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由於古玩收藏行業的特殊性,具有情趣與財富雙重且巨大的誘惑力,隨之出現了許多從事這一行業的人誤入歧途不能自拔的情形。筆者在這裡做一個小的歸納總結,與藏友共勉

第一:夢想暴富,一舉成功

相當多的人踏上古玩和收藏行業並不知道其真正的內涵是什麼,只是想撞大運,發橫財,以為遍地的古玩都可以賣高價。一年搞一張齊白石的蝦或徐悲鴻的馬或一件明清官窯瓷器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只要碰上,就可變成大富翁。

還有一些朋友可能並不懂收藏,只是手裡有一些家裡留下的老物件,以錢幣居多,就希望能夠價值幾十萬、過百萬,往往會掉入一些李鬼公司的陷阱。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忍痛割愛!齊白石的蝦圖!原價3000萬!現在只要3000元!要的趕快,再遲就沒了!有一隻蝦快不行了!(純屬搞笑,勿對號入座)

這種投機心理不僅是初入此道人的心態,許多老玩家亦樂此不疲,每天尋覓於古玩市場和店鋪,遇有帶款的“官窯”、名人字畫,如獲至寶非買下不可,期望一轉手就掙一大筆。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因手頭較緊,現作墨寶《八駿圖》一幅,一口價18.8萬,藝術品謝絕還價!想買的抓緊,要是等右下角那兩匹馬下崽就不是這個價了!(純屬搞笑,勿對號入座)

一藏友,年逾古稀,玩的面很廣,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曾先後購進“大明宣德年制青花盤”一件、張大千潑彩山水畫一幅。“這件青花大盤,香港老闆出兩萬元我都沒賣,非送嘉德弄個百八十萬元不可,大千的這幅畫也得值個幾十萬元。”這真使我不僅嫉妒且佩服老人家的眼力和福氣。

過了一段時間,我問老人家情況如何,他沮喪地說了一句話:“咱沒那發財的命,青花盤拿到嘉德一鑑定是高仿品,仿得很精。張大千那幅畫我是拿到榮寶齋找人看的,也是仿品,水平還可以,夠六成。”

與這種想“撈一把”的玩家相反,真正玩家和收藏家卻常常發現寶貝,他們從容尋覓,細細審鑑,不將賺多少錢作為先決條件,而是優先考慮其歷史、文化載量的多少。

第二:唯書本至上,照貓畫虎,按圖索驥

搞古玩收藏的人,一般不離開書本,特別是工具書,隨時隨地都要翻閱查考。歷代年號,名人堂號室名,印章題款等等,都需要資料的幫助。據說明清兩代光瓷器的齋名、人名和吉語款達千種之多,古代錢幣更是名目繁多。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古代、近現代書畫名家分門別類,都是一本厚厚的大典。人們渴求知識,“書到用時方恨少”,從讀書中享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情趣,從讀書中學到了鑑別真贗的理論知識,抑或查到了自己所需資料,樂趣是無盡的。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由於古玩收藏行業近年來鉅額利潤的扶搖直上,在市場經濟大氣候大環境下,一些地下出版社、印刷所應運而生,他們急功近利,粗製濫造。那些高仿之作和許多贗品也居然堂而皇之地上了圖錄。而那些使人心靈震顫、垂涎三尺的天文數字價位足以使那些紙上談兵的書痴們利令智昏,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痴迷於書本知識的玩家也是一個相當大的群體。他們喜愛民族的傳統文化,醉生夢死地搞收藏,見著和書本上或圖錄上一樣的“玩物”便傾囊收購,期望有一天升值回報,結果卻大失所望。

搞錢幣的玩家都知道,聲音、銅質、鏽色、文字、形狀大小等都是鑑定要領,缺一即要否定。而圖錄上只能看其大小和形狀,銅質和聲音是看不到和聽不到的。看書只能是參考,決不能按書上的“馬樣”到市場上去購“好馬”。

第三:唯專家至上,偏聽偏信,不學無術

伴隨著古玩收藏行業的興起,一大批文物鑑定專家也先後“揭竿而起”,各種名目的“中心”、“小組”也掛牌而出。經營古玩的老前輩見多識廣,自然成為中流砥柱、市場的寵兒。一些非此門的專家學者也都躍躍欲試,變成了無所不知的“專家”,在那裡“傳道、授業、解惑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大有誤人子弟之嫌!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一些以盈利為己任的“專家”昧著良心,假的說成真的,真的變成假的。只要多給錢,什麼招數都有。可憐我們的許多古玩收藏者投師無門,只唯專家是從。所抱之物若說其真,則欣喜若狂;若假,則四目茫然;若不真不假,不知所云,奈何!

