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多大,宇宙的中心在哪?

航聯SHE


目前,還不能排除宇宙是無限大的可能性,不過現在主流科學界的看法是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是有限無邊的,是一切信息的集合。從物理和數學模型上,有限無邊的宇宙是完全可以存在的,而且具有合理性。

宇宙的中心在哪裡?宇宙就是奇點爆發誕生的產物,奇點本身就是宇宙,是奇點擴張成為了浩瀚的宇宙,而不是奇點在空間裡面爆發,宇宙就包括了所有的空間。所以,宇宙的中心就是奇點,奇點就是宇宙,宇宙的中心就是宇宙本身,並不是有三維世界觀中的那個點。

宇宙已經存在了差不多140億年,有人說,如果說光速最快,是不是說宇宙的直徑就是280億光年呢?不是的。我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宇宙看成是一個蘋果,我們生活在這個宇宙蘋果的表面。在宇宙中,我們發出一束光,可以想象這束光的速度相當於一隻在蘋果表面爬動的蟲的速度。在蘋果上,這隻蟲在向前爬動,蟲爬行了140億年,按道理蟲速就是光速,蟲速是恆定的,蟲爬行了140億年,我們把蟲速乘以140億年就可以得出蘋果的直徑。但是,不是這樣。

原來,宇宙空間是膨脹的,而且是急速的超級膨脹。宇宙空間膨脹的速度按照計算,已經超過了光速的膨脹。由於宇宙空間本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理定義中的物質,所以不具有傳播信息的功能。只要不傳播信息,那麼就可以做到超光速。所以,宇宙空間是可以超光速膨脹的。我們把宇宙看成是蘋果,這個宇宙蘋果表面的膨脹是可以超過光速的,所以,蟲子在蘋果表面爬行的距離,實際上大於蟲速乘以140億年。這裡面就涉及一個

膨脹係數,今天我們可以通過科學觀測和計算來確定這個膨脹係數。這樣,把膨脹係數加進來,就可以得出蟲子實際爬行了多少距離。

按照最近的科學數據,宇宙的直徑是至少930億光年以上。將來很有可能會突破這個數值,讓我們拭目以待。


懷疑探索者


從目前的觀測結果以及理論計算來看,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差不多為465億光年,即直徑為930億光年。那麼,宇宙是一直這麼大的嗎?

其實不然,宇宙不但沒有一直這麼大,而且宇宙也不是永恆存在的。在138億年前,宇宙是一個沒有大小的奇點,所有東西都不存在。直到宇宙在大爆炸中誕生,空間擴張,宇宙變得越來越大,物質逐漸形成,宇宙才演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雖然宇宙很大,但我們所能看到的範圍是有限的,因為空間膨脹會使遠處的天體以超光速遠離而去,使得我們只能看到目前距離我們140億光年之內的天體。那麼,在整個宇宙中是否存在一箇中心呢?

就目前來看,宇宙並沒有一箇中心,無論是質量中心,還是旋轉中心,或者是膨脹中心。宇宙可能是無限平坦的,其中的物質分佈較為均勻,對於這樣的情況很難定義出質量中心在哪裡。另一方面,整個宇宙似乎並沒有繞著某一個點旋轉,所以宇宙也不存在一個旋轉中心。

此外,如果宇宙當年從奇點膨脹而來,那麼,這個奇點所在的位置是否是宇宙的膨脹中心呢?事實並非如此。宇宙膨脹本質上是空間的膨脹,這是空間本身擴大增多的過程,這在各個方向都是非常均勻的。由於無處不在的空間擴張,使得宇宙中的任意地方都是遠離其他地方。這意味著空間中的每個點都可以看成是宇宙的膨脹中心,或者說宇宙沒有一個確切的膨脹中心。當年的奇點早已擴張為整個宇宙,而非還靜止在某個地方。


火星一號


宇宙的中心不就是五道口麼。。問我為啥?請跟隨我的目光——火車向左走,城鐵向右走,不動的便是五道口。抬頭看看樓上的字,“U-CENTER 五道口”(U=Universe)。啥?你問有多大嗎?作為一名“佛系青年”,小納告訴你:“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

不好意思,歪個樓。。

我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宇宙有多大?”

