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血脂化驗單里的小學問

“健康體檢項目裡頭,真沒見過不查血脂的。”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醫生楊德彥如是說。

“血脂”、“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眼花繚亂的項目讓不少患者看著就頭大,正常還是異常?大多數人選擇直接諮詢醫生。不過,專家提示,在與醫生討論血脂問題之前,琢磨一下手上的血脂化驗單,還是可以看出點門道來的。

藏在血脂化驗單裡的小學問

什麼是“血脂”、“脂蛋白”?

關於“血脂”“脂蛋白”,楊德彥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所謂“血脂”,就是體內脂質的總稱,包括了“甘油三酯”、“膽固醇”等等,當然還有其他一些脂質,比如磷脂。那“脂蛋白”呢?顧名思義,就是血脂加上蛋白,為什麼它們要在一起?因為血脂不溶於水,只有用蛋白把它包裹起來,才能在血液中運輸。這些蛋白有個尊號——“載脂蛋白”——運載血脂的蛋白。

脂蛋白的密度有高有低,於是就有了所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等的分類。“不同密度的脂蛋白,它們的血脂成分比例不同,通常密度越低,含有甘油三酯就越豐富,相反,膽固醇含量的比例就越高。不過密度最高的“高密度脂蛋白”,它的載脂蛋白含量非常豐富,和血脂成分的比例達到了一比一。”楊德彥解釋道。

血脂也分“好”和“壞”

“血脂本來是個善良的傢伙,比如甘油三酯是人體的能量儲備和提供能量的重要源泉,而膽固醇在構成細胞膜、形成生理激素方面,也是不可或缺。不過,如果血脂太多,就會在動脈裡面形成粥樣硬化斑塊,久而久之,動脈越來越狹窄,甚至成為動脈血栓的危險因素。”楊德彥表示,如果遭殃的是心臟血管,那輕則心絞痛,重則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近年來,血脂問題越來越受到老百姓的關注。

楊德彥指出,人體內的血脂有好有壞。最壞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致病因素,主要受遺傳、年齡和性別的影響,如果通過合理用藥,把它降低到一定程度,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大有獲益。

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卻是一個“好人”,它能夠將血管壁內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進行清除。不過楊德彥提醒道,“目前還沒有藥物能過通過升高它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甘油三酯很狡猾,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還不十分清楚,而且它的數值變化很大,常常和飲食、運動等有關,而且降低甘油三酯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不一定有用。”

關於降脂,我們該做哪些事情?

“少吃點”是很多人對降低膽固醇的認知。楊德彥表示,其實人們吃進去的膽固醇只佔體內膽固醇的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都是人體肝臟自己製造出來的。所以,少吃點並不能充分降低膽固醇。

假如血脂不正常、不達標,那怎麼辦?“想辦法降血脂啊。我們首先要把最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下去。”楊德彥給出瞭如下方案。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減輕體重和戒絕菸草是降血脂的基礎。不過,假如改變生活方式的非藥物治療仍不能讓血脂達到我們的目標,那就得求助於他汀藥物了。醫學不斷進步,除了發展出種類繁多,各有特點的他汀類藥物家族以外,近年來新型的降脂藥物也層出不窮。比如新藥“依折麥布”可以減少腸道膽固醇的吸收,和他汀聯手降血脂;又比如新藥“PCSK9抑制劑”能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得更低。

藏在血脂化驗單裡的小學問

最後楊德彥表示,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適用人群,不同的使用方法,不同的注意事項,怎樣吃藥,怎樣保持血脂達標,同樣是一門大學問,需要和靠譜的專業醫生一起努力。

— END —

版 權 聲 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