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葉赫那拉氏後人究竟是不是歌星那英爲代表哪?是有聯繫嗎!

葉赫那拉氏,亦稱葉赫納喇氏或葉赫納蘭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的氏族。

葉赫那拉氏族譜與所有滿族族譜一樣,均滲透著漢族傳統的儒家影響,它既是官職承襲的重要憑證,亦為表明身份地位的證明;葉赫那拉氏族譜的收藏以遼寧省為最多,吉林省次之,還有一些善本族譜收藏於北京等地圖書館中,現存大約十幾部。研究葉赫那拉氏族譜對研究清初歷史及開發葉赫滿族地區旅遊資源都有較大意義。

追溯歷史,葉赫那拉氏及金朝貴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流域。16世紀初,南遷開原北,後又移葉赫河,故稱葉赫部,視星根達爾漢為葉赫納喇氏始祖,即葉赫那拉氏。

葉赫那拉絕不是源於蒙古語,也並非蒙古先民來到女真族世居之地影響了女真語,葉赫(yehe)在女真語裡是“瓷器”的意思,那拉(nara)在女真語裡是“留戀”的意思,按照女真語語法,即為留戀瓷器的意思,海西女真葉赫部也是藉此來表達其親明親漢的立場。其後代分佈甚廣。

清朝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納喇氏“為滿洲著姓,其氏族散處於葉赫、烏拉、哈達、輝發及各地方,雖系一姓,各自為族”。其各地方包括尼馬察、張、科爾沁、長白山、伊巴丹、伊蘭費爾塔哈、布爾哈圖、伊哈里、扎庫木。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指明末居住在葉赫部的納喇氏,在努爾哈赤征服與招撫下遷居到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境內)。

歷史上葉赫那拉氏後人究竟是不是歌星那英為代表哪?是有聯繫嗎!

(葉赫那拉氏)

以後跟隨努爾哈赤、皇太極徵佔四方,為滿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創造了必備條件。順治元年(1644年)納喇氏大部分入關,定居北京並派遣到各地駐防。而葉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職,地位顯赫的人甚多,包括納蘭明珠、蘇克薩哈以及慈禧太后等,計其人口在滿族中也是較多的一姓,因此被稱為八大姓之一。

現在散居世界各地均有葉赫那拉氏的子孫,所以研究及探討葉赫那拉氏族譜對研究清史,開發葉赫滿族地區旅遊事業都有很大意義。下面筆者對葉赫那拉氏族譜的有關情況做一簡要論述,不確之處,請方家指教。

葉赫那拉氏族譜主要是指世居葉赫地方,後來隨清入關流散於各地的葉赫那拉

氏族人的宗譜,分官修與私人修撰兩種,其基本內容都有譜序和世系,但詳略不一,有的僅千餘字,有的則數萬字,譜序敘述本族的來源、遷徙、修譜過程及地位顯赫者。世系按輩份排列族人,大多數宗譜僅記男人,亦有略述簡歷於名下。有的譜書中還記有傳記、詩文、仕宦、碑記、皇帝題譜、奏章、呈狀、上諭、誥命、敕書、祭祀規矩、祭文、族規等。宗譜有木刻本、排印本,印數多在一百部上下;還有大量手抄本,每次抄寫不過數十部。修譜資金由族人募捐。宗譜中還有隻記錄一族或一支世系的名單,稱為譜單。譜單有一紙一單,有數紙拼為一單,或摺子等多種形式。下面介紹分析幾部重要的葉赫那拉氏族譜。

歷史上葉赫那拉氏後人究竟是不是歌星那英為代表哪?是有聯繫嗎!

(慈禧皇后)

葉赫後人,佟文家在訪問記錄中是這樣記載的:原來慈禧父母家境貧寒,又身患重病,在慈禧身下生個兒子,因慈禧父母已無力撫養這個新生兒,只好將兒子送人收養,託付給鳳城的葉赫那拉氏佟雙喜(熙老爺之父)收養。慈禧進宮升太后,此事一直無人敢提,後來“熙老爺”的兒子佟貴清出了人命官司,才不得不逃進宮廷到慈禧身邊避難。此事敗露後,慈禧瞞人不過,只好在一次接見德國公使普蘭德先生時公開了這個秘密。另據佟承惠說:佟明桂(住東新村,1989年78歲時去世)在清朝光緒年間給在北京的佟熙老爺(佟保譜系,九世,佟寧文德之孫,雙喜的三子)趕過馬拉轎車,對熙老爺歷史和人品瞭如指掌,經常給他們講熙老爺故事。

熙老爺在京城是五(六)品官員,因為是葉赫氏,與慈禧太后同是吉林葉赫古城,並以地為氏稱葉赫氏,所以引起朝廷注意,叫他把家族和個人歷史詳盡書面報告朝廷。後來慈禧太后委託其弟弟召見佟熙老爺,他們見面後還相互認識,稱兄道弟。