目前的科學發現支持宇宙沒有邊界,但是有視界。霍金描述的宇宙是有限無邊的,是一個四維球。就如同三維的球相對於螞蟻一樣(假設螞蟻是二維生物),對於螞蟻而言,他所在的宇宙就是有限無邊的。假如他朝一個方向不停地走,最終會回到原地。

同理,我們的宇宙也是一個球,只不過是四維的,我們的大腦無法想象四維球是什麼樣的。同時這個四維球像一個氣球一樣在不停的變大,所以我們距離任何一個天體的距離都在增加。那麼這個“四維球”(宇宙)目前多大呢?根據人類目前掌握的宇宙大爆炸、暴漲、宇宙加速膨脹等理論計算,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大約為930億光年,也就是前文所說的“視界”。

第二個問題,“宇宙中心在哪裡?”

如果以“可觀測的宇宙”來看的話,宇宙的中心無疑是地球。。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還是站在霍金的理論上(宇宙是四維的)來看待這個問題。

以三維球面為例,三維球面上的二維生物是無法走出球面的,並且看到的球面是無邊的(無限的),但從高維(三維)角度上看,球面又是有限(有面積,有邊)的。宇宙也被認為是一個高維球面(四維),宇宙內的三維生物看到的宇宙是無邊的,但實際上宇宙的體積是有限的。

同樣,只有當你脫離了你現在所生存,所認知的這個三維尺度的宇宙,你才能知道宇宙的中心在哪裡。但是要從物理空間層面上脫離的話可能問題比較大,或許還需要一次物理學革命才行。畢竟人的的確確是三維的生物,而人要從三維突破,以我目前淺陋的認知來看,估計是時間緯度(即第四維)的突破,比如時間旅行。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宇宙有多大?宇宙中心在哪兒?其實兩個問號是一個問題。我覺得目前我們無法回答,主要是我們太渺小,我們無法看到宇宙全貌。

就像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個螞蟻,它想探究世界,登高遠望,得出的結論只能是:到處都是砂子,無邊無際,大尺度上看,各向同性,無論往哪裡走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螞蟻可把可觀測的世界看做一個足夠大的圓形平面,儘管有沙包等起伏,但總體上是平坦的,有限的。

那麼撒哈拉是圓形平面的嗎?我們當然知道不是,因為我們已經有飛機,有衛星,能夠看到全貌。螞蟻進化成沙漠蜥蜴,移動速度和移動距離大增,但它還是無法看到全貌。但是沙漠的兀鷲可能知道撒哈拉全貌。

今天我們觀察宇宙的工具只有光(無線電也是光),我們的位置也只能站在地球這個座標點,有人飛船隻到過月球,無人飛船連太陽系都沒飛出去。這一點與螞蟻觀察撒哈拉何其相像。

將來我們需要再多幾種觀察宇宙的工具。除了光,現在又有了引力波,但作為可用的觀察宇宙的儀器,還需要幾十年以後。中微子可穿行宇宙很遠,中微子可用做探索宇宙的工具嗎?除了工具,還有我們的位置高度,這個恐怕比找工具還難。一萬年後人類能飛出銀河系嗎?

觀察宇宙的另一個手段是數學推理,利用數學,我們得到了廣義相對論,推測了宇宙大爆炸等等。但是數學的推測不能推太遠,需要經常用觀察數據和實驗數據矯正。

這就是我們人類觀察宇宙的現狀,你非要問螞蟻中的智者:世界是什麼樣?它給不出答案,非要給出,也就只能是宗教式的答案。

目前我們推測的宇宙是這樣的:

-宇宙產生在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之中。

-宇宙還在膨脹中,並且加速膨脹。

-宇宙大尺度上是均勻的,各向同性。

-宇宙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因為光速有限,我們可觀察的宇宙是直徑900億光年的球型空間

