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中美令人潸然落淚的故事,希爾少校深受國人擁戴

戰爭是殘酷的,但並不是無情的。在戰爭中,既有殺戮,也有救贖;既有冷血,也有溫暖。戰爭中永遠不乏可歌可泣的英雄及事蹟。今天想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二戰時,與中國有著深厚感情的美國的空軍少校理查德·弗農·希爾。專欄作家羅莉·普賴斯曾這樣評價希爾少校,他說“信手拈來描述一靜默無聞的人,有時你會找到英雄!”

二戰期間,中美令人潸然落淚的故事,希爾少校深受國人擁戴

理查德·弗農·希爾(1908年10月2日—1992年9月5日),在1932年第一次來到中國。不過當時並不是戰爭時期,而是美國的大蕭條時期,作為一名待業青年,希爾隻身來到中國希望能夠找到工作的機會,可能是上天向來會眷顧善良的人,最終希爾如願的找到了一份審計員的工作。但是好景不長,1937年,淞滬大戰爆發,希爾懷著滿腔熱血加入了上海萬國商團聯合自衛軍,併為之揮灑自己的熱血。但是隨著戰爭的越發激烈以及日軍的各種殘酷手段,希爾不得不離開了中國。

二戰期間,中美令人潸然落淚的故事,希爾少校深受國人擁戴

在中國期間,希爾目睹了日本人一系列的殘酷暴行,熱愛中國的希爾看到那些景象,一股義憤填膺的怒氣油然而生,即使回國之後,僅僅三天便報名參軍,請求被派往中國與日軍戰鬥。但其實,已經34歲的希爾還有對家庭的責任,但希爾的太太珍珠對於希爾的熱血和憤慨感同身受,毅然決然地主動簽署了放棄希爾對她撫養責任的合同。

直到1942年,希爾少校終於有機會再次來到中國,並抱著感恩及熱愛中國人的心情參與了駝峰營救。在這次救援中,美國向中國支援了三萬多名戰鬥人員以及八十五萬噸的戰略物資,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此次作戰,共損失了飛機1500多架,而更為嚴重的是損失了3000多名優秀的飛行員。

二戰期間,中美令人潸然落淚的故事,希爾少校深受國人擁戴

由於希爾少校所到之處都深受當地人民的愛戴,並且總部對他的工作也十分滿意,於是任命他為中國戰區美軍總部航空地面營救組總部別動隊負責人。1945年,希爾接到任務要把盟軍飛行員救援網絡延伸到敵後,希爾搭乘一架C-47貨機抵達老河口時,受到了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品仙上將的接見,並由當地人員妥善照顧,安排嚮導,協助他順利完成任務。為了使失事的飛行員能夠重返戰場,被選為臨時機場的立煌縣的當地人民自發組織起來,連夜為戰士們趕修飛機跑道。

二戰期間,中美令人潸然落淚的故事,希爾少校深受國人擁戴

這樣可歌可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

1944年2月11日,美軍飛行員克爾在與日軍的戰鬥中中彈負傷被迫跳傘,當時大批日軍撲來抓捕克爾。最後克爾被年僅14歲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交通員李石救下,躲過了日軍的搜捕並一起穿越包圍圈。

8月20日,美國空軍在轟炸日本九州八幡任務時,被擊中墜落於江蘇建陽縣,當地的新四軍聽到消息後立即前往營救,在犧牲4人的情況下救出了美軍飛行員5名,並連夜將飛機上的武器、零件拆卸運回。

二戰期間,中美令人潸然落淚的故事,希爾少校深受國人擁戴

1992年,希爾去世之前囑託女兒一定要把他的個人資料捐贈中國,到了2012年,他的遺願終於夢圓,他所收藏的數百件援華美軍文物,在成都建川博物館以“希爾少校二戰文物展”被世人所見,併為他專門建設了一所展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