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为何要杀民族英雄徐树铮?

来不及说再见


在民国时期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大家都遵守的潜规则,政客或军头在失势后只要通电宣布下野,就不会有生命危险。有三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违反了这个潜规则,结果他们都现世现报了,其中第一位是孙传芳杀施从滨(孙传芳被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刺杀),第二位是张宗昌杀郑金声(张宗昌被郑金声之子郑继成刺杀),第三位,就是徐树铮。

徐树铮,字又铮,江苏徐州人,秀才出身的徐树铮得段祺瑞赏识,成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人称“小扇子军机”。他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软硬兼施收复外蒙古,打赢讨逆战争,力主武力统一,是一位文韬武略的人中龙凤。他行事胆大包天,不按套路出牌。1918年,在支持段祺瑞操纵选举时,他将段祺瑞的政敌陆建章枪杀,为自己的厄运埋下了伏笔。

1925年,为了挽救段祺瑞的政治生命,徐树铮前后奔走,施展长袖善舞之技能,联络张作霖,孙中山等人共同对付冯玉祥,前后交困的冯玉祥被迫通电下野,但下野前,冯玉祥派遣自己的部下张之江打着陆建章之子陆承武的名义将徐树铮枪杀于廊坊车站。

可以看到,冯玉祥枪杀徐树铮,为陆建章复仇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惧怕徐树铮政治上的巨大能量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徐树铮是民国时期的一代人杰,他收复外蒙古的功绩更是彪炳千秋,冯玉祥为一己之私,枪杀国家英雄为人不耻!

但徐树铮被杀也有自己的原因,他不顾游戏规则,枪杀政敌陆建章,也为自己的被杀埋下了伏笔。


林屋公子


1925年12月底的一天,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已经进入生命最后一年,他73岁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这个晚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总觉得有什么心事。

前几日小友徐树铮前来拜访,诉说他出访各国的趣闻,如何与墨索里尼、斯大林、裕仁会面聊天的场景,小友依旧是才思泉涌、机锋敏捷,使得张謇快慰良久。徐树铮后来谈起国内局势,言及段祺瑞已成冯玉祥的傀儡“段哀公”,竟然半开玩笑的说要推举他张謇为大总统,用来抵制冯玉祥,张謇连连摆手,谢绝了徐树铮的高抬。

张謇深知,徐树铮的此番北行前程命运多舛,毕竟现在的冯玉祥如日中天,而小徐与他有着“弑姑父之仇”,七年前徐树铮曾经杀掉冯玉祥妻子的姑父陆建章,当然并非私人恩怨,而是因为陆建章反对段祺瑞,徐树铮下了狠手,以表对段氏忠心。此番冯玉祥得志,而徐树铮跟从的段祺瑞已成冯氏傀儡,当然也失去了保护伞,让张謇忍不住替徐树铮捏着一把汗。

徐树铮倒是一脸从容,他跟着段祺瑞浮沉20余年,早已超出了段氏幕僚身份,不仅是段氏三造共和的股肱之臣,很多时候他的筹谋举措都走在了段氏之前,平生最善于协调不同阵营的立场,早年连德日在青岛的战争也敢偷运一火车军火借给德军,那是何等样的巧思!

小友最令人称道的义举,莫过于他六年前的“西北筹边”了,当时徐树铮辛苦组建的参战军未能南下行武力统一全中国的夙愿,国内呼唤南北和解,不欢迎段氏的武力统一。徐树铮无奈之下,向段氏建议由他本人去筹边西北,趁俄国内战动荡,取消外蒙古的自治,收回外蒙治权。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活佛哲布尊丹巴失去了原有靠山,有意靠拢中国,而北洋政府驻库伦(今乌兰巴托)都护使陈毅总督与之谈判达成的《改善蒙古未来地位六十三条》,却意外遭到了外蒙“议会”否决。

徐树铮外蒙之行,可谓快刀斩乱麻,1919年10月29日,徐树铮率领一旅军队,直达库伦,把陈毅挤到一边,把《六十三条》撕个粉碎,把什么活佛、王公、“总理”全部请到军营,11月14日晚,提出自己的“徐八条”,逼迫“外蒙总理”签字,17日,外蒙宣布取消自治,废除与俄国签订的全部条约,重回祖国怀抱。小徐马不停蹄、再接再厉,派员继续前往买卖城、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所到之处,全部收回。

这是1919年全中国最高兴的大事!连孙中山先生也连口称赞,小徐立此奇功,“可比陈汤、班超、傅介子!”