但是這些都是可以質疑的,也因此提出了很多猜想。之所以說是猜想,是因為沒有找到證據,但是邏輯上又可行。比如平行宇宙,多維宇宙,這些理論猜想往往是科幻小說的素材。猜想很重要,非歐幾里德幾何就是邏輯上可行的理論猜想,後來相對論用數學的就是非歐幾里德的一種。今天的弦論,一個公認最有希望探究宇宙奧秘的理論,也還只能是理論猜想。

回到螞蟻這個比喻上,世界是什麼東西組成的?答案是砂子。對嗎?如果問大海中的一條沙丁魚,是否它的答案就是水呢?宇宙的物質、能量、空間三者的分佈如果有一個起伏,就像大海中的波浪,但是起伏的波長有9000億光年,而我們偏偏只能觀察900億光年的範圍,那麼得出的結論:宇宙是平坦的,膨脹的,是否就對呢?

宇宙中可觀測的實體物質,好像懸浮在空間中的塵埃。這是我們一般人對宇宙的理解,比如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可是觀察大尺度的宇宙圖景,在星系的分佈上物質是絮狀分佈,就像鬆軟的棉花。一方面很多空的部分,另一方面星系又好像相互關聯成一根根纖維。這種結構是怎麼產生的呢?當然是和宇宙早期的變化運動有關。同時也說明,星系不是主體。

舉個例子。將麵糰擀成麵皮,然後抹上無色的菜油和紅色的果醬,捲起麵皮來重新揉成麵糰,這時果醬在麵糰裡的分佈是什麼樣的?如果用CT掃描,會發現大尺度上果醬分佈是均勻的,細節上果醬分佈是薄片狀的。如果麵糰就是宇宙,我們盯著果醬看,是否能對宇宙有個整體的認識?

人類太渺小,我們現代科學的發展也只有幾百年,就像剛剛學會說話叫媽媽的嬰兒,他看世界充滿好奇,他想問:世界有多大,除了小床,臥室,還會有什麼?哪裡是世界的中心,是我自己的小床,還是媽媽出沒的那個門?其實,不要著急,人類需要長大,需要知道很多很多的東西,甚至到頭髮白了,也還是隻能得出宗教式的答案。是否這嬰兒就永遠也得不到答案呢?未必。你怎麼知道他將來不是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或者不是發現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呢?


海螺008


銀河系之外還有數以10億計的龐大天體系統,與銀河系屬於同一結構層次,統稱星系。人類肉眼可以看見的最遠天體——仙女座星系——就是其中之一,它距銀河系225萬光年,但在與銀河系大小相當的星系中還算最近的一個。星系在宇宙中的分佈是不均勻的,有的成雙,有的成群,大的星系團甚至包含成百上千個星系。有些星系團又聚集成尺度更大的超星系團,但在5億光年以上至目前觀測所及的150億光年之間,尚未發現不均勻的跡象。那麼,這些星系又歸屬於誰呢?
  16世紀,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為地球找到了座標,把地球從居於宇宙中心的特殊地位降為一顆繞太陽旋轉的普通行星,正確地反映了太陽系的實際情況。十八、十九世紀,是太陽系天文學發展的鼎盛時期,藉助望遠鏡,人們不僅發現了天王星、大量的小行星、行星的衛星等太陽系成員,還根據天王星實際觀測位置與理論計算位置的偏差,完全靠天體力學理論準確地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和位置,並最終導致了海王星的發現,從而有力地證明了當時的宇宙理論同太陽系的客觀實際是相符的。與此同時,人類的視野逐漸由太陽系擴展到更為廣闊的恆星世界。1718年,哈雷將自己的觀測同1 000多年前托勒玫時代的觀測結果相比較,發現有幾顆恆星的位置已有明顯的變化,首次指出了所謂恆星不動的觀念是錯誤的。1918年,沙普利分析當時已知的100多個球狀星團的距離和視分佈資料,得出銀河系是一個直徑達10萬光年的龐大的透鏡形狀天體系統,太陽並不處於其中心的正確結論。1924年,哈勃發現仙女座星雲中的造父變星(其光度由於星體的膨脹收縮運動而發生週期性變化的一類變星),根據週期—光度關係推算出它遠在銀河系之外,是尺度同銀河系相當的巨大恆星系統。這一重大發現,將人類認識的宇宙範圍從恆星組成的銀河系擴展到由星系組成的更廣闊的世界。這個包括銀河系在內由眾多星系組成的世界,就是我們今天所瞭解的宇宙。那麼,宇宙又是以怎樣一種狀態存在的呢?


