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歼-19的历史意义?填补空军远程攻击能力,极大提升作战水平

装备歼-19的历史意义?填补空军远程攻击能力,极大提升作战水平

随着2013年巴黎航展的结束,一款名为苏-35S的战斗机被我国的军事观察员看中,它在高空做的大角度垂直机动几乎是藐视重力的存在,先进的设计结构也使得它拥有同种机型更加远的航程,随后,中国就开始对该型战斗机采购的进程,于2015年俄罗斯交付了第一批战机,在随后的一年中,我军对该型战机进行了多次改进,最终定名为歼-19。

装备歼-19的历史意义?填补空军远程攻击能力,极大提升作战水平

一直遭受外界非议的是,自从这款战机引进开始,空军就一直将其定位为歼击机,这么做其实不无道理,新世纪以来,中国空军的一直着力于研发国产的战斗机,很长一段时间忽略了重型歼击机的发展,使得在2013年之后,老的歼-11、歼-15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而歼-19的到来,完美的填补了中国在歼击机领域的落后和空白。

装备歼-19的历史意义?填补空军远程攻击能力,极大提升作战水平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就是歼-19的两侧挂架多达12个,最大载弹量高达8吨,可以携带数枚空对空导弹,由于歼-19在俄军序列中是重型战斗机的存在,具备了必要的隐身性能和速度,在试验中也多次骗过了雷达的扫描系统,完成了快速击毁靶机的任务指标,列装空军之后,歼-19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中远程目标如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机等战略飞机进行快速的打击。

总而言之,歼-19的列装,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在中远程距离上中国战机无机可用的窘迫现实,因此,对于该机型的评价不能片面的认为是一种辅助机型,正是有歼-19的存在,才使得美国侦察机在飞抵中国近海时三思而后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该型歼击机都是我空军的中流砥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