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苗未出齊,可以打藥嗎?該注意些什麼?

用戶8401154246952


為保證稻苗早發芽、早出苗,出齊苗,旱育秧出苗前要做好出苗後的保溫工作。措施是蓋好農膜,農膜有損壞處及時補好。經常打掉農膜上的灰塵,增加農膜透光率,提高溫度。有寒潮時,應用薄膜上覆蓋草苫等保溫。

 床土水分不足、不均,會影響出苗和齊苗,因此應經常檢查苗床的床土水分狀況,發現表土乾燥發白,就應及時補水。

 當秧苗立針、青頭後,及時揭去覆蓋在苗床上的地膜,揭膜高溫灼傷苗尖。

為了稻秧出齊苗要注意如下幾點:

1、改進耕種技術,提高育秧水平。秧田的整理做到清除田間雜草,翻挖整平,泥化,平鋪式蓋膜1.7m,溝寬0.3m,墒長10-12m為宜,有利於通風降溫,墒面平整無積水,播下的種子不陷入泥為好,有利出苗。

2、保證種子質量,實施精量播種。選擇純淨無黴壞的種子,發芽率在98%以上,水浸泡谷種48-72小時後在30℃的環境中催芽,種子芽尖破腹率達到95%以上即可播種。

3、精細農家肥蓋種,厚度適中均勻。每畝施腐熟的精細農家肥2000-2400kg作蓋種肥,肥料將種粒蓋嚴不外露(約1cm厚)有利保溫、保溼促使種子養分吸收。

4、通風煉苗,避免傷根燒苗。育秧薄膜厚度用0.04mm,打孔5-8mm,孔距50cm×40cm。秧苗2葉1心時通風降溫,通風量逐次由小變大,有利煉苗。

陰天和夜間薄膜保持密閉保溫,以防凍害。晴暖天氣嚴格控制膜內溫度,不宜超過30℃。膜內溫度過高,須加大通風量,於上午9時左右膜內與周圍環境溫差接近時通風,不可在中午氣溫高時驟然通風,由於突然改變膜內高溫高溼環境,使秧苗水分失去平衡導致死苗。在下午5時左右重新密閉保溫。3葉期灌深水揭膜,以早晨內溫差小時揭膜。

5、以水護苗,施肥促苗。水肥管理是培育壯秧的主要環節,以水調溫,以水護苗,播種後2天,墒溝不進水,排水困難的秧田應及時排水,播種第3天,放水入墒溝保持秧田溼潤,但水不能滲墒,避免秧墒土壤含水量重,加之膜內高溫造成傷芽,保證谷種有足夠的水分紮根生長。揭膜7天后保持水層5cm,施肥促苗,畝施尿素8kg,小秧35天再追施一次送嫁肥。

培育壯秧的方法: 

1、溫室兩段育秧法:用竹片編制70釐米見方的秧盤,上鋪塑料薄膜,將催好芽的種子攤在秧盤上,厚度為0.5釐米,放入溫室內。室內溫度保持在28℃左右,如溫度過低,可在室內用煤灶燒水加溫。在溫室內7天左右,待小苗一葉一心時,煉苗1天便可栽植。  

2、地池兩段育秧法:在房前和菜園向陽處用肥土與河沙按1∶1的比例拌勻,做成寬130釐米的地池,長度依種子量而定,東西走向,便於採光。將催好芽的種子均勻撒入,一般70釐米長撒0.5公斤種子,上覆細土,用噴壺噴足水。然後用竹片搭成拱棚架,上覆薄膜即可。晴天將地池兩端揭開小口通風,遇陰雨天氣氣溫低時可加溫,用一煤灶上燒一水壺,壺嘴上套一塑料管通入地池。該方法加溫簡單有效,7~8天,小苗一葉一心時即栽。  

3、寄栽法:精細平整秧田,按每畝50公斤複合肥一次施入,用腐熟的有機肥、人糞尿更好。反覆耙平整地後做成130釐米寬的合式秧田,將溫室或地池育出的小苗單株整齊排入秧田。春稻行株距為3釐米×3釐米,麥茬稻行株距為5釐米×5釐米。寄栽後保持畦面溼潤無明水,返青後澆薄水,三葉期前每畝施10公斤尿素做斷乳肥,移栽前7~8天每畝施10~15公斤尿素做送嫁肥。秧齡35天后便可移栽至本田。

怎樣縮短稻秧移栽後的返青期

水稻移栽後,一般都會由綠轉黃,然後再由黃轉綠,這段時間稱為返青期。返青期一般為7-10天。如採取措施將返青期縮短到2-3天,就可以達到“一短”促“三早”了。即縮短返青期,促進早生長、早分櫱、早齊穗。這樣就能爭取多成穗,避開8月低溫冷害,奪取高產豐收。縮短稻秧返青期,有5條措施。

1、培育壯秧

農諺說:“秧好一半谷”。在培育壯秧的基礎上,移栽前4-6天追施一次“送嫁肥”促進秧苗萌發新根,這樣秧苗素質好,移栽後就能日栽夜長,縮短返青期。追施“送嫁肥”要適時,如果過早,新根萌發生長過長,秧苗過於柔嫩,拔秧時植株損傷重,導致移栽後返青期推遲,施用過遲,移苗尚未吸收,起不到“送嫁”的作用。施肥的數量,一般每畝秧田施尿素2-5千克,秧苗素質好,土壤肥力高的可以少施。

