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民宿,能否在資本的標準化連鎖化改造中生存

2017年下半年,多家地方衛視不約而同地推出了《親愛的客棧》《漂亮的房子》《青春旅社》《三個院子》等多檔以經營民宿為主題的綜藝節目,民宿業的火爆可見一斑。

這個正在快速增長的新興產業一直以個人和家庭經營的形態為主,但資本的進入已經在悄悄改變行業格局。在消費升級的帶動下,民宿行業只用了幾年時間就完成了從農家樂到精品酒店的蛻變,一些優質的民宿品牌開始得到資本的青睞。

小而美民宿,能否在資本的標準化連鎖化改造中生存

今年3月底,青普旅遊投資2.68億元,成為精品民宿領軍品牌花間堂的控股股東。此外,松贊、千里走單騎、大樂之野等知名民宿品牌,均通過眾籌方式完成了多筆融資,融資總額從千萬至上億元不等。

在資本的支持下,這些發展較好的民宿品牌開始加大了擴張步伐。一方面,部分民宿由一到兩家的規模開始向“連鎖”擴張。另一方面,在獲得資金後,新建民宿客棧的硬件逐步升級,市場定位開始走向中高端。

與此同時,民宿業的競爭也在資本的刺激下愈發激烈,兩極分化開始顯現。得到資本加持的品牌高歌猛進,但對於個體經營者來說,這個行業的門檻在不斷提高,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賺錢了。

由於經營不善,很多小民宿業主不得不黯然離場。這背後,民宿行業正在經歷升級和淘汰並存的局面。與此同時,對於逐利的資本與“慢生意”民宿相結合的質疑聲,也在不斷增多。

- 民宿面臨的挑戰 -

2017年10月1日,國家旅遊局發佈的首個民宿行業標準《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下稱“國標”)開始實施。“國標”首次以官方口吻闡釋了對民宿的定義——利用當地閒置資源,民宿主人參與接待,為遊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

然而,這種“小型住宿設施”已經有了過剩的風險。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統計,截至2016年底,國內民宿客棧數量達到53852家,比前一年增長了1.12萬家。其中,雲南、浙江兩地的客棧數量均在5000家以上,北京客棧數量超過4000家,廣東、四川客棧數量在3000家以上。

小而美民宿,能否在資本的標準化連鎖化改造中生存

在膨脹的數量背後,面臨的風險卻在不斷增大。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民宿客棧的整體入住率降至50%以下。麗江、大理、莫干山等民宿扎堆的地區,競爭就更為激烈。

“麗江的客棧一大半都不賺錢。”在雲南麗江參與客棧經營的劉偉說,他工作過的一家客棧,2015年開業之初,連轉讓費帶重新裝修的投資在200萬元以上。如今,這家客棧生意凋敝,整體轉手出去預計只能收回100萬元。

與劉偉所述情況相似的客棧不在少數。一位在當地從事客棧轉讓中介的負責人說,在麗江,除了獅子山觀景處的客棧門面緊缺外,古城內的客棧每個月都有不少掛出轉讓。

即便如此,順利轉出也並不容易。在現在的麗江,消費者對客棧硬件的要求正在升級,新開客棧平均單房成本已在20萬元以上。相比之下,鉑濤酒店的一位負責人說,該公司在西安、成都等二線城市新建精品酒店的單房投入約為10萬元,僅為客棧的一半。

按照民宿行業的經驗,客房數量在20間以上,在經營上才會更加遊刃有餘。麗江的民宿客棧普遍客房數量在8間-15間,對於本地小業主而言,較小的規模以及資金的缺乏,限制了本地民宿的發展。

小而美民宿,能否在資本的標準化連鎖化改造中生存

這些設施達不到要求的客棧,往往由於口碑難以提升、同質化競爭嚴重而入住率長期低迷。同時,高企的投資門檻已嚇退了很多“小業主”。“很多沒錢投入進行硬件升級的客棧更容易經營不善,只好轉讓。”劉偉說道。

按照國標,民宿經營者必須取得當地政府的相關證照,滿足公安機關治安消防要求。同時客房床單、被套、枕套、毛巾等用品要做到每客必換。

此外,國標針對民宿的生活飲用水、汙水排放、餐飲和住宿衛生等約13個方面首次設置了標準。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大量小本經營的民宿客棧而言,如果不能滿足“國標”的要求,退出已經在所難免。

小而美民宿,能否在資本的標準化連鎖化改造中生存

以前消費者會因民宿的文化特色,而去包容硬件、服務等方面的缺點。但現在大家經歷體驗多了,對民宿服務和設施也開始變得挑剔,這些都迫切需要民宿進行全面升級。

“莫干山民宿大樂之野的單房投入成本達到50萬元。”民宿行業資深人士俞昌斌表示,除了房間本身的裝修和設計支出外,咖啡廳、廚房、客廳、露臺等公共區域的佈置花費巨大,是導致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然而,這種投入並不是沒有效果的,“大樂之野的入住率在75%以上,房費在1200元左右”。

然而,硬件的升級只是資本改造民宿的第一步,非標的民宿開始試水“標準化”,獲得資本青睞的民宿開始向“連鎖”擴張。

民宿試水“標準化”