后来直奉纷争再起,段祺瑞失势,徐世昌大总统于1920年7月免去徐树铮的西北筹边使的职务,换了新人,不过一年,苏俄唆使支持外蒙再度独立建国。

小徐站在段氏立场上,与孙中山、张作霖、孙传芳、曹锟、吴佩孚之间纵横捭阖,很多人不卖段氏面子,却很照拂徐世昌的脸面。可惜这些人里面,不包括冯玉祥。

回到张謇辗转反侧的这个夜晚,熬到后半夜,张謇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忽然看到小徐站在窗前,他只看到小徐的侧脸,冷风吹起窗帘,小徐的脸在窗外的灯光下被映的惨白虚浮。

小徐没有回头看张謇,却口占一诗:

“与公生别几何时,明暗分途悔已迟。戎马书生终误我,江涛澎湃恨谁知。”

张謇想要爬起来,可徐树铮就此消失在夜色中,张謇最后还是爬起来把这首诗句誊写在纸上,抄完最后一个字,张謇掷笔痛哭:“又铮必出事故!

张謇一夜未眠。

过了几日,北方的消息传来,冯玉祥在徐树铮的旅途中派人将其从火车上绑下,枪杀于军营。

张謇含泪做《挽又铮》:

策蹇彭城,看芒砀山川犹昨。数人物,萧曹去后,徐郎应霸。家世不屠樊哙狗,声名曾隽燕昭马。战城南,小怯又何妨,能为下。
将玉帛,观棋暇。听金鼓,横刀咤。趁续完骞传,更编尊雅。反命终申知遇感,履凶不论恩仇价。好男儿,为鬼亦英雄,谁堪假。

张謇余生,痛恨冯玉祥。


历来现实


冯玉祥杀死徐树铮的原因,根据后来矢志报仇的徐树铮之子徐道邻的分析,主要是因为:

徐访欧筹得款项,有望东山再起,冯对此颇为忌惮,先下手为强;
冯欲报陆建章的知遇提携之恩。

首先,1925年1月,段祺瑞任命时已在巴黎的徐树铮为”特命考察欧美各国与日本政治经济全权专使“,并组成一个15人的考察团,该考察团先后访问了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苏联、波兰、捷克、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共12个国家,徐树铮会见了这些国家的元首和政要,包括墨索里尼、白里索中将、柯立芝总统、兴登堡总统、斯大林、裕仁天皇等,访问德国的时候,德国政府感于他当初接济德军军火,招待十分隆重,克虏伯兵工厂还无偿赠送给他一套制造大炮的蓝图。1925年12月,徐树铮率考察团回到上海,当时北方局势不稳,可因为考察成果丰硕,踌躇满志的徐树铮执意回京复命述职,之后又不听劝阻,执意南返,遂遭谋杀。不过,虽然徐树铮考察成果丰硕,也和各国政要建立了一定的私人关系,外界甚至普遍传言,说墨索里尼将大力支持皖系武力统一中国,但是一来这些只是传言,二来并没有筹得款项,对段祺瑞和他本人的东山再起并没有直接的助力,冯玉祥所忌惮的并不在于此。

(徐树铮,1880—1925,政治家、军事家,北洋皖系名将)

其次,冯玉祥对当初徐树铮处死其”舅舅“陆建章(冯原配妻子是陆的内侄女)确实有旧怨和复仇之心,但上述徐树铮考察期间,冯玉祥一方面派自己的部下(也是徐的旧部)宋子扬中将作为代表陪同,还曾经多次发电报敦促徐树铮回国并就任国务总理,等待徐树铮抵达北京,冯玉祥又来电邀请其赴包头共商国是,虽然冯玉祥诡计多端,