  1916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這一理論主張,時間和空間並不像人們一貫認為的那樣,只是一個讓物體在其中運動而本身卻不受影響的容器,而更像是一個形狀依賴於其上所載小球的薄膜。自由粒子和光沿著這一形變薄膜上彎曲的短程線運動,就像它們在小球引力的作用下偏離直線運動一樣。這種關於時間、空間和引力的全新理論,不僅正確地預言了日全食時掠過太陽邊緣的星光會發生1.75角秒的偏折,而且完滿地解釋了牛頓引力理論不能說明的水星近日點每百年前移43角秒的現象,因而逐步得到人們的公認,為上演現代宇宙學這場氣勢恢弘的戲劇搭好了堅實的舞臺。1917年,愛因斯坦率先把他的廣義相對論應用於宇宙學研究,得到一個有限無界的靜態宇宙模型。儘管後來發現它不可能保持穩定而被放棄,但畢竟是一次開創性的嘗試,揭開了現代宇宙學研究的序幕。1924年,弗裡德曼在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下,從理論上論證了宇宙要麼膨脹,要麼收縮,決不會保持靜止狀態。就如在太空中向四面拋出的一把石子,要麼繼續飛散開去,要麼在相互間引力的作用下聚攏回落,不可能在某個中間位置保持相對靜止一樣。儘管這個淺顯的例子不難理解,但在沒有確切的事實證明之前,人們是很難放棄宇宙整體靜止的傳統觀念的。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覺察作為宇宙基本成員的星系的運動呢?能不能像發現恆星的自行(恆星間在天球上的相對位置的變化)那樣,通過比較不同時代拍攝的天文照相底片來發現星系的自行呢?這至少在目前條件下是不可能的,因為星系離我們實在太遙遠了。幸運的是,物理學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測定物體運動速度的有力手段——

多普勒

效應。光波同聲音一樣,也有類似效應:面向觀察者運動的光源譜線(與靜止光源相比)將向高頻(即光譜藍端)移動,而背向觀察者運動的光源譜線將向低頻(即紅端)移動,波長的相對移動量與相對運動速度成正比。1929年,哈勃在仔細研究了一批星系的光譜之後發現,除了個別例外,絕大多數星系的光譜都表現出紅移,而且紅移量大致同星系的距離成正比。如果將紅移解釋為

多普勒

效應,那就意味著所有星系都在離我們而去,其退行速度正比於同我們的距離。這一關係為哈勃定律,比例常數稱為哈勃常數。如果遵循哥白尼的思想,認為我們在宇宙中並不處於特殊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說哈勃定律對任何星系來說都是成立的,那麼,直接的推論就是: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彼此遠離,即宇宙處於普遍的膨脹之中。既然我們已經證明了宇宙正處於一種膨脹狀態,那麼人們自然會問;宇宙在最初是一種什麼狀態?它將來會是怎樣一種歸宿?
  如果星系目前正在彼此遠離,那麼它們過去必定靠得更近,也就是說,較早時代的宇宙,物質密度會更高。繼續這一推理就意味著過去必定存在一個有限的時刻,那時宇宙中的物質被壓縮為極其高密的狀態。按照哈勃定律將星系的距離除以各自的速度,就可以估計出那一時刻距今約100~200億年。這段時間對所有星系來說是共同的,事實上它們就是哈勃常數的倒數。那一時刻通常被稱為“大爆炸”,也就是我們宇宙的開端。如果這一推論不錯,那麼宇宙中一切天體的年齡都不應該超出這個“宇宙齡”所界定的上限。為了驗證這一假說,人們藉助盧瑟福所開創的利用物質中放射性同位素