劉傑最近因為在湖南衛視綜藝節目《親愛的客棧》中亮相而體驗了一把做“網紅”的感覺。在此之前,他主導經營的民宿品牌“西坡”,已經是莫干山地區經營狀況最好的民宿之一。

小而美民宿,能否在資本的標準化連鎖化改造中生存

△西坡山鄉度假酒店運營總經理:劉傑

西坡在2009年開始創建,是最早進入莫干山地區的民宿之一。在2013年劉傑加入西坡的時候,這家客棧與莫干山的大多數同行一樣,採用“家庭作坊”式的管理。2013年,正逢全國各地的民宿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其中,莫干山當地的競爭尤為激烈。

根據當地政府統計,轄區民宿客棧數量已經超過800家。民宿的集中,成為了當地獨特的旅遊資源。但由於簡單模仿、民宿扎堆投入,當地民宿的發展開始出現“瓶頸”,價格競賽、惡性競爭的趨勢開始出現。

那一年開始,西坡開始了“標準化”的嘗試——引入劉傑等職業經理人團隊,將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方式轉為公司運營。

“民宿的經營大致可以分為標準和非標兩個部分,我們提出的概念叫正規不正式。”劉傑表示,民宿的外觀設計、開發建造都可以實現標準化。此外,更為重要的是運營環節的標準化,“財務、廚房、客房、衛生間等管理,都可以參考大型酒店的形式,建立統一的後臺管理”。

小而美民宿,能否在資本的標準化連鎖化改造中生存

此外,民宿活動中心、預定中心、管家服務等內容,構成“非標”管理的核心。其中,管家是民宿保持“人情味”最重要的特色,按照劉傑的要求,管家應該滿足客人的一切需要。在有25間房的莫干山客棧,西坡共配備了14名管家。

由於公司化改造的成功,西坡的經營獲得了股東的肯定。今年一季度,西坡在杭州千島湖的分店開業,這是西坡第一次試水“連鎖”。相較於西坡在莫干山27間客房的規模,千島湖店擁有40間客房,大多仍是在當地鄉村老房子的基礎上改造。

據總經理劉傑介紹,西坡千島湖店的投資規模高達4000萬到5000萬元。其中,除了園林景觀外,麵包房、咖啡廳、泳池、兒童樂園的建設,以及露天電影、燒烤設施的投入,都花費了巨大成本。

西坡的一位負責人稱,千島湖店節假日房價能到1600元到1.1萬元之間,平日房價大約是節假日的60%。即便如此,在今年國慶期間,千島湖店的客房仍需要提前一個月以上預定。

基於成功經驗,西坡在寧夏的民宿將在明年開業,目前已開始了在泰國清邁等地的選址。“我們成立了酒店管理公司,計劃今年內納入5家客棧。”劉傑說道。

不只是西坡,已經有不少聲名在外的民宿品牌走上了多地化、連鎖化的道路。按照宛若故里的計劃,將在全國開業12個精品客棧。大樂之野、千里走單騎、瓦當瓦舍、松贊等民宿品牌也紛紛開始擴張。

總體看,連鎖化民宿客棧體系的建立,在日耗、布草集採方面會有明顯優勢,開店的成本會大大降低;同時,連鎖化經營還會將住客、會員、民宿主等的多方面資源實現共享。

業內人士表示,資本正沿著民宿客棧整個產業鏈佈局。從管理人員素質的培養提升,服務外包的規模化運營,到鄉村文化創意產業與民宿的結合,都有資本的滲透。

資本是一把雙刃劍

實際上,資本與民宿的結合,也並非水到渠成。在一些投資者看來,民宿盈利模式過於單一、投資模式過重,且在很多民宿中,單店的成功往往很難複製。

一位民宿品牌中層管理人員透露,民宿活動收入、餐飲的實際利潤很低。“舉辦燒烤派對、手工教學、露天電影等,這些活動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很難標準化,不能真正賺到錢。” 作為民宿來說,文化和情懷的標籤並沒有找到合適的變現方式。

此外,投資者也擔心民宿過長的回報週期。一位參與創建精品連鎖酒店品牌“希岸”的投資人表示,對於酒店投資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能夠18個月到3年收回成本,民宿很難達到。“酒店平均5年就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翻修,對於投資較大的民宿來說,收回成本就需要5年以上。”

除了資本的質疑以外,民宿經營者對於機構資本的進入也懷有一定疑慮。在部分民宿經營者看來,資本在進入民宿的過程中往往顯得逐利和短視,這對於民宿來說不是好事。

“藉助資本的力量,花間堂的店面快速鋪開,但對民宿所強調像家一樣的感覺,是有稀釋的。”張蓓坦言,這是一把雙刃劍,也是她離開花間堂的原因之一。

資本投資人俞昌斌表示,很多精品民宿的擁有者都是設計師,或個人資產已經通過其他領域有所積累。他們“小而美”的鄉間理想,往往與資本並不投緣。

小而美民宿,能否在資本的標準化連鎖化改造中生存

民宿是一門慢生意,無法在短期內快速擴張。從現在機構投資者參與的情況來看,資方與民宿經營者配合十分完美的案例目前還沒出現,民宿客棧的標準化連鎖化,也還尚需市場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