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造空調VS董明珠賣手機,狹路相逢誰更勝一籌?

“十億賭約”期限將至,雷軍與董明珠再次正面交鋒。

7月23日,小米旗下米家品牌推出米家互聯網空調,零售價1999元,公測價999.5元,公測首日,北上廣深等7大城市同時開售。

1999元是小米手機的常用定價,999.5元的公測價更是吸引力十足。同樣的價格,熟悉的配方,幾經周折後,小米再次進入空調市場,而且這次是有備而來。

雷軍造空調VS董明珠賣手機,狹路相逢誰更勝一籌?

雷軍造空調:歷時三年 折戟兩次

與在手機領域取得驕人成績不同,小米前兩次進入空調市場,都不算順利。

2015年6月,小米聯合美的召開溝通會,正式發佈兩家聯合打造的i青春智能空調,美的負責製作和售後,小米負責智能技術支持,售價2999元。作為小米試水空調市場的首款產品,該空調除了在宣傳上有提到小米外,其他方面幾乎與普通美的空調無異,再加上售價並不便宜,很難吸引用戶買單。

兩年之後,2017年8月,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科技舉辦發佈會,推出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新機為1.5匹分體式壁掛機,採用進口變頻壓縮機,售價4399元,號稱對標外企售價萬元級空調。或許是小米身上的“性價比”標籤已經貼了太久,不少用戶表示“超出預期的貴”,不能接受這個價格。

雷軍造空調VS董明珠賣手機,狹路相逢誰更勝一籌?

經過前兩次的教訓後,小米第三次是有備而來。在產品形態上,小米依然選擇從1.5匹機型入手(京東自營空調品類中,銷量前三全是1.5匹機型);功能設計上,主打互聯網與智能,加入對米家App和小愛同學支持;定價策略上,1999元的零售價,屬於同檔次國產空調的偏低價格區間,999.5元的公測價更是爆炸性十足。

美的、智米、米家,三個不同的背書品牌代表了小米對相關產品的不同策略。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智米並不是小米子公司,而是米家生態鏈企業。它有自己的公司和品牌,依附小米生態鏈平臺,智米提供產品,小米提供渠道,二者達成合作。

而米家是小米旗下獨立品牌,除手機、手環等品類外,小米智能家庭類產品都使用該品牌,如電飯煲、血壓計、檯燈、電水壺、掃地機器人等。此次次發佈的互聯網空調也歸屬到米家品牌下,算是小米自己背書。

使用米家品牌發佈,再加999.5元的公測價格,可以看出小米對這款空調寄予厚望,已經做好準備與美的、格力等傳統家電品牌一決高下。

董明珠賣手機:銷量不佳 捆綁銷售引爭議

在小米想方設法進入空調市場的同時,格力也在積極推出自家手機產品。從2015年至今,格力已推出兩款手機,而且第3代機型也已現身工信部,預計今年下半年發佈。

雷軍造空調VS董明珠賣手機,狹路相逢誰更勝一籌?

也許你從未用過格力手機,但網上流傳的這張董明珠“開機寄語”圖想必一定不會陌生。

董明珠從不掩飾自己做手機的野心,在給自家產品宣傳時,董總甚至放出“三年不用換”,“要賣1億部”的豪言。但事與願違,統計公司數據顯示,格力手機去年銷量沒有超過20萬臺,這個數字對國產手機銷量來說,微乎其微。

“吹著格力空調、用著格力手機、開著格力新能源汽車”,董明珠曾公開表示,這是自己的人生夢想。現在,為了實現這一夢想,格力似乎採用了一些不太光彩的做法。

今年5月,有網友爆料,格力空調安裝工被“強賣”格力手機。據瞭解,安裝服務人員需配備格力手機,才可登錄一款名為“格力掌上通”的售後App,而這款App內有用戶的安裝和維修信息,維修人員需要通過App才能接單,但該App不支持其他品牌手機登錄。

雷軍造空調VS董明珠賣手機,狹路相逢誰更勝一籌?