含量測定

其形成年代的方法,測量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和“阿波羅號”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的岩石以及從行星際空間掉到地球上的隕石樣本,發現它們的年齡均不超過47億年。恆星的年齡可以從它們的發光功率和擁有的燃料儲備來估計。根據熱核反應提供恆星能源的理論,人們估計出銀河系中最老的恆星年齡為100~150億年。用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天體年齡竟與“宇宙齡”協調一致,這對大爆炸宇宙模型當然是十分有力的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斯蒂芬·霍金認為:宇宙的源頭是“無限密度的一點”。他認為這密度無限大的一點在距今200億年以前發生了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形成了時間、空間和物質。理論推測認為,早期宇宙曾經非常熾熱。在大爆炸後一秒鐘以前,宇宙中的溫度高於100億K。那時不僅不可能存在星系、恆星、地球,甚至除了氫核外也沒有其他化學元素,只有處於熱平衡狀態下的由質子、中子、電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的“宇宙湯”。起初,中子和質子的數量幾乎相等,隨著溫度的降低,兩者的比例逐漸下降,在約3分鐘時達到1∶6左右。當溫度降到10億K時,中子和質子合成氘核的反應開始,類似氫彈爆炸時發生的聚變過程,迅速把所有的中子和成到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構成的氦核中。由此不難算出,氦同

氫的質量

比應為1∶4。天文觀測表明,無論在宇宙中哪個角落,無論在恆星、星際物質中,氦與氫的比例均大體與此相符。同一時期合成的氘、氚、鋰、鈹、硼等輕元素,儘管數量小得多,但它們的丰度(即與氫的比例)也具有類似的普適性。這對大爆炸模型無疑是一個有力的支持。熱大爆炸的另一個重要遺蹟是微波背景輻射。前面說過,大爆炸後最初幾分鐘,宇宙就像一個氫彈爆炸時產生的火球,處處充滿了溫度高達10億K的光輻射。由於處於熱平衡中,這種輻射強度隨波長的分佈服從普朗克分佈(或稱黑體普)。隨著宇宙的膨脹,輻射溫度不斷下降,但始終保持黑體普形和總體均勻性。按照伽莫夫等人的計算,作為這種過程的遺蹟,目前的宇宙中應普遍存在溫度約5K的背景

黑體輻射

。由於這種輻射的峰值波長在1毫米附近,處於微波波段,故又稱微波背景輻射。令人遺憾的是,這一重要預言在提出後的10多年中竟未引起人們的認真關注。直到1964 年,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用一架

衛星通訊

天線在7.35釐米波長處探測到一種來自宇宙空間的強度與方向無關的信號時,他們起初也並不清楚自己發現的意義。後來

普林斯頓大學

的皮伯斯等得知這一消息,才認識到這正是他們試圖尋找的宇宙背景輻射。為了最後“驗明正身”,20多年來,形勢逐漸明朗。1989年,美國宇航局專門為此發射了宇宙背景探測者衛星,第一批測量

數據表明

:在從0.5毫米到5毫米的整個波段上,該輻射的譜分佈與溫度為 2.735±0.06K的理想黑體完全相合;在扣除運動效應以後,天空不同方向的相對溫度差小於十萬分之一。這就無容質疑地證明了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性和普適性。它是熱大爆炸模型最令人信服的證據。霍金認為,空間和時間起源於大爆炸,並將以黑洞的形式結束霍金認為,對於我們的宇宙來說,如果宇宙的總質量大於某個數值,最終有一天它就會在自身的引力下產生“大坍縮”。這是一個與大爆炸相反的過程,屆時時光將會倒流;如果宇宙的質量小於某個數值,那麼宇宙就會像現在這樣一直膨脹下去。


棲身你的岸


同學們,現在開始講課。關於宇宙的一些疑難問題。

第一個問題宇宙有多大…

老師,聽說宇宙是韓國的?