退出官職以後,熙老爺攜帶小妾(是北京九門提都的妹妹)返鄉,當時正是“四合堂”(注)興盛時期,在梨樹甸子(現在叫東新村)有大片土地、山場,佟明桂也跟著回來,仍然給他趕花轎車。熙老爺回來就開一家規模挺大的燒鍋,現在在燒鍋原址仍保留著當年用的水井(見文物圖片),經營很紅火,每三天向鳳城送一馬車酒。熙老爺回鄉也是光宗耀祖,不減在京城時的威風,花轎出入,前呼後擁,聲望遠揚。

熙老爺兒子佟貴清(可能是過繼的),他藉著父親的勢力當了保長。東新村有一XV姓人家,是當地有名的惡棍,為非作歹,欺壓百姓。凡是別人娶媳婦他要先睡一晚上,否則別想安穩過日子。由於民憤太大,做為保長不能不平民怨,他唆使人在一天黑夜躲藏在樹林裡,尋機殺害這個惡霸。但這個惡棍也有保鏢和槍械,當一個保鏢回家報信時,他們緊跟追趕,遇見惡棍父親等人阻攔,情急之下連殺了四口人。

嗣後,雖然熙老爺有一定影響,但縣衙門也不敢不追究命案,且盛京已經知曉。在這種情況下,佟貴清向熙老爺小妾下跪,連聲叫“小媽”求助。小妾情急之下答應去見北京九門提都的弟弟求情,並與她隨行去承德避暑山莊見正在度假的弟弟。會見當天其弟即叫他們馬上離開承德(正常情況親屬來會見可以在避暑山莊停留三天)奔赴北京,把佟貴清藏匿在宮內。


那英(1967年11月27日-),中國女歌手,籍貫遼寧瀋陽市,滿族葉赫那拉氏。《征服》、《乾脆》及《心酸的浪漫》三張唱片的銷量超過580萬。她在1994年前的黑膠唱片及卡帶銷量已超過800萬,而她的音樂專輯在2001年之前在全亞洲已衝破2300萬銷量,並有“中國第一天後”的稱號,更曾被《Time》時代雜誌評為“13億華人最愛的聲音”,更有東方惠特妮·休斯頓的美譽。她於2009年底以舉行“那20年”世界巡迴演唱會作為復出頭炮。

2015年10月7日,那英學員張磊獲得《中國好聲音第四季》冠軍,第三度成為《好聲音》的冠軍導師。

那英,1967年11月27日出生於遼寧省,華語流行女歌手。

1979年,那英加入遼寧少年廣播合唱團;1983年,進入瀋陽歌舞團。在教學上別看那英總是大大咧咧的樣子,但對於考瀋陽歌舞團這件事,她可一點都不含糊,前後考了三次。

到了瀋陽歌舞團以後,那英開始學唱蘇芮的歌,不僅在臺上演出,而且還出過磁帶,唱的是蘇芮的新歌《不變的心》,用的名字是蘇苒,而且是國際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正式發行的。當時還被音樂學院的老師用在了教學上。有很長一段時間,那英是在合唱團裡給別人伴唱。她的好友激動地講著,“有一次,當時瀋陽一個特別有名的演員重感冒發燒沒來,於是她從伴唱變成了主唱。而那時的歌手很多,為了能與眾不同,那英不得不在穿衣打扮和髮型上下工夫,但老是張冠李戴的。”

歷史上葉赫那拉氏後人究竟是不是歌星那英為代表哪?是有聯繫嗎!

(那英)

2009年12月31日,那英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辦跨年個唱“那英-那20年世界巡迴演唱會”,宣示自己經過多年的沉寂後,再次復出樂壇。隨後在澳門、天津、臺北等地開啟世界巡迴演唱會,是首位在臺北(小巨蛋)、維也納、東京、澳門舉辦個人演唱會的中國大陸歌手,為各地歌迷唱出20年不撓的經典作品。

2010年初,那英擔任音樂風雲榜十年盛典主席。在當時低靡的樂壇環境中,她號召所有的音樂人都不應該用一種消極的姿態面對如今的環境,並帶頭表示將盡力為華語樂壇的下一個十年貢獻力量。那英還頒佈三條主席令:“團結自律、不抱怨、不妥協、不談獎、不虛報銷量”,“潔身自愛、不抄襲、不炒作、不守舊”和“不假唱、不早退”,得到眾多出席藝人的擁護。

2011年初,那英連任音樂風雲榜主席,呼籲音樂人多交流,並將上一屆頒獎典禮頒佈的三道主席令延續並革新,“團結自信、多創新、少抱怨、重交流”、“潔身自愛、不抄襲、不炒作、不守舊”、“共襄盛舉、全出席、多鼓掌、不早退”,得到了樂壇的集體響應。