重要的是,工作手機並不是格力發配,而是需要維修人員自費購買。從網上流出的通知文件可以看出,維修員工購買格力二代色界手機,一臺3200元, 兩年返利50%,2019年返800元,2020年返800元,該行為引發員工吐槽。

對此,格力方面回應稱,一定要購買格力手機的說法不準確。格力鼓勵使用自有品牌手機是為了方便服務客戶,另一方面是從內部管理角度考慮,方便對維修師傅的服務質量進行監控。

此舉是否真的便於管理仍存爭議,但對於消化庫存卻是大有裨益。之前有手機行業數據披露,格力二代手機共計生產30萬臺,但通過公開渠道售出的只有1萬臺,其餘主要被內部消化,這一數據並未得到格力方面證實。

用賣手機的套路賣空調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可以看出即使售賣同一類型產品,兩家基因不同的公司策略也不一樣。小米是用賣手機的套路賣空調,而格力則是用賣空調的思維賣手機。

與之前的小米手機一樣,此次發售的互聯網空調也玩起了搶購。7月24日公測當天,首批半價空調秒速賣完,頁面顯示,首輪公測10點正式開始,當小浪10:00整點擊購買時,提示已經售罄,請等待下一波公測。

毫無疑問,玩起飢餓營銷,小米可謂是輕車熟路。在市面售價普遍位於2000-3000元的競品面前,999.5元的腰斬價格堪稱暴擊,誰都可以看出這是虧錢賺聲量,但你能不能買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雷軍造空調VS董明珠賣手機,狹路相逢誰更勝一籌?

少量的公測產品開路先行,打廣告賺吆喝;大量的零售產品緊跟其後,走量賺利潤。仔細想想,這種營銷模式與之前小米賣手機時的秒殺、搶購併無太大差異,只是這次用在了空調產品上。

不過,模式相同,弊端當然也一樣,手機年代出現的黃牛、耍猴、倒賣等現象,再次在空調公測活動中上演。據米家空調官微消息,鄭州的卜女士成為全國第一位收到米家互聯網空調的用戶,從早10點下單到11:26送達,用時1小時26分鐘。

戲劇化的是,剛過不久,就有網友發現,有賣家將米家空調掛上閒魚,要價1900元,而發貨地正是鄭州。結合時間地點以及拍照背景,不免讓人心生聯想。

所以第一位米家互聯網空調用戶在收到產品後直接加價900元賣出?這樣的橋段估計小米自己都沒想到。“儘管有些遺憾,但不能因為一個個案,就失去對用戶朋友的信任”,針對此事,小米品牌市場總監徐潔雲在微博回應。

把賣手機的套路用在空調上,所謂的半價公測有多少用戶真正受益?搶購秒殺,黃牛倒賣,又有多少用戶會選擇這樣的方式購買?用賣手機的方式賣空調,小米給其他家電廠家上了一課。

用賣空調的思維賣手機

這一邊,小米空調的秒殺活動熱火朝天,另一邊,格力似乎依然沒想明白自家的手機為何銷量慘淡。

據工信部網站數據顯示,即將發佈的格力手機三代搭載四核處理器,CPU主頻為2.4GHz(網友猜測可能是驍龍821),配備4/6GB內存+64/128GB存儲,後置1200萬+500萬像素雙攝像頭,前置800萬像素,參考格力手機2價格,新品售價預計為3000元左右。

在驍龍845機型遍地走(小米8、一加手機6、三星S9、堅果R1、小米MIX2S等手機均採用驍龍845處理器),“劉海屏”下放到千元價位的當下,面對這樣一款性能落後、設計“復古”、售價並不便宜的格力手機,會有多少用戶心動?

究其原因,格力一直在用賣空調的思路賣手機。與空調這種大件家電不同,

手機是一種非常私人化的物品,用戶在選購空調時可能主要關注性能,但在選購手機時,設計、性能、攝像、美顏、音質、UI、代言人等每一項都可能是加分項,也可能遭一票否決。

信息時代,流量為王,望著街道兩旁其他品牌花花綠綠的明星廣告不知董明珠是否也想過為格力手機請個代言人?要不咱們還請成龍大哥?

用賣手機的套路賣空調,雷聲夠響但似乎雨點不夠大;用賣空調的思維賣手機,產品有了,但似乎沒想明白用戶需要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們很難評論互相進入對方領域的二者孰優孰劣。

但社會需要變革,市場需要攪局者。也許小米的空調銷量不佳,不過它讓我們看到一種新思路;也許格力的手機設計依然跟不上潮流,但誰又敢斷言董明珠的手機夢一定不會實現?

不管怎麼說,雷老闆的空調與董小姐的手機都已開賣,下次二人再見面時是否會拿出兩家的產品對比一番?而作為普通

用戶的你又願意為哪家產品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