但作为政治人物,只要徐树铮和段祺瑞一样入其牢笼,面子上也不一定会过不去。

总之,关于冯玉祥杀徐树铮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一点:

冯玉祥唯恐北方吴佩孚张作霖合作,而南方在孙传芳与徐树铮结合,然后在徐树铮的纵横捭阖下四股势力可能形成联盟,此外徐树铮还有组织军队之计划,冯玉祥部下有很多徐树铮的旧部。,这样外在敌人合而图己,内部下属被挖墙脚,冯必无幸理。

至于坊间争传的徐树铮已经借得外债;又传徐与丁文江合作,正向英国磋商借款事;又传徐自北京抵津,即将转往东京,和日本军阀南次郎,菱刈隆、木庄繁等秘密协约,进兵长江以北;这都是冯玉祥一系造出的谣言,是杀徐的舆论准备,并不是杀徐的原因。

事实上冯玉祥一开始的计划是炸徐树铮的专列,但是当时沿路兵车太多,时刻欠准,冯玉祥部下的张之江不能遵照冯玉祥的既定计划行事,只好于1925年12月30日,在廊房车站从专列上劫持徐树铮后将其枪毙。

据说事后冯玉祥大发雷霆,严责张之江曰:

他日暴露真相,天下人必嚣嚣集矢於我,试问你张之江能负此责任否?你纵认罪,试闻我冯玉祥能负此恶名否?

冯玉祥的应对办法是找来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假托其为父报仇,顶了凶手的名号。

徐树铮被害,使得孙传芳、杨宇霆都对冯玉祥充满仇恨,而吴佩孚与张作霖本身对于徐树铮并无好感,然而冯玉祥杀徐之举,却使得奉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因为同仇敌忾,弃嫌修好,吴佩孚致电张作霖:

某生平最恶反覆无常之小人,不意敝处有一冯玉祥,尊处亦有一郭松龄,叛乱相寻,纪律无存,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某愿悉力相助,共张挞伐。

冯玉祥此后之败,未尝与此事没有关联。

20年后,熬到抗战胜利的徐树铮之子、德国法学博士、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徐道邻状告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军事委员会批示,依据民国十四年适用的刑法,杀人罪的告诉时效是15年,徐道邻以抗战八年时效中断为理由提出抗诉,但无论是军事委员会还是法院,从此再无下文。

(徐道邻著作《唐律通论》)

徐道邻为此写道:

我在递状子时,原就担心不会有结果。但是我一定要向社会指出,谁是那个一直躲在他人背后指使杀人的主凶。他纵然有胆子行凶,但是在二十年后,有人指出他杀人罪行时,他却没有胆子承当,他这种狼狈喫蹩的情形,也使我略感安慰。只是含冤二十年,既未能手刃父仇,也未能使犯人正法,终不免抱恨终天,惟有祷告和希望历史的制裁,永远在人间发挥其正直的力量。

这似乎有些阿Q,也没有让人有善恶有报的快感,但徐树铮九泉有知,应该很欣慰地看到自己这个身为著名的法学家的儿子,拒绝了有人建议的陆承武式的顶名报仇,也没有在抗战期间起诉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其对公义和法律的尊重,令人敬佩。


谈古论金




杀一个人一定需要理由,或情杀,或仇杀……

显然,冯玉祥杀徐树铮是仇杀,那么,到底有什么仇恨,能让冯玉祥下此杀手?

徐树铮杀了陆建章,此仇可谓“不共戴天”



徐树铮胆子很大,是段祺瑞的主要帮手,为段祺瑞鞍前马后,做了不少事。

其一生,做得最漂亮的事,就是在其影响下,让“维持自治的外蒙古”重新投入了中华民国的怀抱(1946年又独立出去了),这一年,是1919。此举受到了孙中山、段祺瑞等的大力肯定。

杀了陆建章,算是徐做得最差的事之一,为什么要杀陆建章?



