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成爲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的主要動力源——2018年上半年服務業發展形勢分析與展望

今年上半年,面對更加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國服務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對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提升經濟活力和韌勁、促進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和穩中向好態勢提供了強力支撐。在下半年和今後較長時期內,要積極支持服務業改革開放攻堅克難,引導、支持服務業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進一步增強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支撐能力。

一、服務業是上半年實現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的主動力

(一)服務業成為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壓艙石”。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2757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增速與上年同期持平;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54.3%,較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5%,較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到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已經連續24個季度超過第二產業、連續25個季度超過GDP同比增速。上半年和6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均同比增長8.0%,可見服務業經濟活動的短期運行態勢良好。今年6月份全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達到54.0%,高於上年同期0.2個百分點;互聯網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的商務活動指數持續高於60%;可見服務業處於較高景氣水平,企業對未來市場發展的預期也較好。

(二)新興服務業成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新引擎”。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5個月,全國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8.1%、17.5%和15.4%,增速分別較上年同期快2.4個、5.0個、4.5個百分點,分別較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快4.8個、4.2個和2.1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均屬新興服務業“密集區”。上半年二者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30.4%和9.7%,分別快於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速22.8個和2.3個百分點。互聯網相關服務業成為推進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生力軍”,甚至帶動服務業提質增效升級的“先行官”。服務業與第一、第二產業融合發展,服務業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日益成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途徑。

(三)規模以上企業成為服務業提質增效升級的“領頭雁”。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3%,增速快於上年同期0.2個百分點。前4個月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同比增長8.4%,10個服務業行業門類全部盈利,且全國東、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均同比增長14%上下,東北地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也同比增長8.3%。今年前5個月,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全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3.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3.9個百分點;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市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71.5%。

(四)服務需求較快擴張拓展了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新空間”。近年來服務消費快速增長,成為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突出亮點。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9%,人均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分別同比增長6.2%、7.2%、19.7%和7.1%;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1%。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上半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上半年全國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8%,增速分別快於全國和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0.8個、3.0個百分點。

(五)服務業成為推進改革開放的“重頭戲”。近年來服務業一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活躍帶”,也是深化對外開放的“熱點區”,推進服務業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提出了我國擴大開放特別是服務業開放的系列重大舉措。今年上半年相繼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同意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批覆》(國函﹝2018﹞79號)、《國務院關於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國發﹝2018﹞19號)和《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等政策文件,推進服務業改革開放的步伐明顯提速。今年前4個月,我國服務貿易逆差5601.3億元,但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其他商業服務分別實現服務貿易順差513.2億元和509.3億元。可見,部分新興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成長。

二、進一步實現國民經濟穩中有進亟待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下半年乃至今後更長時期內,要進一步發揮服務業對實現經濟穩中有進的支撐作用,迫切要求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2017年,我國服務業佔GDP比重已達51.6%,佔就業比重已達44.9%。隨著服務業佔比的繼續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經濟運行質量的影響日益舉足輕重。在此背景下,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日益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

更為重要的是,在服務業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妨礙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和隱患也在增加。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難度加大,對服務業需求擴張的制約正在凸顯;房地產價格高位運行,對居民服務需求擴張的“擠壓效應”也在顯現。區域之間服務業同質競爭、重複投資、盲目建設的問題更不鮮見,成為妨礙服務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的突出問題。部分地區過高要求服務業佔比每年提高若干百分點,或者過度追求發揮服務業對經濟增長和吸納就業的作用,導致服務業產能擴張和投資增長過度超過需求擴張和需求集成能力,加劇了服務業發展低端化、泡沫化和無效供給的問題,給穩定和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帶來新的障礙。部分地區已經出現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的增長明顯慢於營業收入的增長,或者營業收入較快增長、營業利潤卻有所下降,甚至部分新興服務業營業利潤的降幅明顯大於營業收入的降幅。網絡信貸(P2P)平臺“崩塌”、“觸礁”事件頻發,並形成波及效應。可見,導致服務業發展質量降低、風險增大的因素正在加快形成,必須儘早引起重視。

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持續擴大。根據商務部數據,今年前4個月我國服務出口和進口分別同比增長13.0%和11.4%,服務貿易逆差5601.3億元,較上年同期擴大9.8%;其中旅行、運輸、知識產權使用費位居服務貿易逆差的前3項,分別佔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的94.3%、23.1%和11.7%。可見,提高我國服務業發展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更加緊迫,在旅行、運輸和知識產權領域表現尤甚。

綜上可見,在下半年乃至今後更長時期內,要進一步發揮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支撐作用,必須著力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引導和推進服務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不僅是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的緊迫任務。為此,建議加快出臺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政策措施,將優化服務業發展的頂層設計與鼓勵各地區各部門推進服務業發展的自主探索有效結合起來。

三、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要注意打好“組合拳”

(一)按照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大力推進服務業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通過深化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引導服務業創新發展理念、優化發展環境,支持服務業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加快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和國際化步伐,引導服務業節本增效提質並降低發展風險。要結合出臺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或政策措施,積極營造打破壟斷、鼓勵競爭、創新監管的服務業發展格局,破除價格管制對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制約;鼓勵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網絡化和區域特色化發展,引導服務業發展完善區域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關係,鼓勵服務業優化空間佈局,並同“提高城市群質量,推進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結合起來。

要結合出臺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打造富有特色和競爭力的“中國服務”品牌,營造有利於領軍企業、領軍人才成長的發展環境,培育有利於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生態。要加強對服務業創新創業和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鼓勵創新友好型金融體系發展,推進各類平臺發揮對服務業人才培訓、企業家成長和創新能力提升的支撐帶動作用,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要把加強對服務業行業協會、商會和產業聯盟的支持,作為支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鼓勵其在引導行業自律自強、完善服務業市場秩序、推進企業聯合合作和打造區域品牌、行業品牌等方面發揮帶動作用。要鼓勵創新新興服務業監管方式,探索多部門協同監管模式,統籌創新收益與創新風險的矛盾,協調處理提升服務業質量、效益、競爭力與增進共享發展、擴大就業的矛盾。鼓勵探索服務消費券、創新券等方式,支持新興服務業培育市場、擴大需求,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加強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總結提升並及時推廣較為成熟的試點經驗。要著力加強對服務業發展的分類指導和統籌協調,加快清除不適應新時代服務業發展要求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二)促進服務業開放政策更好落地,統籌推進服務業對外對內開放和交流合作。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國出臺的服務業開放措施其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前所未有,當務之急是促進其更好地落地生根,防止政策“空轉”,著力解決政策實施中的“彈簧門”、“玻璃門”問題,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要鼓勵服務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中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開放共贏和防範、化解風險的能力。要把推進服務業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把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提檔升級及其經驗的複製推廣、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等,作為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要統籌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和對內開放,著力解決服務業對內開放滯後、區域封鎖和不同所有制之間不公平競爭的問題,做好深化對外開放激發帶動對內開放和交流合作的大文章。要大力支持各類促進服務業內外交流合作的平臺建設,引導其提檔升級和網絡發展,打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帶動力量。

(三)加強服務業統計工作,為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決策支持。迄今為止,服務業仍是我國三次產業統計中最為薄弱、最為滯後的領域。在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甚至非企業、非機構居多,如個體工商戶甚至個人等。這導致加強服務業統計的難度顯著增大,也為科學把握服務業運行質量增加了困難。要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加強服務業統計工作的方式,在總結和整合提升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著力加強服務業統計工作,尤其是面向小微企業和非企業、非機構服務業發展的抽樣調查統計工作,為優化服務業發展的宏、微觀決策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所長、研究員 姜長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