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銀元:清朝龍洋之——廣東省造

從今天開始,我將系統的整理一下我國近代各地所鑄龍洋的各種版別。希望能給我的讀者朋友一些有用的東西,同時也給自己一個進一步溫故知新的機會。

我近代機鑄銀幣的產生,主要原因由於外國銀幣的衝擊造成嚴重的金融混亂,清政府決心改革幣制。

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在廣州建立廣東錢局做出嘗試,開啟了我國近代銀元史的先河。我國清代銀元,不論正面中間光緒元寶也好,宣統元寶也好,背面都是華夏圖騰“龍”的圖案,俗稱“龍洋”,也叫“龍銀”。
中國近代銀元:清朝龍洋之——廣東省造​​

廣東錢局所鑄是我國第一批龍洋,經過數次試鑄才最終定版,各地錢局才逐漸效仿鑄造流通開來。其版式大致根據鑄造時間先後分以下幾種:

第一版:七三反版,鑄造於1889年。

這是中國第一套龍洋,正面中間上下右左分別書寫“光緒元寶”四字,中心滿文,外緣一圈英文字母。背面龍圖,上邊緣是廣東省造,下邊緣書面值“庫平七錢三分”。該幣英文置於正面,與常見龍洋相反,故稱作七三反版。

七三反版也有五種面額,七錢三分、三錢六分五釐、一錢四分六釐、七分三釐、三分六釐五。該套龍洋比常見龍洋稍重,成色也好,由於當時鑄造機制銀幣主要對接的就是外國銀元,分量重反而吃虧,所以未能大量鑄造流通,目前價格不菲。
中國近代銀元:清朝龍洋之——廣東省造

第二版,七二反版,鑄造於1889年。這版銀元在七三反版之後,縮減了分量,降為與世面常見外國銀元一致(大約27克)。面值也是有五種,分別是庫平七錢二分、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三分六釐。但是銀元圖文位置沒變,試鑄不久之後,就有人提出非議,認為將洋文與光緒年號放在一面於體制不合,於是沒有全面發行。所以現在存世量也極稀有,也是天價銀元。
中國近代銀元:清朝龍洋之——廣東省造

第三、普通版。鑄造於1890年~1908年。該版銀幣是廣東省造光緒元寶的第三次改版,將外緣的英文放在背面龍圖周圍,廣東省造和庫平七錢二這些文字放在年號光緒元寶周圍。面額也是五種,與七二反版相同。就是我們常見龍洋的版式。正式大量開鑄流通,製作精美,分量成色均佳,為百姓商家樂用,成為清代機制銀幣的典範。由於存世量較大,目前價格也不算很高,普通流通品價格在2000多點。


中國近代銀元:清朝龍洋之——廣東省造

第四,廣東壽字雙龍一兩。鑄造於1905年。該銀元據說是為慶賀慈禧太后七十大壽而鑄。正面光緒元寶四字兩側分別鑄造兩隻蝙蝠,下緣紀值是庫平一兩。背面中心一個團壽,周圍是二龍戲珠。正是傳說中的廣東雙龍,存世量未知,極品中的極品,稀世之寶,價格不祥。市場上常見的都是贗品,請不要上當,得到這種東西的幾率比中彩票小的多的多,我在朋友圈見竟然還有人拿這種銀元讓拍賣公司鑑定為真品然後給聯繫拍賣的,不知是何居心。而實際上是在浩瀚如大海一般的網絡上都找不到一張真品的圖片。


中國近代銀元:清朝龍洋之——廣東省造

第五,廣東省造宣統元寶,鑄造於1910年就是宣統二年。除了正面中心把光緒元寶改為宣統元寶之外,其他圖文和普通光緒元寶沒有區別。面額有七錢二分和一錢四分四釐兩種。鑄造發行量不算小,也算常見銀元,價格不算高。目前七錢二分普通流通品價格在2000元以上,美品價高。
中國近代銀元:清朝龍洋之——廣東省造

廣東省造龍洋大致上就是這些種類,其實還有很多細微版別,也有很多玩版別的朋友喜歡研究,我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祝我的讀者朋友收藏愉快!萬事如意!

另外提醒轉文章的朋友,您把作者名都改了,這太不厚道了吧,希望您尊重一下別人的勞動成果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