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一句戲言竟毀了大宋朝

趙匡胤的一句戲言竟毀了大宋朝

盛極一時的李唐王朝覆滅之後,原來大唐朝的節度使紛紛擁兵自重,自立為王,戰亂不斷。

朱溫建立的後梁和李存勖建立的後唐打的最兇,一個地方常常是朝屬梁而暮屬唐。

戰亂不息,加上連年蝗災,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生靈塗炭。

後唐明宗李嗣源體恤百姓的疾苦,夜夜焚香祈求上天:“我乃胡人,不能整治天下,願天早生聖人,撫安黎庶。”

李嗣源是大唐朝晉王李克用的養子,沙陀部人,原名邈佶烈,通過兵變奪取了李存勖的後唐皇位,李存勖是李克用的親兒子,他們是兄弟相殘。

李嗣源的這份真心感動上天,火德星君霹靂大仙下屆,降生於西京洛陽縣夾馬營趙洪恩家。

趙家給這個孩子取名趙匡胤。

趙匡胤少有大志,長大後遊歷關西,除兇去惡。

經過數年打拼,趙匡胤成長為後周的一名大將軍,手握軍權的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逼迫周恭帝柴宗訓禪位,成功登上皇帝寶座,改國號為宋。

宋太祖趙匡胤討伐南唐時,南唐皇帝李煜派徐鉉為使臣出使大宋。徐鉉在大殿之上盛讚其主李煜的詩文,並吟詩一首。

趙匡胤對此很不屑的說:“這詩不過是鄉村裡的教書先生唸的,我年少的時候寫過一句詠日詩:"

"須臾捧出大金盤,趕散殘星與明月。"

徐鉉聽得此詩,對趙匡胤的才華與志氣佩服不已。

然而,一百六十七年後,金國人攻入汴梁,滅了北宋,後人以為趙匡胤的詩句正好應驗了大金破汴梁的預言。

趙匡胤在位十七年,後傳位於其弟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考慮大宋朝定都的事宜,於是向華山道士陳摶(tuán)請教。

陳摶是宋初著名的道家隱士,號希夷先生,精於算術,能預知未來之事,被視為神仙,世人尊稱為陳摶老祖。

陳摶老祖對宋太宗定都之地的選擇,說:一汴二杭三閩四廣。

宋太宗對這個充滿玄機的回答疑惑不解,再三追問究竟,陳摶老祖唯唯不語,宋太宗明白不可洩露天機。

大宋朝以後的國運興衰沉浮,京都從汴梁遷到杭州,再遷到福建,最後遷到廣東,最終,南宋在崖山之戰失敗後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