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五朝十二帝四任宰相的官場不倒翁,究竟有何祕籍!

歷經五朝十二帝四任宰相的官場不倒翁,究竟有何秘籍!

馮道

以前電視劇裡說的‘三朝元老’已經是很牛的大臣了,卻很多人不知道有一個牛人經歷了五個朝代、十二位皇帝,還連任了四任執政官,這個就有點不可思議了。他就是五代十國的馮道。

五代時期是指,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開始到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為止的53年時間裡,在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先後建立的五個朝代,包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一時期,戰爭頻發,天災人禍,政權更替頻繁,生靈塗炭。普通人能夠在這種亂世中生存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馮道不僅活了72歲高齡,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處事圓滑,早年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一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算起來就有十二位皇帝了,居然還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歷經五朝十二帝四任宰相的官場不倒翁,究竟有何秘籍!

五代前後形式

馮道究竟有什麼能耐保持了自己歷侍“五朝十一帝”這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吉尼斯記錄呢?

第一,勤奮學習。馮道出身小康之家,雖不是大富大貴,但是一直也是耕讀傳家,從小就是品學兼優,努力學習的‘三好學生’,除了努力讀書,還很孝順父母,經過二十餘年的潛心修學,學問與日俱增,各種為人處世之道早已瞭然於胸,知道如何經營自己,所以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聲名遠播,被幽州節度使劉守光闢為掾屬。開始步入官場。

第二,處事圓滑。梁晉隔河對峙,郭崇韜因為軍中有太多閒散人員,要準備裁員。唐莊宗知道後勃然大怒說:“效忠我的人我給他們安排職務都不可以嗎,乾脆你們另選主帥算了,我回太原老家了”,他當即要馮道起草文書,宣示三軍。莊宗在旁催促,馮道卻考慮了很久,就不起草文書。馮道說:“現在的戰況很好,前景可觀,正準備一舉拿下的時候。郭崇韜就讓他自己一個說,不聽他的就是了?如讓敵軍知道,認為我們們內部不合,影響到我們的軍心了。”莊宗醒悟。不久,郭崇韜向莊宗道歉,經過馮道的圓滑處理,此事順利解決,得到了莊宗和郭崇韜的尊敬。

第三,溜鬚拍馬。唐明宗得到一個玉杯,上寫“傳國寶萬歲杯”,並給馮道觀看。馮道道:“這是前朝的有形之寶,王者有無形之寶。仁義便是帝王之寶,因此有‘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的說法。”明宗雖貴為皇帝,畢竟是行武出身,學問淺薄,之乎者也的東西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弄得,正當明宗一時迷惑不解再要詢問之時,馮道已飄然離去。明宗只得向他的侍臣詢問,當明宗弄明白後,心裡美滋滋地。一個行武出身的皇帝,卻被文臣誇成仁義者,心裡的高興勁兒可想而知。向遼太宗稱臣的時候,遼太宗耶律德光問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馮道答道:“此時佛主也救不得,唯皇帝救得。”耶律德光大喜,他也的確需要馮道這樣的前朝遺老來裝點門面,於是封馮道為太傅。

第三,審時度勢。王李從珂在鳳翔發動叛亂,閔帝領兵衛州,馮道經過判斷,認定閔帝必敗,因此,閔帝前腳一走,馮道即刻率領文武百官將潞王迎入,潞王深受感動,仍然任用馮道為相。

第四,特殊的時代。其實整個五代馮道並不是唯一歷經幾個皇帝和朝代的,比如柴榮與趙光義的岳父符彥卿,他跟馮道一樣歷經五朝十一帝,而且符彥卿也是宋朝臣子。除了後梁滅亡是兩大軍事集團(河東與宣武)火併後的結果,剩下四個朝代包括宋朝都是河東武將集團內部政治鬥爭的結果,前朝亡的只是其骨幹力量,其他政治勢力尤其是地方勢力一般沒有被傷到,且皇帝又同他們是一個政治集團出身,所以後一個朝代一般都會承認前一個朝代官員的原有的地位與職位,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升貶。馮道之所以會成為典型是因為北宋文臣地位的提高,忠義觀念的加強,而他是五代文臣裡混的最好的,自然成為焦點。

馮道見證了五代的開始,卻沒看到五代的結束,在954年以73歲高齡結束了他的一生,他死後僅僅6年,趙匡胤就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結束了混亂的五代。後世史學家出於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在當時混亂的時代,普通人能夠在這種亂世中生存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他卻能73歲高齡得以善終,在以後的人生中,總有借鑑一二的閃光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