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在袁世凯麾下时,年轻气盛的徐树铮与陆建章多有摩擦;二是政见不同,1918年,段祺瑞主张用兵南方,而陆建章则不希望对南方用兵,作为段祺瑞的小弟,徐树铮一百个不乐意。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1918年的6月14日,徐树铮假意让陆建章来密室谈话,实际上,安排警卫在半路上杀了陆建章。

事后,徐树铮供认不讳,这让一个人非常不爽,这个人就是冯玉祥。冯玉祥为什么不爽呢?

因为陆建章是冯玉祥妻子的姑父(也有说是舅舅,事实上应该是姑父)、是提拔冯玉祥的大恩人。

这还了得?从此之后,徐树铮就上了冯玉祥的“仇人榜”,成为了冯玉祥“惦记的人”,当然,最惦记的是徐的脑袋。

徐树铮处心积虑,想解决了冯玉祥的队伍




徐树铮和段祺瑞“穿一条裤子”,都是主张武力统一全国。而直系等人则是主和,包括早期在直系的将领冯玉祥,曾经也是主和。

政见的不同,让徐树铮和冯玉祥成了政敌。

1924年9月,冯玉祥背叛直系,加入了孙中山的国民军。彼时,段祺瑞、张作霖、孙中山形成了一个三角联盟。



虽说是三角联盟,但并不稳定。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后,冯玉祥做为国民军的一部分(后来又改名叫西北军),逐渐和共产党联系紧密,并且日渐强大,感觉有被“严重赤化”的倾向。

段祺瑞和徐树铮,害怕冯玉祥实力过于庞大,对自己方造成重大影响,于是开始私下商议灭冯大计。

徐树铮于1925年12 月11日出外考察结束,回到上海,期间与孙传芳会晤,商议直、奉、皖三系联合对抗冯玉祥和准备北伐的国民军,双方相谈甚欢。

知道此事后,,冯玉祥明白,如果不能灭了徐树铮等人,便会被徐树铮们灭了,于是,冯玉祥把徐树铮的位置,在仇人榜里又提了一格,列入了“仇人榜里的数一数二的红人”。

终于,在1925年12月29日,下属抓来徐树铮时,家仇、公恨统统爆发了,次日,徐树铮就被送到了阎王殿。






万事皆有因,冯玉祥杀徐树铮,主要是陆建章之事,深埋仇恨;政见不同和派系斗争问题,也是杀徐树铮的一个重要原因。


蓝风破晓


说徐树铮是民族英雄,出发点应该是说他1919年兵不血刃,收服外蒙,当时孙中山将他比作当世班超、功比陈汤,评价不可谓不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是民国乱世,能看好中原的一亩三分地,已属难得,更不要说边远之地外蒙古,徐树铮利用外蒙贵族与沙俄的矛盾,赶走了沙俄,归附了中国,但一年后外蒙贵族就用同样的办法,请来了苏俄,不但赶走了沙俄,而且还敢走了一直徐树铮留下的军队。

中国的各路军阀,忙着争权夺利已经自顾不暇,哪里还有闲工夫关心外蒙古,徐树铮的死,就与内部的纷争密切相关。

冯玉祥要杀徐树铮,并不与徐树铮本人是不是民族英雄有多大关系,完全出于派系斗争,因此大可不必将冯玉祥归为诛杀民族英雄的罪人,即使他有错,恐怕也不止这一条,不能简单的以此概括,以偏概全。

冯玉祥这个人善变,已不是什么旧闻,他喜欢借刀杀人,并不喜欢自己操刀。在徐树铮这件事上,他也是玩的同一套路,先是指示心腹鹿钟麟,务必截杀徐树铮于京津地区,当时的京津地区是冯玉祥的势力范围,出了京津,冯玉祥就鞭长莫及了。

为什么要“务必”截杀呢?因为徐树铮通过1925年初的欧美日考察,不但散了心,还聚了势,据说与法国以及墨索里尼时代的意大利都签有军火援助协议,而徐树铮的目的只有一个。


