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致偉大的父愛丨「小艾」:特殊歲月里的童話和證言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遇到年輕人問那個年代究竟是什麼樣,常感覺實在缺少細節而空洞蒼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好像被沉在表面凝固的記憶下面,那個因為恐懼而只說假話,因為假話太多而無法還原真相的時代,每一個親歷者的參與使它漸漸恍惚,自我扭曲,真實的留存不太常見。偶然發現了年初出版的《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是已經去世的漫畫家丁午在1969—1972年下放幹校期間寄給自己小女兒小艾的配有插畫的61封家信。這本可愛的圖畫書信集完好地保留了那個特殊年代的很多珍貴細節,它能傳奇般地從作者的遺物中搜尋出來,得以在今天成書,又以特殊年代裡特有的記錄方式和生動的漫畫讓歷史再現,讓它成為一本“奇書”。

它讓小女兒看到了什麼

《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的珍貴,首先得益於1969年時,下放幹部丁午的傾述者女兒小艾只是個8歲的孩子。這本可愛的有字有畫的書信集讓我們看到,是人類本性中對單純和樂觀的熱愛,在保護孩子的同時,更護佑著作者的艱難歲月。

拿到《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先從頭到尾翻看圖畫,然後再從文字中找尋那個年代特有的細節:

1.全能勞動者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持續三年多的信件中,這位爸爸在河南的幹校裡做過幾乎所有農活,相信在下放之前,一個生活在北京的漫畫家對這些勞動都曾經是陌生的:割麥,架橋,種西紅柿,耕地,趕車,養豬,做土坯,殺鵝殺豬殺牛,插秧,砌豬圈,收玉米,扛糧食(170多斤),做飯,修路,做火爐子,挖魚塘,挖塘泥,種樹,做磚,做門窗,蓋房子。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2 .大自然裡的食物索取者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三年裡,三次寫到新年能夠吃一次餃子,每次都有鄭重的記錄。吃,是這些信件中的重要部分,可見當時幹校生活的食物匱乏,下面這些“美食”都來自於勞動開會之餘在大自然裡的意外獲得:野雞蛋,蛇,蛇蛋,兔子,魚,田螺,青蛙,麻雀。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3 .傷病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三年中被記錄下來的傷病:瘧疾一次、捉豬被撞傷頭手肩膀、傷手一次,腿一次,腿二次、左手和右手同時傷一次、眼睛一次、另又傷手三次、高燒七天、傳染病一次。其中最有趣的是兩手都受了傷,用漫畫畫出自己的狼狽和想象中的女兒幫忙洗臉的欣喜。另一次,受傷後包紮手的布條來自女兒在幼兒園用過的床單,父親舉起傷手時,赫然看見包手的布條上竟然出現了女兒的名字“艾”,意外的驚喜讓這位傷了手的父親得到特有的安慰。

4 .符號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無論漫畫還是文字,每一封信中的父親都在對小女兒強調自己很快樂,漫畫中的父親幾乎全是笑著的,除去很少幾處宰殺追趕家畜時。在生病或想念女兒的時候,眼睛裡流出眼淚,嘴角仍然笑著。我把它想象成對自己也對孩子的必須保持樂觀的暗示,可以抽象為父親的人生態度。漫畫中隨處可見那個特殊年代的痕跡:衣服上的補丁摞補丁和沒有了腳後跟的毛襪子。畫家幾次誇張地把自己畫成肌肉發達格外健壯的“超人”模樣、用鍘刀斬蘇修的鼻子、想象父女挎槍參軍參戰、表演“無限風光在險峰”、“奪過鞭子揍敵人”,念快板,唱“東方紅”,面對一千多人高唱勞動號子,特別是用整整八個頁碼詳細講述出演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主角楊子榮的經過,這位父親說自己“愛表演”,有時候到河邊洗衣服,一個人唱好久,並想象和女兒同時表演。所有這些時代符號性的細節在時刻提示我們,在那個年代人們一刻都離不開符號,它出於自保的需要,也在日積月累中逐漸滲透進了每個人的細胞。

5 .叮囑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信中多次出現這樣的提醒:要勇敢,不要害怕。要幫助別人。要堅強,要學游泳。游泳在這些書信中成了一種握有可控的安全感的象徵。所以,當父親聽說女兒能遊320米時,忽然弓著身子騰起來,鳥一樣要飛的那種快樂。一定是出於對安全感的渴望或擔憂,信中留下了在今天看來對一個8歲孩子的突兀的囑託:“要學習毛主席著作”、要“做五好戰士”、要“寫講用稿”。一個時代是在這些看來瑣碎的細節中復活起來。

信中可能隱藏著什麼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以我們對已過去時代的瞭解,這位被下放幹校的父親在給孩子的信中明顯存在著被有意隱去的部分,這些必須隱去的,除了真實的心情之外,一定還有非常具體的事件,這一話題移轉到了今天,只能籠統地推測,很難找到真切的細節了。

