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別再黑我了行不行,顏良被斬,不是他太菜,而是我真的太強

關羽:別再黑我了行不行,顏良被斬,不是他太菜,而是我真的太強

在關羽的前半生中,所做的最拉風的一件事,應該是萬軍之中斬顏良。這裡不討論溫酒斬華雄和三英戰呂布,這兩個事件都是羅老爺子自己杜撰出來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

受演義和電視劇的影響,說起萬軍之中斬顏良,大家就習慣性的畫面就是關羽在兩軍對陣時,一個人駕著赤兔馬直奔顏良,接著三招將顏良斬於馬下,然後再捋一捋鬍鬚,那簡直是俠義英雄豪氣干雲,滿屏的荷爾蒙氣概撲面而來。

但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

在三國志中也有這樣一段記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翻譯一下就是:關羽望見顏良的旌旗傘蓋,策馬長驅直入,在萬眾之中刺死顏良,斬下他的頭顱而歸,袁紹軍中無人能夠抵擋。

其實通過三國志這段描述,關羽望見顏良的旌旗傘蓋,也就是關羽突然發現了顏良的位置,這才策馬長驅直入進行斬首,我們很容易明白當時的顏良根本就不在關羽的面前。

換而言之,如果真是演義或電視劇裡所描述的,兩軍交戰之時,關羽和顏良都是一馬當先親自在各自的陣前面對面叫陣,這個時候的顏良基本就在關眼皮底下,那史書上根本就不需要特意寫上這樣一句:羽望見良麾蓋!

關羽:別再黑我了行不行,顏良被斬,不是他太菜,而是我真的太強

事實上,在英雄傳奇中,為了突出某個人特別牛逼,其他人往往全部都變成了打醬油的。換句話說,關羽和顏良麾下的將士,少說都有好幾千人吧,結果一場戰下來,這些人全部在旁邊觀看,一個個成了旁觀者。

更不可思議的是,看著關羽策馬直奔顏良,顏良身邊的護衛竟然沒有一個人進行阻止,你可以說關羽的赤兔馬跑到快,但再怎麼快,他們發出一排弓弩的時間還是有的吧!在這樣近的距離內,關羽要是敢一個人騎著馬過來,估計當場就會被射成刺蝟。

事實上,真實的戰爭,根本不可能是演義和電視劇裡的那樣,最起碼也應該是電影《投名狀》中的那樣,換句話說,兩軍交戰,雙方的主帥絕不會站在最前面,而是處在陣營的絕對安全位置,他們的周圍都有好幾層的防衛力量,即便是身邊,那也有好幾個警衛員貼身保護。

甚至而言,絕大多數主帥的指揮部,你根本都看不到它究竟處在哪個位置,而關羽當時作為曹軍的主帥,根本不可能一個人直接衝過去,他要是真敢這樣,只需要等到衝到跟前二三十米的位置,顏良的弓箭兵一輪齊發,關羽當場就成捅成篩子。

關羽:別再黑我了行不行,顏良被斬,不是他太菜,而是我真的太強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顏良,還是關羽,剛開始都是穩坐中軍指揮,等到戰爭打響之後,關羽作為進攻的一方,肯定會優先派出一支部隊去進攻顏良陣營的某個環節。

如果能夠順利突破,那相當於在顏良的防禦體系中撕開了一條口子,所以關羽剛開始派出去的部隊,戰鬥力肯定是不用說的,當然,選擇進攻的地方,顯然是顏良的薄弱環節。

在這種情況下,顏良想守住這個地方,就必須抽調其他地方的士兵前去支援,這樣關羽又可以立馬派遣一支部隊去支援,或者去進攻他的另外一個薄弱環節。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關羽發現顏良陣營的右翼相對而言比較薄弱,於是優先派遣士兵對其右翼發起進攻,眼看右翼快要被突破,顏良只能抽調左翼的部分士兵去支援。

這個時候關羽既可以派遣另一支援軍前去協助進攻右翼,也可以趁顏良左翼的士兵被抽調部分後,果斷再派遣一直部隊去進攻其左翼,至於究竟該怎麼選擇,肯定要根據戰場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就這樣一來二往,雙方的交鋒不斷膠著,顏良的陣營或多或少會出現混亂,甚至而言,顏良的中軍肯定會被不斷派出去救援,在這種情況下,關羽終於發現了顏良指揮部所在的位置。

