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梅雨已至,昨日蘇城下起了瓢潑大雨。在大雨落下來之前,和好友午飯後逛到了山塘街。前些日“軋神仙”時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如今只有三三兩兩的人穿梭在這條最具蘇州特色的老街上,反而更適合飯後閒逛。忽然巷子深處飄來一陣久違的香氣,我和小夥伴都眼睛一亮,是的,那是我們記憶中關於山塘街的味道——海棠糕的味道。

海棠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海棠餅好儂親裹,寄與郎知儂斷腸

海棠糕,始於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後逐漸成為蘇州傳統糕類小吃之一。同梅花糕一樣,同為一道歷史悠久的花色點心。香甜可口,熱食尤佳。

海棠糕可是點心中的老人了,我們也只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吃過,其海棠花般的造型讓人過目難忘,當然記憶最深的,還是它那誘人的香味。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由於用了似海棠花形的模子,作出這樣的美人胚子也就再自然不過了。剛出爐的海棠糕,表面撒著飴糖,呈咖啡色,吃口分外香甜。上面還要加上果絲、瓜仁、芝麻等五色點綴,一朵朵花兒才完全的綻放開來。所以說吃海棠糕是一個樂趣,看路邊的師傅做海棠糕又有另外一番趣味。兒時在山塘街逛吃逛吃的時候,能買上一塊熱騰騰的海棠糕,就是一天中最值得開心的事情。

滸關海棠糕老爺爺

去年的這個時候,曾在朋友圈看到滸關的同學說,他家邊上,滸關二中老校門口,那個賣海棠糕的陳老爺爺走了,他說他再也吃不到學生時期的海棠糕味道了。也許在很多老蘇州眼裡,最正宗的海棠糕並不在蘇州的步行街和古鎮裡,而是在這兒。一時間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這個攤子原本是由一對老夫妻經營著,可現在你過去,只能看到一箇中年大叔。據說這個大叔姓顧,是陳爺爺的孫女婿,做海棠糕的本領也是陳爺爺他們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正是有這些人的堅持,讓老蘇州的味道不會那麼快遺失。顧大叔做海棠糕的功夫也是一點不含糊,口味也基本傳承了陳爺爺的手藝。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抹油,舀面,加料,翻豆沙,撒配料,翻蓋,出鍋,一氣呵成。顧大叔手裡的這套海棠糕模具,也是陳爺爺親手做的。

陳爺爺16歲開始擺攤做海棠糕,一做就是66年。只可惜我沒有機會品嚐到陳爺爺的手藝了。大半輩子不止煉造了嫻熟的技藝,更是練就了一份深入人心的味道,這份正宗的味道,讓無數的滸關人乃至蘇州人念念不忘。

海棠糕做法

1、和麵

一口大銅鍋,里加一勺老酵,相繼加入麵粉,白糖,鹼水,配比全憑經驗和手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2、刷油

麵糰上鍋前,必須在模具上刷一層油,以免粘鍋,也增加香氣;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3、煮豆沙

差點把最重要的餡料豆沙給忘了。海棠糕濃郁的香氣很多來源於這個豆沙,一般做海棠糕的師傅每天5點左右就要起來熬製豆沙了,而且夏天豆沙不易保存,一般在盛夏就很難見到海棠糕的身影了;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4、做糕

在模具上放上和好的麵漿,再鋪上厚厚的一層豆沙,緊接著就把醇香甜膩的豆沙包裹起來;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5、配料

撒上紅綠絲、瓜子仁,再撒上一點白糖就開始海棠糕的烘烤了;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6、糖衣

海棠糕糖衣的製作也極為重要。在銅板熱了之後要撒上一層白糖待其融化,然後將做好的海棠糕倒扣在上面,再次加熱。等下一次拉起時,就會形成一道金黃薄脆的拉絲糖衣了;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7、出鍋

焦糖香夾帶著豆沙香和瓜子香,一下子就像坐上了時光機,將我拉回了童年。

邂逅記憶中的海棠糕

後記

如今在步行街和古鎮隨處可尋的海棠糕,卻少了一些味道。代表蘇州味道的手藝越來越老也越來越少,真不知道若干年後這些手藝會不會就這麼慢慢的被人淡忘,最後只存在在我們的記憶中。

你心中的那份海棠糕味道又在哪裡?你又有多久沒品嚐那份味道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