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在兩路口健康路與體育路之間

矗立著亞洲僅存的二戰時期跳傘塔

跳傘塔建成於1942年4月4日

由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的

楊廷寶設計

是當時中國也是亞洲第一座跳傘塔

也是當時遠東地區最高、設備最好的跳傘塔

它像一個誓言直刺蒼穹

展示著重慶人民

“毋懼日寇,抗戰到底”的決心和英姿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水彩畫《大田灣跳傘塔》,王培秋1959年畫

1938年10月4日,9架日本飛機進入重慶地區,向廣陽壩機場投彈30餘枚,又飛過渝中半島,在牛角沱一帶投了幾枚炸彈,揚長而去。也就從那時開始,日機開啟了對重慶市區的空襲。為了抵抗日軍轟炸,國民政府積極設法重建空軍。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楊廷寶重慶跳傘塔手稿

除了加強廣陽壩機場,還陸續開工修建九龍坡機場、白市驛機場、大中壩(今小南海長江心島)、梁平機場、大足機場等,培訓飛行人員也成了當務之急,跳傘被納入了訓練計劃。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跳傘塔舊貌

1941年10月,跳傘塔開始修建。跳傘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圓錐形,高38米,實際跳距28米。塔身內有螺旋樓梯上下,裝有專用機械夜航燈、避雷針等。三個跳傘鋼支架可同時進行訓練。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跳傘塔新貌

跳傘塔是由我國最早的滑翔跳傘運動組織倡導者陳立夫負責組織建造的。啟動當天,陳立夫把傘塔的門打開後,回首揮臂高呼:“塔門已經開了,請全國青年上去吧!”為慶祝跳傘塔落成,陳立夫還親自撰寫了《陪都跳傘塔記》一文,命人鐫刻於石碑上,豎立於塔下,以資紀念。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排隊上塔練跳傘

1941年,中國滑翔總會在重慶成立。1942年2月15日,我國第一個滑翔機場在北碚落成。跳傘塔的建成,為抗戰時期培養飛行員提供了重要的訓練場所。

當時,跳傘塔除接受專業訓練外也向普通市民開放。市民可在每天上午9點到11點,下午3點到5點去訓練。據《大公晚報》報道,1942年8月14日,重慶舉行第一次傘塔跳傘比賽,掀起一股跳傘熱。據統計,從1942年至1946年,參加跳傘人數近8萬人。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跳傘塔今昔

1952年跳傘塔修葺一新,更名為重慶跳傘塔。跳傘,作為一項國防體育運動得到迅速發展。1954年,大田灣體育場內建立了重慶市跳傘學校,重慶市體委也成立有航空俱樂部,設有跳傘隊。隊員定期在跳傘塔進行初級跳傘訓練,合格後,才到白市驛機場進行飛機跳傘。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上世紀50年代的跳傘證

家住大坪七牌坊社區的宋代碧,就曾是跳傘隊的女隊員。她回憶說:1961年,她作為十二中唯一的一名初中生,被選拔參加了寒暑假的跳傘隊集訓。選拔測試除了常規體檢,還有一項就是坐在旋轉的椅子上,猛然停下,辨別方向。集訓十分艱苦,他們住在大田灣體育館,每天很早起床鍛鍊,俯臥撐、仰臥起坐練到肌肉疼痛,笑都不敢笑。但集訓有“特殊伙食”:在那個糧食憑票、定量供應的年代,他們的一日三餐不限量,早餐還有油酥花生……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宋代碧。

第一次上塔跳傘什麼感覺?“心子都落了!”宋代碧說,當年她就有1.65米,在跳傘隊年齡最小個子最高,排到第一個上塔。傘包自動脫鉤那一瞬間,她從二十多米的傘塔上“掉入萬丈深淵”,被傘包拖著落入沙坑,吃了滿嘴的沙……跳傘塔的訓練合格後,本來是要接著進行氫氣球跳傘、飛機跳傘訓練的,但因為國家糧食吃緊,她集訓兩年後跳傘隊就撤了。一些隊員後來還遺憾地說:該把傘包的布撕下來,一人做條圍巾留作紀念。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宋代碧(三排左二)初中畢業合影。

1978年到1980年,每年寒暑假,全市幾乎每所中學都保持著一、二十名同學參加跳傘培訓。進入80年代,隨著國家體育政策的變化,重慶跳傘隊被解散。跳傘塔的去留,經過多年討論後,最終決定原址原貌保護。2000年跳傘塔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母城渝中之重慶老建築|重慶跳傘塔 二戰時期遠東最好的跳傘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