首先是疲倦和累。信中說到,早上四點多起床勞動直到天黑才能休息,可見勞動的高強度,有時候還有宣傳任務:“元旦這一天,爸爸和好多叔叔阿姨到公社去宣傳毛主席最新指示,爸爸還念快板,一天走了二十多里地。”

信中多次提到開會“開到很晚”,“開會”二字,粗看不帶任何情感色彩,在當年一定鏈接著無數的內心波動和讓人心驚肉跳的後果。開會,同時可以寫成:批判、批鬥、揭發、檢舉、清算、定罪等等,在信中,這位父親沒用一幅畫一個字描述過,只用“開會”兩字略過。有一封信中忽然夾有這樣一句:“你告訴婆婆,爸爸現在白天都勞動,晚上才搞運動。”

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在看另一本書《徐鑄成自述:運動檔案彙編》,其中和《小艾,爸爸特別特別想你》時間上重合的1969年中有24篇“懇切”的“思想彙報”,也有寫在1970、1971年的分別題為《交代我汙衊無產階級司令部的罪行》、《交代我在舊文匯報為草木篇翻案的滔天罪行》的兩篇文字,可以佐證當年的“開會”和運動的真正氣氛。

現在的年輕人常愛說看不見未來和活在當下,在《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寫作的年代,沒人有能力想像未來,所以真正能把握的只有當下,你擁有你這個肉體的全部感受,累,餓,怯懦,恐懼,你最充分地感受著這些的同時,還很知道你完全無力掌控明天,明天已經從感知中消失,如果你非要想象它,只有憂慮和害怕。書中有一封寫在1970年8月30日的信,在左下角有三行補充:“爸爸給你寫的信都收好,不要給別人看。”只要是真的,就必然是怕人知道的,這是那個年代的基本思維方式。

偶然從這本書的責任編輯那裡得知,寫這些書信時的丁午先生正是內心很痛苦的時候,出身和家庭變故都在折磨他,所以,他才急切地需要寫這些信,在最無助的時候,自己不諳世事的孩子才是最安全可靠的支撐和救星。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很顯然,這是一本快樂有趣的書,一個8歲孩子認知力以外的世界在這本書裡是不存在的,萬物依照自己的規律運行,鳥在生蛋,樹葉在落,雪默默地下,這世界的美好一點沒少。一位父親用一整本可愛的有字有畫的信努力地屏蔽掉了不想孩子看到的全部的現實的惡行和謊言,它都被藏在大人的世界裡,這本書讓我們發現了什麼年代都會有美好的童話,而它的珍稀在於它是一本真實的童話。

一本書的價值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曾經有朋友在整理70年代的日記後感嘆:雖然每個字都是自己寫的,現在卻看不懂了。記日記,曾經是最令人擔憂最危險的行為之一,它會把自己輕而易舉輕置身於不安全之中,我的這位朋友當年在日記中設置了很多的“埋伏”和“暗語”,只有他自己能解讀,時隔40年,再翻出來看,能回憶起來的幾乎只剩了:男的他,一律都寫成女的她,其他的暗自埋伏都忘了,拿著一本表面亢奮抒情又暗號密佈的老日記本,寫作者自己已經不解其意了。

也曾經有大學生在課上發言中不解,為什麼那個年代孩子會揭發檢舉自己的父輩,難道親情也不存在了?《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恰恰是在風聲鶴唳噤若寒蟬中被保留的真實又充滿溫情的記錄。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丁午呈現給人們的這本可愛的書中有這樣一幅漫畫:夜深了,因按時拉閘停電,父親在床上一根根劃亮了火柴看女兒的照片,火柴的光亮被畫家誇張成了很大的一團,而畫家自己正兩隻眼珠跳出來,一邊笑著一邊流眼淚。在特殊年代裡的這位爸爸恨不能把生命中所有盎然有趣的瞬間都畫給孩子,以此傳達那種因不能親近而無限放大的愛,傳達著超越困難歲月的溫情的力量:越悲慘卻反而也越溫馨。儘管不同的時代各有不同冷峻,溫情總一定不能缺少的。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因為經歷過1969年同父母下放農村,很多的回憶能使我把那個年代裡,極力想告知給孩子和極力想對孩子隱掉的部分自然地勾連起來,也相信會有更多的讀者從中搜尋到相對完整客觀的歷史真實。同時,我想到我經歷過兩個人倫親情被嚴重毀壞的時代,一個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另一個是現在。人們只能偶爾在回憶文章中見到那個兒女揭發父母,父母只顧自保和革命,這也正是《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的大背景,也是這本書尤其值得留存的價值,是我們人類關於愛的一份證詞。而今天拋家舍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的群體,人數遠大於當年被下放幹校的人員,新一代離家者面對留守鄉村的後代,努力做到的大多隻是寄錢回鄉,滿足孩子們最基本的衣食和求學。作為父輩,在精神上幾乎斷絕了對下一代的關照和撫慰,很少人去關注這樣的兩代人之間也是需要互相理解認可感知和更細膩的親情的。所以,希望這本書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和喜歡。

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父亲节·致伟大的父爱丨“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長大後的小艾和父親

王小妮,詩人,作家,著有《上課記》、《方圓四十里》、《一直向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