2、施足基肥

要使稻秧移栽後返青快,必須施足基肥。基肥應以農家肥為主,適當配施化肥。當前生產上普通存在的問題:一是施肥數量不足;二是農家肥施用量少,積制、管理和貯存技術粗放,肥料的質量不高。為了更好地發揮基肥的作用基肥應採取“粗肥打底,精肥面施”的施肥方法,即將農家肥在整田時均勻撒施,犁田時翻埋於耕層,移栽前再用速效性肥料施於土壤表層,滿足返青和分櫱初期的需要。

3、重視水皮肥

水皮肥又叫耖耙肥。水稻移栽時,氣溫、土溫低,肥料分解緩慢。為了便於稻苗移栽後早返青,要注意施用水皮肥。在最後一次整田耖耙前,將速效性氮素化肥均勻撒施於田面,及時耖耙,將肥料耖埋於3-6釐米深的表土層內。施肥量一般每畝用尿素3-5千克,或碳酸氫銨10千克。這樣能確保秧苗移栽後及時供肥催青,促進早生快發,壯稈增穗。

4、適齡移栽

要掌握好秧齡,適時移栽。秧苗在秧田裡生長的時間過長,會提早進入生殖生長,移栽時已開始幼穗分化,這樣超齡秧苗,群眾叫“帶胎上轎”,移栽後返青很慢,不發苗,因此,要把好稻秧適齡移栽關,確保稻秧能正常生育,為奪取高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5、及時管理

稻秧移栽初期,秧苗嫩弱,既怕淹深水,又怕斷水受旱。這時要實行淺水勤灌,有利於提高土溫,促進早返青。移栽後7-10天,追施第一次肥,促進早分櫱。




裡郎苗寨艾岡


苗兒未出齊的原因是什麼?首先應該找出稻苗沒出齊的原因。然後加強管理。使晚出的苗兒儘快漲起來。

苗兒沒出齊的原因。可能是低水不足,導致乾旱所致。或者苗床突凹不平,苗盤兒有騰空的現象。秧苗接觸不到地面的溼度,容易乾旱,導致水分缺失,發生幹籽現象。

加強管理。沒出齊的苗要特別護理。發現土壤乾裂就應及時澆水。不然稻芽幹了,就除不了苗。

稻苗出的不齊,應當及時補充營養。可以噴溼葉面肥。加強水分管理。光照管理。溫溼度管理。要防止病害的發生。

發生這種現象。就更應該精心管理,給晚廚的稻苗吃小灶兒,精心護理。不要放棄。只要沒有病,就可以長得好。為晚兩天插秧,還是沒有太大影響的。





美印龍兵過師傅


稻苗不出齊,打藥有什麼用?噴的藥劑也沒有葉片進行吸收。此時,最該做的是查看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出苗不齊,該採取什麼措施讓秧苗儘快的出齊。

水稻的育秧季,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出苗不齊也是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有的是苗床土水分的問題造成的,有的是種子問題造成的,還有的是蓋土或者底土的問題造成的。不管是哪一種,都需要措施來緩解,而不是噴藥。噴藥是齊苗、葉片完全展開之後的事情,沒出齊苗你噴哪門子藥。

1、苗床水分造成的出苗不齊。最常見的就是苗床底水沒澆透,種子萌發所需的水分不足,造成的乾旱區域水稻芽種的嫩芽難以正常的鑽出土層立針。對於這種情況較容易解決,只需要打開底膜澆透水在覆蓋無紡布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是底水過量,播種時一些低窪區域存水就播種造成的低窪區域出苗慢、芽種出苗率低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沒有太好的緩解方式。畢竟除了低窪的地方其餘的區域都需要正常的澆水,也不能通過通風散墒的方式解決。



2、種子的問題。種子的問題包括芽種的出苗率和芽勢。一般來說,水稻種子的芽率在80%以上就是合格的種子。但是正常情況下,水稻種子的發芽率達到85%以上才能滿足水稻生長的需求。因為播種之後的苗床條件對水稻的出苗率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種子的芽率太低,也會影響到出苗之後的密度,造成出苗不齊、秧苗的密度不足的問題。對於這種情況,是難以通過人為的方式解決。而且,這也是水稻苗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很容易出現經濟糾紛。



還有一種是水稻種子的芽勢不好造成的出苗不齊。水稻的芽勢也是衡量水稻種子優劣的一個指標。芽勢好,水稻芽種萌發的速度較為一致、出苗也齊;如果芽勢不好,催芽時就會表現出來,不能同期出芽,催芽時間較長、芽長短不一。在播種之後,出苗的速度也有一定的差距,也會造成出苗不齊的情況。


3、底土和蓋土的問題。土的問題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就是底土中存在除草劑殘留、壯秧劑用量過大以及蓋土中混拌壯秧劑和封閉藥的藥害造成的,總得表現就是芽種不能正常的拱土立針,嫩芽在蓋土下層捲曲、萎縮,苗床呈現較為嚴重的“瘡”,整棟棚的秧苗都不能有效的利用。對於這類情況,沒有緩解的可能性,只能是購買他人的秧苗來滿足移栽的用苗需求。

所以,出苗不齊並不是噴藥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找原因,並拿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