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危機:「中國製造」離「中國智造」還有多遠?

美國對中興公司下達長達7年的元器件禁售令,理由是,中興公司非法向某些國家轉售美國設備和技術,威脅了美國的國家安全,並違反了2017年與美國政府達成的和解協議。

中興危機:“中國製造”離“中國智造”還有多遠?

中興是與華為、愛立信、諾基亞齊名的全球四大通信巨頭之一,佔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約10%的份額,實力可見一斑。但是,嚴重的“芯病”卻讓它完全不堪一擊,美國的禁售令近乎於“一劍封喉”。

芯片、操作系統來自美國的高通、英特爾、谷歌等公司,顯示屏來自日本夏普公司,相機模塊來自日本索尼公司……一部中興手機,幾乎全身的重要零部件都來自於別國,而中興公司只能充當一個大而不強的超級組裝者,這樣的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自然是很弱的。

創新能力的缺失,使得大多數中國科技企業只能追著歐美日企業的屁股跑。美國先有了iPhone,之後中國有了小米;美國先有了android,中國隨後出現了幾十款智能手機;馬雲的淘寶是美國 eBay的翻版,李彥宏的百度是美國google的翻版,微博是美國推特的翻版……如果說,模仿別人的高科技,對於欠發達的中國還情有可原。但是,連不需要多少技術含量的電視節目,也去瘋狂地模仿,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這幾年特別跑火的《中國好聲音》其實是模仿美國的Voice,各大電視臺收視率很高的綜藝節目幾乎全部是模仿日本和韓國。

中興危機:“中國製造”離“中國智造”還有多遠?

模仿

為什麼我們就沒有他們一樣的創新能力呢?美國前副總統拜登曾說,中國不足畏懼,因為中國缺乏創新能力,理由是中國缺乏思想。思想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個國家長久的科學創新能力,還必須建立在本國現有科學厚度的基礎之上。沒有雄厚的科學基礎,那些“靈光閃現”的創造力根本無法形成強大的科技體系。

思想雖然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沒有思想,再發達的科技也只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二戰時的德國、日本都是科技和製造業發達的國家,但他們的科技被法西斯拿來給全世界製造災難;冷戰時,蘇聯舉全國之力發展起來的科技可以與美國相抗衡的,但科技不僅沒有造福於百姓,反而成了管制老百姓的工具,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的苦難,最終只能是曇花一現。

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國家,在追趕發達國家的征程中,山寨也許是無法繞過的不二途徑,但是直接繞過自身的科技研發而一味地山寨,必然是死路一條。用造假的所謂科研成果試圖矇混過關,更是自我欺瞞、自毀前程的愚蠢之舉。陳進的“漢芯一號”造假事件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芯片技術是世界級的尖端技術,來不得半點含糊。遺憾的是,中國在芯片技術上全方位落後於歐美,幾乎所有的核心元器件都依賴進口。當前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芯片佔有率多項為0。

中興危機:“中國製造”離“中國智造”還有多遠?

國產芯片佔有率

為什麼中國造不出好芯片?簡單說,其一,缺乏企業家精神。中國的企業家大多想著怎麼去賺快錢,沒有耐心去投入週期漫長的科技研發;其二,研發投入不足。全國每年用於集成電路研發總投入約45億美元,而三星、英特爾等單個公司每年的研發費用都高達數百億美元;其三,人才不足。集成電路領域太苦,收益不高,不少優秀學生畢業後迴避該領域,而選擇金融和互聯網行業,真正願意搞芯片的人才也大多流失到國外;其四,無法打破國際壟斷。高通、英特爾等公司壟斷了國際芯片行業,他們制定了國際通信規則,其他公司很難打破。

做芯片雖然很難,但並不表示永遠做不到。韓國三星公司就為世界做了一個很好地表率。當時,三星創始人李秉哲在紅紅火火的家電時代就看到芯片“點石成金”的巨大超越優勢,便力排眾議投入巨資上芯片生產線,而且一代一代線連續投入,終於在芯片上超越了日本,佔據了消費電子產業的上游。

很顯然,中國的唯一出路,也是下血本研發出自己的芯片。雖然可能面臨著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造出的芯片,依然落後於歐美幾代,但是隻有不斷地研發才能縮短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