1988年,那英參加“陽光杯”全國通俗歌曲比賽,演唱《我找到自己》榮獲金獎。賽後被谷建芬邀請加入“谷建芬聲樂培訓中心”。那英便由瀋陽搬住北京展開歌唱事業。該時期那英主要接受谷建芬老師的教導,曾為毛阿敏等歌手錄唱片樣本,她也取藝名為“蘇丙”,大量翻唱偶像臺灣歌手蘇芮的歌曲。同年,那英參加世界環保紀念演唱會,以一曲西北風格佳作《山溝溝》一舉成名,此曲入選中國香港年度十大金曲。

1989年,那英赴新加坡參加春節聯歡晚會,獲當地藝壇新星獎;在廣州參加京津穗"健牌"歌手大獎賽,以《心願》獲演唱獎第一名;1990年,參加亞運會集資《亞運前奏》晚會;1991年,榮獲全國十大最受歡迎歌手獎;榮獲全國影視十佳歌手獎;《千百年的故事》榮獲中國香港十大金曲第三名;參加世界女子足球首屆錦標賽開幕式,演唱主題曲《擁抱明天》;1992年,榮獲全國金穗杯十佳青年歌手獎。同年,首次現身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唱《好大一棵樹》。1993年,再次登錄央視春晚,與解曉東、蘇芮、羅文、巫啟賢合唱《攜手同行》。

下面小編為您講解一下葉赫那拉氏後人究竟是不是歌星那英哪?

葉赫故地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葉赫滿族鎮,400年前威震明朝的葉赫部落就曾經活動在這裡。如今,葉赫數萬人口之中已經沒有一個葉赫那拉氏後人了,他們為什麼會在這片土地上消失呢?

明代海西女真有四大部落,即:烏拉、哈達、輝發、葉赫,他們分佈在松花江流域的廣大地區。而葉赫是四大部落中最強大的,在與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的征戰中十分威猛,努爾哈赤也曾經懼怕葉赫,其他的三個部落甚至明代朝廷、蒙古人都十分支持葉赫,但是葉赫最終還是失敗了。努爾哈赤終於在明代萬曆47年(公元1619年)將葉赫滅亡,時為葉赫東、西兩城的部落首領金臺石(納蘭性德的曾祖)、布揚古叔侄二人,在城破後被絞死。葉赫部落所屬各城寨部眾群龍無首,投降了已經建立後金(即後來的大清國)政權的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將葉赫滅掉後,對葉赫部的臣民仍然是比較寬容的。納蘭性德的老師徐乾學在《通議大夫一等侍衛進士納蘭君墓誌銘》中記載“金臺石死焉,卒以舊恩,存其世祀”,意思就是太祖高皇帝終因有舊恩,保留了葉赫那拉的後世祭祀權,沒有加以滅族。那麼什麼是“舊恩”呢?原來在過去,葉赫部為了籠絡努爾哈赤,將首領金臺石的妹妹孟古格格(即後來的孝慈高皇后,皇太極之母)許配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雖然滅了葉赫,殺了他的大舅哥,最終還是念舊恩沒有將葉赫滅族。

歷史上葉赫那拉氏後人究竟是不是歌星那英為代表哪?是有聯繫嗎!

(那英代表)

努爾哈赤沒有將葉赫滅族,但是仍然加以防範。據《清初學人第一——納蘭性德研究》記載:“為了防止葉赫東山再起,不許他們留居原地,德爾格勒(金臺石之子)、布爾杭古(布揚古的弟弟)等葉赫貴族和其他群眾都被遷徙到建州(今天的遼寧新賓)。雖然聲稱:‘不論葉赫國中的善人、惡人,都一家不動。父子、兄弟不分離,親戚不離散,原封不動地帶來了。不動女人穿的衣服,不奪男人帶的弓箭,各家的財物,由各主收拾保存’,但是不准他們聚居,而是分別編入滿洲各旗,如德爾格勒隸滿洲正黃旗,布爾杭古隸滿洲正紅旗等,以淡化他們的葉赫部落意識,使他們完全融入到建州女真之中。”後來葉赫部投降的這些人大多從龍入關去了。因此說,葉赫部滅亡以後,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沒有人居住了。有納蘭性德《滿庭芳》為證:

堠雪翻鴉,河冰躍馬,驚風吹度龍堆。陰磷夜泣,此景總堪悲。待向中宵起舞,無人處、那有村雞。只應是,金笳暗拍,一樣淚沾衣,須知今古事,棋枰勝負,翻覆如斯。嘆紛紛蠻觸,回首成非。剩得幾行青史,斜陽下、斷碣殘碑。年華共,混同江水,流去幾時回。


(歷史悠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