帮助被冯玉祥掌握在手中,沦为傀儡的段祺瑞重新掌权,徐树铮还建议张作霖、孙传芳冰释前嫌,联手搞掉冯玉祥,冯玉祥自不肯坐以待毙。

徐树铮这个人也很自负,考察回国后非要到冯玉祥控制的京津地区,面见段祺瑞,把自己的计划向段祺瑞请示,他的这种明目张胆的挖墙脚行为,自然逃不过冯玉祥的眼睛。

来了自然就不可能轻易地让他走,加上1918年徐树铮断然处决冯玉祥的老上级陆建章,新仇旧恨,这就有了冯玉祥的“务必”截杀。

鹿钟麟也不是酒囊饭袋,徐树铮是大任务,杀他1就得有替罪羊,因此他把这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又交给了驻扎廊坊一带的第五师师长张之江。

张之江倒没有太多顾虑,在廊坊截住徐树铮专列,几十个人架着徐树铮下车,到了旷野地带,伴随着几声枪响,就结束了徐树铮的人生。

前面说了冯玉祥最喜借刀杀人,徐树铮在他的地盘上死了,自然需要有人背锅,冯玉祥便把锅帅给了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

关键陆承武虽然想报杀父之仇,但却不想替冯玉祥背锅,没几天,各大报纸对于徐树铮的死亡真相进行了争相报道。


历史三日谈


观点:徐树铮在他人眼里是收复蒙古的民族英雄,但在冯玉祥眼里却是于公于私都得杀的仇敌!


先导:要杀一个人肯定不会是平白无故的,更别说冯玉祥刺杀的是徐树铮这种等级的人物,在北洋军阀这个混乱的江湖里,其实这两位北洋大佬是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恩怨情仇的。

北洋军阀之间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他们只有派系之别,代表不同的立场,有些时候他们或许昨天还是把酒言欢的兄弟、无话不谈的同窗,但今天就翻脸了。

一、徐树铮和冯玉祥之间的恩怨或许可以从“陆建章”这个人说起。陆建章当时是北洋政府中采取主和派的主要人物,反对皖系段祺瑞对南方发兵,而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兄弟,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用《少帅》中张作霖的一句话来归纳 :“我除了老婆不能给你,啥都能给你。”而陆建章立场和段祺瑞不同,阻碍段祺瑞,自然而然会让徐树铮起杀心。于是假意把陆建章请到家里喝茶,然后枪杀了陆建章,陆建章显然还没懂北洋军阀的套路,有时他们翻脸就是这么快。而陆建章这人也确实该杀,他曾在做陕西督军时杀人如麻,徐树铮除掉他,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是为民除害。

陆建章被杀,徐树铮爽了,段祺瑞舒坦了,全国人民也大快人心了,但有个人却记仇了,那就是冯玉祥,冯玉祥是陆建章的外甥,也是陆建章的老部下,关系是很密切的,前面提到北洋军阀是个江湖,江湖就是有怨抱怨,有仇报仇,冯玉祥后来杀徐树铮于私来说是为他的舅舅陆建章报仇。


二、后来的冯玉祥于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发动北京政变,软禁大总统曹锟,让先前直皖战争中倒台的皖系段祺瑞重新出山执政,名义上是大总统,但实际上是没实权的。

徐树铮看到好兄弟段祺瑞成为了一个傀儡,很不甘心,一心想让段祺瑞重掌实权,复兴皖系,于是到处游说盟友共同抗冯,这些都被冯玉祥看在眼里,冯玉祥深知徐树铮的能力,害怕自己被扳倒,自然而然要杀了徐树铮解决后顾之忧,这是于公。

三、冯玉祥新仇加旧恨啊,于公来说是徐树铮是政敌,于私来说是仇人,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冯玉祥是不可能会放过徐树铮的。

于是在廊坊截住正要出行的徐树铮专列,当时毫无戒备甚至还穿着睡衣的徐树铮被“请”到了张营,随即被冯玉祥的心腹鹿钟麟请示后被枪杀。 徐树铮的死可以说是皖系的彻底衰败,皖系从此无法东山再起,没过多久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时的段祺瑞得知徐树铮被害也是痛不欲生,直呼“断我股肱”,但却无能为力。


