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趙云:世間最美好的基情,是彼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劉備和趙雲:世間最美好的基情,是彼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公元191年,年僅23歲的趙雲投靠公孫瓚,但因為其名氣和實力有限,並沒有得到公孫瓚的特別重視,在這段默默無聞的日子裡,趙雲第一次遇到了劉備。

當時劉備一見到趙雲,就覺得他是一個難得的大將之材,於是立馬向公孫瓚申請,要求將趙雲調到自己的軍中來效力。而當趙雲來到劉備軍中後,劉備是真的以國士之禮來對待趙雲,換句話說,趙雲在劉備軍中,擁有的權利和地位幾乎和關羽張飛對等。

在這種情況下,趙雲的心中或多或少還是有些感動,但也僅僅限於此,因為當時的劉備,實在也算不上什麼牛逼的大人物,不僅剛剛出道,手下的士兵將士也不過一千多人而已,而趙雲自己的嫡系小弟也有數百人,所以以當時劉備和趙雲的實力,充其量就相當於一個是民兵營長,一個是民兵連長。

而趙雲這個人,那也是有一番大野心的人,面對僅僅只比自己實力大那麼一點點的劉備,他雖然感動,但並不覺得劉備多麼值得自己追隨。換句話說,當時的趙雲,並不覺得劉備有多了不起,也沒有打算要給劉備當小弟。

劉備和趙雲:世間最美好的基情,是彼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在經過一次短暫的合作之後,趙雲就以兄長去世為由,離開了公孫瓚,同時也告別了劉備。

此後的七八年時間裡,沒有人知道趙雲都幹了些什麼,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趙雲仍然還是沒有混出個名堂,也沒有積累出讓世人認可的資本。

因為在官渡之戰前,當趙雲聽說劉備來到冀州時,他再次前去投靠劉備,但跟隨他的人,還是隻有區區數百人而已,而當時天下諸侯,也沒有人知道有常上趙子龍這號人物。

也就是說,當時的趙雲,還是當年的趙雲,但此時的劉備,顯然已經不再在昔日的劉備。

當時的劉備,不僅早已經名動天下,還是天子親封的豫州牧、左將軍。他前去投靠曹操,曹操直接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他投靠袁紹,袁紹親自遠離鄴城二百里去迎接。

換句話說,劉備與曹操、袁紹、孫傭兵大佬相比,所缺的僅僅只是一塊穩定的地盤而已,至於其他,那都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面對這樣牛逼的劉備,趙雲在決定再次前去投靠時,心中想必也是非常忐忑的,因為當年劉備混得不咋地的時候,你趙雲死活不肯跟著人家混,現在人家發達了,你卻恬不知恥的跑來投靠,這算哪門子事呢?

如果換做是我們大多數人,恐怕都不會給趙雲好臉色看,也不會太把趙雲當回事,相信趙雲前去投靠劉備時,心理也做了最壞的打算。

劉備和趙雲:世間最美好的基情,是彼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但是,當劉備見到趙雲時,卻仍然報以最熱情的歡迎,劉備甚至親自跑到營帳外去迎接趙雲,並一路拉著他的手並排走進軍營。換句話說,當時的劉備,仍然是以國士之禮來對待趙雲,而趙雲也能夠明顯感受到,劉備對他的重視,依然能夠媲美關羽張飛。

如果說,七八年前,劉備這樣對趙雲,趙雲只是有點感動,卻沒覺得有什麼了不起。但現在劉備依然如此對他,趙雲內心恐怕是真正感動得痛哭流涕。因為這本身證明,當年劉備對他那麼好,絕不是為了刻意拉攏他,而是真的把他國士看待。

因為,當時的趙雲對於劉備的事業而言,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實質性幫助,換句話說,以當時劉備的影響力和勢力,趙雲可以說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劉備的事業不會因為趙雲的加盟而變得更上一層樓,也不會因為少了趙雲的缺失而停滯不前。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對趙雲的熱情和尊重,卻依然與當年沒有絲毫差別,如果說關羽、張飛跟隨劉備出生入死那麼多年,能得到劉備這種重看,這非常好理解。

但趙雲呢?他僅僅只和劉備短暫合作過一次,後面還放了劉備鴿子,自己混了七八年又沒混出個模樣,這樣的一個人,卻依然能夠得到劉備的看重,這足以說明劉備是真正發自肺腑的尊重趙雲這個人。

趙雲內心的澎湃可想而知,自然會傾其所有對劉備以國士報之。

在後來當陽慘敗時,也就有了趙雲孤身一人返回營救劉備的老婆孩子的熱血事蹟。當時,劉備一夥倉惶撤退到安全地帶時,結果發現趙雲沒有跟過來。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對劉備說,趙雲肯定是了投降曹操。劉備一聽這話,當場抄起手上的長劍就擲向那個人。總而言之,趙雲是什麼人,我TM的比你清楚,你再敢胡說八道,老子現在就殺了你!

最後,當趙雲帶著劉備的老婆孩子出現時,相信劉備心中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劉備和趙雲,也正應了那句古話:彼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劉備和趙雲:世間最美好的基情,是彼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