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車企都搞了這些「事情」!

上半年,車企都搞了這些“事情”!

有時候,車企總喜歡“任性一把”。比方說,突如其來搞些“小事情”,讓媒體猝不及防在深夜爬起來“追熱點”,也讓用戶們第二天一早“驚掉下巴”。我們來看看,今年上半年,都有哪些“任性”的車企在“搞事情”!

“舒服哥”出手,這次是戴姆勒

當我們還未從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集團股份、成為其第一大持股股東的重磅新聞餘波中走出來時,“舒服哥”再次出手,這次是戴姆勒。

2月24日,吉利集團有限公司宣佈,已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豪擲90億美金,收購戴姆勒集團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一躍成為戴姆勒集團的最大股東。

上半年,車企都搞了這些“事情”!

自打吉利先後收購了全球排名第二的自動變速器生產廠商DSI,完成對沃爾沃轎車公司全部股權的收購、又全資收購了英國錳銅、寶騰汽車49.9%以及路特斯51%的股份,“全球第一買手”的帽子就再也沒有摘下來過。

而對於這場市值約90億美元的收購,有外界認為,吉利是希望通過大量持股的方式,在與戴姆勒合作的電動汽車領域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在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全球發展趨勢的當下,吉利汽車也為自己定下了“2020年90%銷量來自新能源汽車”的目標。雖然當前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擁有知豆、康迪等多個項目,旗下也有不少新能源車型,但與戴姆勒的合作,將促使其在動力電池領域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在沃爾沃身上嚐到甜頭的吉利,或許未來在戴姆勒的身上也將收穫更多驚喜。

其實筆者覺得,吉利對戴姆勒的期望遠不只侷限於技術層面,結合之前對沃爾沃汽車集團的收購,以及收購Terrafugia飛行汽車公司等行為,加之旗下領克的一系列舉動,大概可以預判,吉利或許更寄託於在未來出行和豪華車兩個領域get更多新技能。

一波三折的上汽奧迪成了!

上汽奧迪的事情糾結了一年多終於在今年6月拍板,上汽奧迪成了!

6月26日,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上汽集團 2017 年度股東大會上回答投資人提問時透露:" 奧迪已經在上汽大眾持股 1%。" 這意味著,上汽大眾已經可以生產掛有上汽奧迪商標的汽車產品。

同時,據天眼查信息顯示,上汽大眾的股權已於6月14日發生變更,投資人一欄顯示,新增奧迪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上汽大眾的股東持股比例為:上汽集團50%、大眾汽車38%、大眾中國10%、奧迪公司1%、斯柯達公司1%。

上半年,車企都搞了這些“事情”!

回顧上汽奧迪項目的落成可謂一波三折,從2016年的一張關於奧迪、大眾和上汽領導簽約的照片被曝出後,奧迪便從此揹負上“出軌上汽”的罵名,隨之而來的還有眾多經銷商的“聯名上書”,一層又一層的壓力著實讓奧迪喘不上氣。

去年5月,奧迪經銷商聯會、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奧迪公司多方,根據“三亞聲明”中的訴求達成一致並簽署“5.19”協議。

所以即便上汽奧迪已經坐實,但依舊要按照“5.19”協議執行,而按照協議中的內容,上汽奧迪在2022年1月前,不能將產品推向市場,此外,上汽奧迪也不可以單獨建立銷售網絡,需要與一汽集團共同組建銷售公司。

由此看出,上汽奧迪未來的日子未必一路暢通,但畢竟項目落成,也就意味著未來一定會有掛著上汽奧迪標的國產新車到來。根據外界的流傳,上汽奧迪將會首先在國內推出奧迪A5、奧迪A7,以目前二者的進口價格來看,如果一旦國產,未來豪華車市場或將會有另一番景象。

鈴木退出中國市場

與前面兩件事不同,鈴木退市的新聞就有點悲慼了。

6月15日,北汽昌河網站首頁發佈《關於原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的公告》。公告顯示,鈴木將正式從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昌河鈴木”)中完全撤資。

上半年,車企都搞了這些“事情”!

6月19日,日本NHK新聞網爆出。鈴木高管正在同合作伙伴長安汽車談判解散合資公司長安鈴木的事宜,鈴木汽車將在中國停止生產。究其原因,緣於中國汽車市場洗牌速度加快的現狀讓鈴木這種不作為不改變的車企最終選擇退出。

與鈴木退市的原因相比,該事件背後的意義才更值得我們去深思。在1+1>2的時代,沒有什麼是可以一枝獨秀的永遠強大下去,集合的力量才是未來發展的主旋律,其形成的壁壘才能阻擋其他競爭對手的衝擊。

上半年,車企都搞了這些“事情”!

所以未來,類似鈴木處境的品牌還會有更多,而鈴木不過是市場的一個警示。相信鈴木事件會讓同類車企在日新月異的市場下如坐針氈,但同時也希望這些企業能在壓力下逆流而上,莫要成為今後人們口中惋惜的對象。

恆大入股FF

6月25日,恆大健康公告稱,恆大集團以67.46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間接獲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這意味著恆大正式入主賈躍亭的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簡稱FF),傳了小半年的恆大充值FF一事終於成真。

上半年,車企都搞了這些“事情”!

但在2017年11月30日,香港時穎公司與以賈躍亭為代表的FF原股東以合資模式設立了一家新公司Smart King,時穎出資20億美元獲取合資公司45%股權,而FF原股東以FF擁有的技術資產及業務入股,獲取合資公司33%股權,剩餘22%股權將作為股權激勵預留給公司管理層。

賈躍亭為了實現對FF絕對控制,也採用AB股的形式,雖然股份少但擁有很高的投票權,也就是說賈躍亭在Smart King股東會中依舊具有一票權。但是,擁有如此大的權力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賈躍亭要在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首批電動車量產至交付的承諾,若未達到這一條件,則失去對Smart King的實際控制。

上半年,車企都搞了這些“事情”!

不得不說一直處在風口浪尖的賈老闆運氣向來都不差,看來夢想在讓其窒息的同時都不忘記給他留口氣喘息。恆大的入股的確讓我們看到了FF91已在路上。然而要在2019年第一季度之前完成量產並交付的承諾真的不是開玩笑嗎?要知道實現量產不單單只是在廣州拿下一塊地就可以解決的。

剩下短短的七八個月,不管是靠自己拿下生產資質還是尋求代工廠的支持,時間都是非常緊迫的,加之賈躍亭如今的個人信用在業內已經被劃入黑名單,還會選擇與其合作的企業怕是少之又少。所以恆大入股FF對於賈躍亭來說是否又是曇花一現的美夢也未可知,但如今總歸是有希望的,至於未來是破碎還是重生,我們不妨靜觀其變。

縱觀2018上半年的企業大事,雖然數量不算多,但個個勁爆且當事人身份貴重。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眼下時局動盪,洗牌加劇,給眾多車企帶來壓力的同時,更是“逼迫”他們加速轉型的動力,當然這種動力是給那些一直在行業內謀求進步和共同發展的車企,催促他們加速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