总结:冯玉祥杀徐树铮有为舅舅报仇的原因,但从现在来看冯玉祥杀徐树铮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彻底断灭皖系这个派系重生的希望,巩固自身统治,在后来与直系、奉系的对抗中,不被人在后面捅一刀,毕竟冯玉祥也是有野心的。


夏目历史君


“民族英雄”徐树铮刺杀了陆建章,七年后“爱国将军”冯玉祥刺杀了“民族英雄”。陆建章跟冯玉祥什么关系?姑父!冯玉祥要姑父!虽然姑父是妻子的!




话说陆建章……,突然大家喊:停停停!民族英雄和爱国将军为什么加引号,你是在强调吗?还真不是!

民族英雄怎么就“民族英雄”了?



世人都说徐树铮(1880.11.11—1925.12.30)文武全才,收复了外蒙!孙中山以汉之陈汤、班超、傅介子比喻他。就连他的反对者梁士诒都夸他“冒雪远征,保国安边……”真是这样的吗?真不是!如果是,那他收复外蒙还把怎么外蒙给弄丢了?到底是收还是丢啊?



清末民初,外蒙为沙俄所干涉,险些独立。但陈箓(后来沦为汉奸)还是据理力争,一纸条约确立民国对外蒙的宗主权。1915年6月17日,袁世凯派陈箓为第一任库伦都护使(全权处理外蒙事宜),著有《蒙事随笔》、《蒙古逸史》。1917年,陈毅(是藏书家陈毅,不是后来的元帅陈毅)任第二任库伦都护使。



1919年6月,日本扶持谢苗诺夫建伪国后迫使活佛承认,于是活佛和陈毅急邀北洋派重兵入蒙。只到3月后徐树铮才派褚其祥驻宣化的第三混成旅第七团入蒙。10月29日徐树铮才进蒙,入蒙北洋名令外蒙由都护使负责。陈毅基本快与王公谈妥《外蒙取消自治后中央待遇及外蒙善后条例》了。



徐树铮却要求将外蒙行省化,遭到强烈反对,他却专横跋扈,制造事端。而陈毅极力调和,才使外蒙于11月17日取消自治。随着白俄恩琴入蒙,活佛因为徐树铮而与恩琴勾连。而这时无论是段祺瑞、张作霖还是徐树铮都不硬了。致使别人以弱小力量取胜,但外蒙依然没独立,可我们的控制几乎没有了。美国汉学家、蒙古学家拉铁摩尔对唐德刚说:错在小徐!错在小徐呀!您说福垊加个引号多吗?

爱国将军怎么就“爱国将军”了?



冯玉祥号称倒戈将军,什么意思?就是利益至上,除弱攀强。辛亥革命时,他滦州起义反清。护国运动时,他反袁。武穴(湖北黄冈)休兵,他坑段。首都geming,他叛吴佩孚,囚曹锟,逐溥仪。反奉战争,他害郭松龄,他反张作霖。五原誓师,他打北洋。国共分裂,他投蒋。中原大战、他战蒋。他这不识时务者为俊杰而是墙头草随风东南西北倒,堪比冯道。他的国就是“我”就是活,他最怕飞机,日本轰炸时,跑到田里,浑身泥。您说不加引号行吗?

徐树铮为什么杀陆建章?冯玉祥为什么杀徐树铮?


