有家長對此感到非常苦惱,怕錯過重要的事兒不敢屏蔽,可想看老師說什麼,還得翻好久才找得到。

更尷尬地的是,有的家長公開在群裡對老師進行各種誇張、抒情式的表揚。比如班級獲得了流動紅旗,這本不是什麼大事,但家長們都能誇出花來:“老師太厲害了!贊一個!”“老師太棒了!”“從來沒見過這麼負責任的老師,老師太厲害了!”“這背後是老師再默默地付出,老師費心了!”……看到別的家長表揚老師,有的家長也不得不加入表揚的隊伍,即便他覺得這樣的表揚誇張又肉麻。

肉麻地拍馬屁,不僅扭曲了班級家長群的風氣,某種程度上也扭曲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家長應該是一種平等協作的關係,一旦它變成了不平等的權力關係,那麼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就會被破壞,這種壞風氣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曬女兒清華通知書被踢出群,微信群聊也立江湖規矩

(新華社/圖)

建立規範的群規很重要


奇葩的微信群的問題並不止於上文提及的,不少微信群還有廣告氾濫、垃圾信息氾濫、閒聊氾濫,或者動輒在群裡“撕X”,群裡總瀰漫著火藥味等問題。

微信群的禮儀不是憑空而來的,它與群主是否作為息息相關。

如今,微信已成為人們日常社交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人們也習慣於通過組建微信群以方便小群體的聯繫,大部分人都有工作群、同學群、發小群、家長群等。有人會認為,微信群的消息可以免打擾,因此想在發什麼就發什麼;然而,有時微信群比朋友圈更強調禮儀,朋友圈可以屏蔽,但微信群是一個聊天模式,當我們想從聊天記錄中得到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就不得不看到別人的發言。

筆者也加入不少微信群,其中有一個讀書群是有500人的大群,加入者的身份背景各異,群的運作卻非常規範,很少有什麼亂七八糟、無關緊要的信息,這就源於群主的用心管理。群主定期會在群裡發佈群規,比如不準在群裡發佈與讀書無關的信息,不準拉票,否則就被踢出去,而如果發佈相關廣告,就得發一個不少於50元的紅包……

不久前大連某幼兒園給班級群立規矩的做法獲得不少好評。該幼兒園對班級群發佈包括“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現大量奉承拍馬的行為”“避免發大量圖片刷屏而導致其他家長忽略了老師發的重要通知或提示”等九條群規,不少家長都認為這一做法值得效仿。

許多微信群出現的問題折射的都是一些深層次癥結,比如家長的炫富攀比背後的中產焦慮等,紓解這些癥結無法一蹴而就,但至少可以通過立群規的方式改善這些狀況。通過清晰明確的群規,確定群裡每個成員的權利義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為每個成員的言行舉止劃下一條紅線、底線。在此基礎上,通過嚴厲的懲戒措施,將各種壞苗頭扼殺在搖籃裡。

由此看來,郭蘭被踢說冤也冤,說不冤也不冤。說不冤是因為,那是同學群,不是她炫耀女兒的場合,或許她的同學根本不關心她女兒有多優秀,相反,過度的炫耀還可能導致他人心理不平衡,引起他人反感。說有點冤,是因為群主事先並沒有給出明晰的群規,同學們也礙於情面沒有進行過提醒;不少人總是習慣把不滿情緒藏著掖著,表面上還跟你笑嘻嘻的,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一種表裡不如一。

因此,群主不妨建立一個群規,讓大家知道界限在哪;而組員加入一個群,得投石問路,先了解一下群裡的規矩,否則哪天被人移除了,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