韓你個頭!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起源於137億年前的大爆炸,從那時起宇宙一直在膨脹,據天文觀測,遠處的河外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相距越遠的星系飛離的速度越快,就象吹氣球一樣。這個速率標準是多少呢?大約是每增加300萬光年的距離飛離的速度增加每秒67.8千米,這個叫做哈勃常數…

老師,六七八順子哈,好記。

你就知道打牌。按這個速率推斷下去,距離地球150_200億光年之外的星系飛離我們的速度就要超過光速了,這一百多億光年的範圍叫做哈勃半徑,也叫做宇宙的可視半徑,超過哈勃半徑以遠的星光永遠也到不了地球,我們用任何手段也無法觀測。但是看不到不等於想不到,我們可以通過計算估模它的大小,據估算宇宙現今已達到直徑920億光年的規模…

老師,看不見就想?傳說中的意淫吧?

呸!第二個問題,宇宙的中心在哪裡?

老師,宇宙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心在這兒呢。

別打岔!我們知道,當我們觀察一個遠處的星系,比如說仙女星系,它距離我們大概260萬光年,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它260萬年前的樣子。再遠一點,就是時間再向前推一點,100億光年遠的類星體就是它100億年前的樣子,以此類推。假如我們的觀測手段足夠牛逼的話,理論上我們可以一步步逼近137億光年遠的地方——宇宙創生之處!那麼最後我們應該看到什麼?我們應該看到宇宙大爆炸的第一縷光芒!那不就是宇宙的中心了嗎?

哇塞,老師好牛逼,這麼快就有答案了。

且慢!事情有這麼簡單老師也不在這混了。剛才說的情景老師並沒有指出觀察方向對吧?也就是說觀察的方向可以是全方位的,你對著天穹的任意方向看去都會得到同一個結果,都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的原點!

老師您慢點講,我懵逼了,腦殼有點暈。

同學,不光你懵逼,老師也有點懵。我們抬頭看天看到了什麼?我們看到了全天最遠處到處都是宇宙大爆炸的原點!這個宇宙的中心跑到距地球137億光年遠的外圍去了,它成了一個半徑137億光年的大球的球面!

這個叫做螞蝗翻肚。螞蝗吸血可惡,人們逮到它常用一根棍子抵著它的頭把它翻過來,內臟朝外皮朝裡才解恨。想不到宇宙深空也是這個樣子,一個原點翻到四周去了…

老師我去抓根螞蝗來…(女同學尖叫)

這麼看來,我們朝哪裡走都走不到宇宙的邊緣,我們想要跳出這個宇宙是不可能了,就像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神掌一樣。

可是老師,會有唐三藏來解救嗎?

唉,這個唐三藏或許就是宇宙終極理論的創立者,只是500年磨難未到耶!

又或我們就像二維世界的二維人不能理解三維世界一樣,在我們的三維空間一維時間之外還有若干維度我們不能理解?

也許什麼都不難理解,光線本來就是會拐彎的,愛因斯坦相對論早就證實了這一點。我們生活在這個宇宙中,就好比螞蟻爬上了一個足球,它爬呀爬卻總是找不到邊。下課!


忒孤雅


.......省略若干字......在這樣一個極微小的尺度(普朗克尺度)去感受一種巨大的空曠!量子空間就在這裡,四周全部都是!為了讓你看的清楚,我們把空間震盪一下產生漣漪然後迅速冷凍到絕對零度-—時間似乎都停止了。你會看到你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晶格之間,晶格就像是蜂巢!仔細觀察它,似乎是12面體彼此連接在一起的蜂巢。但是他們之間有空隙,這些非常重要的空隙把12面體的空間量子黏貼在一起。這些空隙不是空間,空間是那些12面體,然而這些空隙就是我們測量不到的暗能量。這些空隙就像是宇宙的經絡,跨越所有維度,連接到所有黑洞,測量不到但存在。(你和所有黑洞都是時刻連接的)(你也可以理解為所有的反物質都被束縛在這個空隙中以平衡正物質空間)(這些縫隙無視所有時間分形--零時間)。

......繼續省略若干字......並不意味著空間是某種平坦風格的延展。因為空間有著匪夷所思的彎曲和捲曲形式。如下一些示例會幫助你認識彎曲空間。

例如,一束光在一個螺旋狀空間中傳播,就光所在空間來說,它始終在直線傳播,“它”並不認為空間彎曲成螺旋狀的樣子。同樣,和那束光同一空間的人也會認為那個空間是平坦的,沒有彎曲,然而在更高維度看到的是光一直在走彎路。

將這個例子放到四維現實再解釋一下:

你認為平坦的世界,在更高維度看來可能扭曲成了麻花一樣,具有複雜的扭曲纏繞形式,只是你所在的四維時空限制了你的觀察和測量,因為你視線所及的地方是那麼平坦筆直,哪怕給予再多的想象也改變不了它就是直的這個結論。顯然,除了難以想象,你更無法接受自己生活在一個麻花藤一樣的宇宙中,雖然事實上可能比這複雜的多!