段祺瑞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心腹,随着段祺瑞位高权重,他也持宠而骄,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引发众人不满。连段祺瑞也看不过,让老徐调解,最终免职。陆建章主和统一,他主战统一,关键是陆建章跟段祺瑞唱对台戏。徐树铮趁他们来天津开会写信约陆建章来花园密室谈事,结果没到密室就被徐树铮的卫兵打死。那是1918年6月14日。

徐树铮

1924年徐树铮环游世界,1925年1月段祺瑞任他为特使,徐树铮会见了墨索里尼、斯大林、裕仁天皇,1925年12月10日回上海。此时冯玉祥控制段祺瑞,并与张作霖、孙传芳争雄。而徐树铮为段祺瑞重掌大权,他劝张、孙息兵共同对付冯玉祥。冯玉祥本来就恨他杀了姑父,没有他姑父就没他今天,又听说徐树铮搞事就准备报仇雪恨。段祺瑞收到他将被刺的消息,让他离京。徐树铮不在乎,但还是离京了。12月30日凌晨2点,在廊坊拦堵徐树铮,随即击毙。


福垊


一直以来,冯玉祥杀徐树铮的公开的世人皆知的理由是为了报私仇,事实上,这是一个瞒天过海的理由,忽悠缺乏完全信息来源,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的国人的理由。

如果冯玉祥仅仅因为一个私仇而动了杀心进而至于杀人,那么与冯玉祥有私仇的其他人为什么没有被杀?很多人反而成为了冯玉祥的座上宾?要知道,冯玉祥本人就是一个比吕布更不堪的“三姓家奴”,他绝对不会因为一点私仇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事实上,更隐秘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冯玉祥当时已得到了苏俄的强力支持,冯玉祥“有奶便是娘”投靠了苏俄,成为苏俄在北中国极力扶持的重要代理人。徐树铮又立场坚定恰恰收复了外蒙,自然成为了一直想分裂外蒙和中国的苏俄的眼中钉肉中刺,非置其死地不可。但以当时苏俄的力量,鞭长莫及。

此时冯玉祥恰好瞒天过海一箭双雕,成功的清除了苏俄的路障。冯玉祥这个“三姓家奴”知道苏俄那些见不得人的秘密太多了,这也直接导致了1949年黑海回归途中的轮船大火,也算是死得其所。正应验了《圣经》里的那句话——“动刀者必死于刀下”。

惜哉!痛哉!徐树铮将军千古!


清园居


徐树铮是谁?

徐树铮出生在清朝光绪年间,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毅然投笔从戎,本想投奔袁世凯的徐树铮,却意外得到了段祺瑞的赏识,在段的帮助下徐树铮赴日留学。

在中国近代史上,徐树铮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是皖系军阀的代表人物,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

徐树铮都干过什么

作为段祺瑞的肱骨之臣,段祺瑞的“三造共和”都有徐树铮在后运筹帷幄。

组织并发起“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借张作霖奉军进行武力统一,都是徐树铮在政坛的“代表作”。

维护国家统一

徐树铮一生的高光时刻就是他用强硬手段逼迫外蒙撤销自制,重归中央政府的管辖,但是由于国内局势的混乱,徐树铮在局势没有稳定的情况下被调离。撤销自制一年后,外蒙便独立建国。

与冯玉祥结仇

这件事最早还得从冯玉祥老婆的叔叔陆建章说起。

在北洋将领中,陆建章是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在任期间,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并且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徐树铮杀他虽然为民除害,但是主要原因还是政治斗争。也正是因为此事和冯玉祥结仇。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徐树铮曾秘密串联,武力倒冯,新仇旧恨让冯玉祥对徐树铮痛下杀手。


一点点历史


中国近代史上有过几次振奋人心的军事行动,其中之一就是北洋军阀政府收复外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北洋政府利用苏俄国内混乱,无瑕顾及其支持的,外蒙独立势力的有利时机,派遣徐树铮出兵外蒙古。被人称为"徐诸葛"的徐树铮是一位典型的谋略型将领,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虚张声势,大肆宣扬,造成大兵压境之势,并随后直取库伦(今乌兰巴托)。由于中国军队进展迅速,俄国方面猝不及防,只能坐视中国人攻城复地。在"强大"的中国军队面前,外蒙伪政权于1919年11月17日,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至此,蒙古全境重归祖国。北洋军的这一举动,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甚至连一直视北洋军阀为"共和之大敌"的孙中山,都向徐树铮发来贺电,称此为奇功。可令人叹息的是,徐树铮却在后来的军阀争斗中,被冯玉祥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