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正在吞噬農民的未來?農村青年的命運真的無法改變了嗎?

荒野導讀:近些天,網上流傳一組文章,看看標題,就足以令人觸目驚心:《中國農村剩男調查:30歲未婚光棍一生多成定局》、《媒人:村裡男孩結婚太困難,寡婦都成搶手貨》、《山東:部分農村彩禮拿秤稱 一般3斤3兩百元大鈔》、《16歲小夫妻與2000萬農村剩男——農村青年的命運無法改變了嗎?》

是什麼正在吞噬農民的未來?農村青年的命運真的無法改變了嗎?

這些文章反映的問題,表面看是農村青年面臨愈來愈嚴重的婚戀危機,而荒野認為,這正是中國三農問題爆發以來農村危機不斷蔓延的結果。也許我們可以把農村中出現的光棍wj、高昂彩禮等問題的出現歸結於人口出生性別比失衡、人們生育觀念偏差以及傳統道德式微等因素,然而深入思考之下,就能發現上述因素只是標,而非本,什麼是根本呢?根本就在於城鄉發展的失衡、農民的分化、貧富的差距以及造成這種狀況的發展方式。

如果放在更廣闊的空間來看,之所以農民家庭wj顯現和惡化,正是我國發生嚴重三農wj的表徵,或者說是三農wj進一步深化和曼延的結果。其根源就在於小農經濟制度必然走向沒落,而現在又沒有更好的制度選擇來替代。今社會,更像一個由權力和資本主導的金字塔結構,上層對下層的不斷吸取擠壓形成巨大慣性力量,必然要逐層向下傳遞,最後就只有身處金字塔最底層的農民來承受。農民面對這樣的壓力,唯有使出渾身解數,進行互相殘殺式的嚴酷競爭,以期獲得個體生存發展空間。而為了在競爭中勝出,農民只有押上一切,集中所有資源,甚至透支未來,犧牲家庭成員,那就是一方面出現的老無所依、留守兒童,另一方面又是高昂眩目的彩禮和大操大辦的奢婚。

是什麼正在吞噬農民的未來?農村青年的命運真的無法改變了嗎?

荒野認為:有人不能理解,指責農民觀念落後,世風日下,但他們是沒有真正地處在農民的位置,說句不客氣的話叫“站著說話不腰疼”,在強大的社會壓力及對有限的稀缺資源激烈爭奪下,農民不如此選擇才怪,這就叫做物質決定意識,屁股決定腦袋。然而,我們又不能僅僅像某些四平八穩的專家學者提出所謂“理性”選擇一樣,用所謂的“理性”掩蓋社會資源分配嚴重不平等的事實以及造成這種狀況的制度機制,也就是說年輕女性之所以成為農民爭奪的稀缺資源並非完全是由客觀因素造成的,反而很大程度是由上述金字塔社會結構製造的。這樣說也許會讓人認為筆者是一個“唯機制”論者,誇誇其談,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然而,任何事物現象之後必有本質,不挖出產生的問題的根源,又如何能認清規律並求得治本之法呢!

是什麼正在吞噬農民的未來?農村青年的命運真的無法改變了嗎?

荒野認為:即便退一步講,我們可以把農村青年婚配難僅僅歸罪於人口出生性別比的失衡,那麼這種失衡又原因何在?如果我們作一個簡單的歷史分析,就不難看出,人口出生性別比例失衡源於人們生育觀念的扭曲和異化,而這種又是人們為了適應客觀環境的必然結果。從傳統的“多子多福”到現代的“多子多難”,由過去拼命“偷生”,到現在的拼命“逼生”,表面看是人們生育觀念的改變,實則是社會發展的變遷,歸根結底都是人們參與社會競爭的“理性選擇”,在傳統的生產力低下的小農社會,“多子”觀念必然奉行,而到了現代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市場社會,“少子”觀念也必然取而代之。正是由於這種社會變遷帶來的生育觀念轉變過程中必然產生的“陣痛”,出現了男女性別比例失調問題及由此造成的農民婚戀wj。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從本質上講,正是激烈的的社會競爭導致人們生育觀念的扭曲和異化,而造成生育觀念扭曲和異化的後果就只能由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民來承擔了。所以,無論怎麼說,都是迫使農民參與激烈社會競爭的機制制度導致了農民婚配難的結果。

是什麼正在吞噬農民的未來?農村青年的命運真的無法改變了嗎?

荒野認為:從農民家庭結構以及婚戀變遷來看,由於開放後,農村青壯年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城市打工而把年幼的孩子和老人留在農村,家庭成員處於分離狀態,由過去的穩定型家庭結構變成了疏離型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被無情撕裂,這就無形中隱含了農民的家庭wj。而另一方面,由於青年農民外出打工,工作地點與家庭再生產地點錯位,使他們難於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觸異性,培養感情,於是閃婚閃離流行,進一步加劇了農民的家庭wj。由此可知三十多年來,農民的家庭不是更穩固了,而是更離散了,婚戀不是更文明自主了,而是更惡俗被動了。

是什麼正在吞噬農民的未來?農村青年的命運真的無法改變了嗎?

如果放在更廣闊的空間來看,之所以農民家庭wj顯現和惡化,正是我國發生嚴重三農wj的表徵,或者說是三農wj進一步深化和曼延的結果。其根源就在於小農經濟制度必然走向沒落,而又沒有更好的制度選擇來替代。甚至可以說在小農經濟制度與資本主導的市場化社會雙重擠壓之下,三農問題愈加突出。而從種種現象來看,不僅農村原來就存在的留守兒童、老無所依、等等問題還未有解決之道,現

在又不斷產生了諸如光棍wj、婚戀惡俗等新的社會問題,恰恰說明農村危機無論從廣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斷推進和強化,而這一系列的嚴重危機正是吞噬農民的未來。

未來該怎麼辦?未來,我來!這句話你們這會兒還敢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