其實仔細想想,專家並非神仙,他們只是對文物的某一方面學有所長而已,還是應自我提升,方為正道!

第四:唯撿漏至上,心存僥倖,自以為是

“撿漏”這個詞,真是妙不可言,讓人趨之若鶩。筆者通過長期的市場觀察和自己的實戰經驗,覺得“漏”總是有的。因為古玩收藏本身並沒有標準的或法定的價格,賣家賺取的多少和買家花費的多少受多種因素影響。

不過,有些人不去下功夫學習和研究鑑定真偽的本領,更不願白耗時間和精力學習歷史文化知識,他們總是覺得那稀世珍寶的“大漏”“天漏”只靠運氣,擺地攤的商販或農村山溝裡的“鄉下佬”們不知“寶”為何物,某天若以低價購入為我所得,豈不美哉!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一玩家,玩了二十多年古錢幣。幾年前的一天,他手舞足蹈地說走鴻運了,接連在某舊貨市場撿了三十多枚大珍品的漏。幾年過去了,他已貧困潦倒,聽別人說他折了,折在這批錢幣的“大漏”上。

那麼多的古玩市場、店鋪,成堆成片琳琅滿目的東西,難道真的沒有“大漏”“天漏”可撿嗎?客觀地說有,但其幾率是微乎其微的。君若不信,非要撿“大漏”“天漏”,我告訴您秘訣!

一是要做到自以為非,徹底忘記什麼叫漏,隨緣而定。

二是苦練鑑定的基本功,學有所成,醞釀成一股徹悟的靈性,便能與那“大漏”“天漏”溝通,那“寶物”說不定就在你身邊呢!

第五:唯價廉至上,只圖便宜,不知是當

俗話說:“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此話很有道理,可大多數人還都貪圖便宜,古玩收藏行業裡的一些人尤為突出。

真正出入大拍賣行一擲千金拍高檔真、稀、絕品的,是一個極少數群體。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清乾隆二十五年 乾隆御製祈福金錢

中國嘉德2017-06-20成交價:RMB 41,975,000!

而遊走於地攤和出入店鋪或小拍賣行的大部分是工薪階層,花錢容易掙錢難。若能用不多的閒置資金購買一些到代且價位好的東西,既賞心悅目又可增值,豈不妙哉!

但是!真正的玩家和收藏家不會因小便宜迷住眼睛,花錢只買物有所值的東西。“便宜是當”這是先輩總結出的金玉良言,不可不知!

第六:唯多雜至上,以量取勝、雜而不精

由單一向多元、低級向高級,不斷豐富發展自己的知識,是玩家和藏家的普遍規律。但有相當多的人興趣廣泛,見什麼愛什麼,覺得玩單項乏味,雜項有意思,認為可以買家不同,輻射面大,獲取利潤的機會也多。於是“錢幣論斤稱,瓷器整車拉,書畫成捆買,玉件滿地扔”。粗劣雜陳,多多益善。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但是,日久天長堆積的“古玩雜項”,非但生不出多少利潤,可能本錢都回不來。處理捨不得,放那又是一塊病,難道給兒孫留下一堆破爛?

實踐證明:成功的玩家很少有搞“四面出擊”的。他們只是選擇一兩個藝術品門類投資,掌握鑑定知識和市場行情,失敗的幾率就小得多。而且古玩精品的含金量和增值率,顯然要勝過多而雜的一般藏品。

所以我們必須把握一個原則:量中求質,求精不求多!

第七:唯奇異至上,弄巧成拙,誤入歧途

今日作偽造假者遠非昔日可比。不但繼承傳統,而且使用現代高科技手段,並且出現專業分工的流水線。有人說達到了“登峰造極”,讓人“歎為觀止”的地步,此話言之有據。

如今,造假者迎合市場的需求,抓住了買家獵奇的心態,用各種手段生產加工不同檔次的古玩和收藏品。當然,幾千年的文明沉澱,古代藝術品一定有迄今尚未與我們謀面的稀世珍品或絕無僅有的孤品。但它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甚至千載難逢。

玩收藏,最怕這些人

我們帶著美好的憧憬踏進收藏世界,願大家能走出那些迷人的誤區,到達更高的藝術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