關羽:別再黑我了行不行,顏良被斬,不是他太菜,而是我真的太強

這個時候,關羽就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派遣一支部隊進攻顏良的指揮部;二是置之不理,繼續按照原計劃進攻顏良的陣營。

如果關羽想快速結束戰鬥,就應該當即派遣一支部隊去進攻顏良的指揮部,只要把指揮部給端掉,顏良的軍隊很快就會瓦解;但問題是,顏良的指揮部也不是吃素的,他的周圍肯定布有重重防線。

如果關羽派遣部隊去進攻,首先他們能不能順利突破防線,絕對是個未知數?其次,如果不能以最快速度端掉顏良的指揮部,等敵人周圍的部隊反應過來,都會拼命往指揮部靠攏,在這種情況下,關羽的這支部隊肯定會全軍覆沒。

所以說,雖然關羽發現了顏良指揮部的所在地,但不代表他能夠順利吃下;更甚至,這會不會是顏良故意設下的陷阱。

但是,關羽就是關羽,他之所以能被人稱為萬人敵,就在因為他確實太牛逼。換句話說,關羽之所以在白馬之戰中功勞最大,就在於他的表現,實在是太過精彩,以至於事後曹操麾下的將領,那都是發自肺腑的佩服。

換句話說,如果把他們換在關羽的位置,能不能像關羽幹得這般漂亮,大家心理都沒有底。

關羽:別再黑我了行不行,顏良被斬,不是他太菜,而是我真的太強

當時的關羽,顯然是選擇了派遣部隊去進攻顏良的指揮部,而且還是他親自率領部隊前去進攻。

前面說過,這實際上是很一件危險的事情,不過關羽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有著過人的單挑能力,這點危險還不至於讓他害怕。

甚至而言,如果僅僅這是這點表現,關羽還遠遠談不上讓大家心服口服,因為曹操麾下的將領,有很多人都是敢身先士卒的。

關羽真正的牛逼之處,在於後面超出所有人預期的精彩表現。

在說之前,我需要在另外強調一點,當時關羽前去進攻顏良的指揮部,百分之百不可能是他一個人,雖然我從不懷疑關羽的個人單挑能力,但問題是,關羽即便再牛逼,當他面臨幾十幾百倍的敵人時,尤其是他還是作為進攻的一方,他憑什麼衝進顏良的指揮部?

不要說別的,顏良指揮部附近肯定有眾多的弓弩兵,他們要是對著關羽一陣狂轟亂射,關羽一個人如何躲避?總不能一手拿盾牌一手拿刀吧,或者真的用刀來撥開射來的箭?

好,便能這樣真的可以,那他胯下的赤兔馬呢?

更甚者,如果關羽只有一個人,他很容易就被眾人個拖住圍住,在這種情況下,他如何快速抵達顏良的指揮部?要知道機會稍縱即逝,要是等顏良反應過來,他就更沒有機會了?

在這種背景下,關羽應該是親自帶領了一支精銳騎兵,在部分步兵的掩護下對顏良的指揮部進行斬首行動,這支部隊的人數應該不會太多,因為人數太多動靜太大,反而會引起顏良陣營的警覺。

關羽:別再黑我了行不行,顏良被斬,不是他太菜,而是我真的太強

當時,關羽在發現顏良指揮部後,當即親率精銳衝了過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擊潰顏良的指揮部,並親自將顏良刺於馬下並且斬首。

這速度,這表現,那簡直牛逼得不要不要!

當然,從英雄傳奇的角度來看,這番表現實在沒什麼了不起,甚至而言,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關羽的表現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牛逼的,換做是自己,好像也可以的。

但如果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那絕對是太牛逼,因為兩個實力相當的軍事集團交戰,能夠在正面戰場一步步把對方擊敗,本身就已經很了不起;但關羽卻親自帶人衝進敵人的指揮部,不僅把敵人的指揮部給端了,更親自把敵人的主帥給斬首,幾乎是以最快速度結束戰鬥。

放到我們現實生活中,即便是擁有精湛武器的特種部隊都很難達實現。

舉個最簡單例子,假如中美開戰,中方軍隊的前線指揮官在戰爭進行的過程中,親自帶領特種部隊殺進美國的前線指揮部,不僅將指揮部一鍋端掉,還將指揮官給殺死,最後更是將美國的前線部隊全部殲滅。

現在,你來說說這個人究竟牛不牛逼?

相信答案應該是不用懷疑的!

所以這戰以後,關羽被所有人認定為這場戰役的最大功臣,更是直接被封為漢壽亭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