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回憶和親情的交織

臘八粥,回憶和親情的交織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殺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是傳統和古老的的節日。古今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傳說和歌謠。小智蒐羅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傳說一:

臘八粥,回憶和親情的交織

臘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位牧女,送給他乳糜充飢。食後體力恢復,坐菩提樹下沉思,於臘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屆時供佛,稱為臘八粥。因此,這天也是佛教節日,叫做“成道節”。

傳說

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

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傳說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臘八粥,回憶和親情的交織

我們懷念媽媽熬的臘八粥,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裡有童年的回憶和兒時的光陰。黑米、糯米、黑豆、豇豆、紅棗、花生、蓮子、桂圓……讓各種食材都心甘情願交出自身香味,需要佐以愛心、耐心和時間。誰願意長時間守在灶間,看小火舔著鍋底,以一種持續的熱情,為你細細熬煮一鍋粥?一定是最愛你的那個人。

不管在哪裡生活,故鄉或者遠方,一碗臘八粥裡,愛的味道一成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