......繼續省略若干字......馬上要講到的內容很燒腦,超越了語言所能表述的範圍,需要更強壯的想象力,你要堅持住。

空間其多維性質決定了測量和觀察的不同。以至於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所以表面看來似乎發生了“鬼魅似的遠距作用”,然而這個遠距僅僅只是四維現實中的現象,實質情況是,在製備糾纏態粒子的過程中(波函數坍縮的逆過程),創造了多維量子跨越,兩個原本不糾纏的粒子通過這種量子跨越穿透了多維空間建立了量子態的非局域性複合系統(局域性粒子映射到了多維平行空間具備了非局域性的量子疊加態)。這樣的系統開闢了一個奇妙的“空間”通道,(當下時刻)他們在整個空間內實質上位置重疊了(如果你還記得位置只是物質的屬性而非空間的屬性)!無論把他們分離幾百億光年距離,他們仍然重疊在一起,從未真正分離!

為了幫助你理解這種位置重疊,我們假設有一個柔韌性和延展性非常好的軟布,怎麼都扯不破的軟布。在軟布上任意遠的位置畫上幾個點,這樣他們彼此之間就有距離了。然後把軟布各種摺疊對齊幾個點無限接近重合,記住這個軟布極好的延展性它永遠壞不了,哪怕只剩沒有厚度薄薄的膜(黑洞視界也是二維的)。所以,量子跨越建立的就是軟布各層之間的直接通道。在此,請回憶一下那個連接著所有黑洞的空隙,代表著既是起點又是終點,既是開始又是結束的特殊存在,是跨越各層維度的高速公路。量子跨越通過這個縫隙建立糾纏關係。

這個縫隙起到的作用類似於如果你完好無損地闖過銀河系黑洞,會發現黑洞背面是仙女座星系。因此,你看到的仙女座、昴宿星團、幾百億光年以外的位置都意味著隔壁。有人認為糾纏態建立了糾纏粒子間的蟲洞,這個想法接近真相的邊緣。我們的宇宙具有比克萊因瓶更多的交疊面,而你現在知道了,那些交疊面是各個星系的中心黑洞。你可以利用糾纏為克萊因瓶創造出更多交疊(量子跨越而非蟲洞),縫隙會把你送到隔壁。

因此,那些看起來遙遠的事物,真的那麼遙遠嗎??你看到了遙遠變近的方式,無窮大可以無窮小,反過來呢,無窮小是怎麼變成無窮大的?也許真相就是,通過與那個終極魔性的系統(縫隙)一起運作,所有多維事物都在一個點上(點點不同又點點平權),處處都是宇宙中心,又讓你感覺無限!-------一個提問,宇宙是從一個奇點爆炸的還是處處?

......繼續省略若干字......

你還跟得上嗎?再堅持一下,奇妙才剛剛開始。。。。。。

愛因斯坦無論如何不肯接受量子糾纏這種“超光速現象”,認為它詭異至極,違反了宇宙中所有的邏輯,也認為這是能夠證明量子力學不完備的關鍵。其實,任何說量子糾纏超光速都是曲解,並沒有超光速,只是遵循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宏觀上,你無法讓兩個物體毫無妨礙地彼此穿透整體重疊在一起,擠碎了都不行。但在更小的普朗克尺度上,量子物理使處於糾纏態的兩個粒子在整個空間內(所有維度內)佔據同樣的位置空間。因此,即使在四維現實內他們相距100億光年,但兩個粒子從沒有真正旅行過那麼遠的距離,也沒有遠距通訊,他們只是“當前”在一起,連捷徑都算不上,高速公路只是個比喻。

