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人的由來

旗人的由來

八旗鐵騎

“旗人”這個稱謂,來源於清的八旗制度。滿族,古稱女真,早期有一種生產與軍事合一的社會組織,叫“牛錄”。每逢狩獵、作戰:時,在十人中立一首領,稱“牛錄額真”,意思是箭主。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逐步把牛錄的組織單位擴大到幾萬人。到明萬曆二十九(1601)年,又在牛錄製的基礎上,初建黃、白、紅、蘭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又增建鑲黃、鑲白、鑲紅、鑲蘭四旗,各稱滿洲八旗。到皇太極時,又把被滿洲征服的蒙古人編為“八旗蒙古”,把在滿洲統治下的漢人編為“八旗漢軍”, 構成了八旗制度的整體。對滿族人、蒙古人一般稱作正某旗或鑲某旗滿洲人、蒙古人,對漢族人則稱為漢軍正某旗或鑲某旗。

清統治全國後,八旗制 度就成了對人民進行分化統洽的手段。清朝統治被推翻後,八旗制度全部解體,“旗人“這個稱謂也就成了 歷史陳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