在真正掀開時間的本質面目之前,我希望你能認真的思考一下“當前”,然後,看看下面的小情景:

兩個處於糾纏態的例子之間有這樣的對話:

甲粒子:親愛的,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

乙粒子:當然,在永恆的當下,我們是在一起。

甲粒子:但是,根據我所在的維度,我的時間戳把我投射在地球了。

乙粒子:好巧,我的分身也有一個在那個維度,只是時間戳把我投射在仙女座那裡。

甲粒子:所以,這就是我感到不安的地方,我不喜歡這種分離。

乙粒子:親愛的,你想多了,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無論你在哪!

甲粒子:嗯嗯,我只是再次確認這一點。

乙粒子:除非你不想.....

甲粒子:......


木法沙49301220


宇宙有多大?宇宙的中心在哪裡? 對於這個問題,已經有二佰多人關注,二佰多人回答了!今天,我就談談我的觀點,和大家一塊共商!

我簡答如下,並且作出說明!

大宇宙,無限大,是絕對性的!
小宇宙,無限小,是相對性的!
大宇宙只有一個,其中心,在整體大宇宙的中心點上!

因為,大太空宇宙只有一個,並且無限大!小宇宙無數個,無限多,並且,分清了級別和層次!
就拿我們的地球來說,他就處於整體大宇宙中的,第四層次上!我們地球上的人類,處於第三維度的時空中,生活和工作!
我現在說到這裡,大家也就已經明白了吧?
關於,為什麼是這樣?可不是三言兩語,在這裡,就能講清說明的!而盡在,我們的《宇宙物質全性學》之中,有關於,這方面系統理論和實踐證實!並且,初步完成了“宇宙統一大理論”的最終答卷!
有志同道合者,有深入探討和研究的人員、機構和團體,可共同開創,民族復興之大業!
東方易達 2017-11-12午時!

東方易達安成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永恆的,本人現居於銀河太陽系地球上,我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就是,我己確認並見證。

這是我的認知而且是永恆的真理,這個觀點勿用質疑,凡是持懷疑態度的人都是負數負面負能量的存在,是不配分享地球宇宙中心論觀點的人。


隨著人類科技發展認知宇宙也就越清晰,宇宙是無限大的存在,從任何一個星球的角度向宇宙空間周邊測量都是無限的,因此在宇宙中任何一顆星球只要存在智慧生命體認知都可以他們星球為座標測量或觀測後認為是他們宇宙的中心,目前為止地球人類並未發現在宇宙中存在高於、等於或低於地球人類的外星智慧生命體,因此我認為我們的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是正確的也是人類自信的表現,即使是發現了高於、等於或低於地球人類的外星智慧生命體存在,也不能說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觀點不正確,最多是跟其他外星智慧生命體爭或分享誰更中心而已,最終也只會演變成為誰強誰是中心或誰強誰說了算。


如同地球上國與國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爭誰是政治中心或金融中心或科技中心一樣,最終均會演變成為誰強誰是中心、誰強誰說了算。。。
祝福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人存活在宇宙中直到永遠,上帝恆愛這類人!人類騷年加油吧^_^


全球之最


到底宇宙有多大,沒有人知道,因為現在科學認知度沒有達到這個眼界,個人認為,也許宇宙根本沒有大小的概念,我舉個例子,在3000年前,人們根本不知道天邊到底有多遠,認為你一直走啊走,走啊走的,永遠走不到頭,直到麥哲倫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圓的,哦,這時候我們知道我們在一直向前走啊走是走向我們背後,更加靠近自己出發地,遠到天邊其實就不遠,天邊根本沒有遠近的概念,遠近只能形容我們面前物體的距離。所以,我更傾向於宇宙是沒有大小概念的,大小隻是我們眼前的物體的大小,我們才去用眼前物體大小去比對宇宙大小,當以後我們突然認識了宇宙,那時候我們會說,原來宇宙是這樣的,不是大小去形容的。編輯以上文字是使這個詞條不會跑題太遠,純屬個人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