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皇子生活很輕鬆?呵呵,清朝皇子的學習強度麻煩了解一下

有道是:投胎投的好,年年都高考。如果想投胎到清朝當皇子,麻煩先了解一下這份“清朝皇子學習計劃”!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不僅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而且各項封建制度亦趨於完善,其中就包括成熟的皇室教育體系。教育對於我們現代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人來講,都是極其重視的,在清朝亦是如此。由於吸取了歷朝歷代的教訓,(以前有的皇帝因為沒有受過正式教育而導致沒什麼文化,比如明朝的天啟皇帝)所以清朝對於皇子的教育就格外重視了。

你以為皇子生活很輕鬆?呵呵,清朝皇子的學習強度麻煩了解一下

在清朝前期,當時的皇子教育體系並不完善,直到清聖祖康熙時期方才改善。一方面因為這時候清朝的統治已逐漸穩定;另一方面因為康熙皇帝本人自小就特別重視學習。根據雍正皇帝追憶康熙訓誡所著的《庭訓格言》一書記載,康熙早年間因為讀書過勞,致使痰中咳血,但是他依然沒有停止(竟至過勞,痰中帶血,亦未少輟)。如此熱愛學習的康熙,自然會格外重視皇子們的教育。

你以為皇子生活很輕鬆?呵呵,清朝皇子的學習強度麻煩了解一下

由於康熙時期,清朝還有公開選立太子的制度,所以對待太子的教育要求,遠遠比其他皇子嚴格。根據《清聖祖實錄》記載,當時的清太子胤礽,自幼是由康熙親自教育的。後來胤礽十四歲時,就學完了五經,康熙便與大臣們商議,最終派湯斌、達哈塔、耿介三人教胤礽功課,但是康熙也會經常去視察。康熙對胤礽要求有多嚴格呢?據《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初十日》記載:“朕幼年讀書必以一百二十遍為率,蓋不如此則義理不能淹通。”因此倒黴的胤礽,必須按照老爸120遍的標準來讀書,他往往從午後開始誦讀,等讀完120遍,都已經到黃昏了。如此讀法,難怪當年康熙能讀咳血呢!

你以為皇子生活很輕鬆?呵呵,清朝皇子的學習強度麻煩了解一下

其他皇子得不到胤礽這種待遇,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歡呼雀躍呢?但是其他皇子也必須學習,皇室是不允許學渣存在的。有時候胤礽也會與其他皇子在一間屋子裡讀書,這便是“上書房課讀制度”的雛形。後來雍正、乾隆兩朝,“上書房課讀制度”才逐漸走向成熟。這兩位皇帝在改元之初,都會首先宣佈關於皇子們的就讀事宜,只是雍正朝並無固定的讀書場所。到了乾隆朝,乾隆選定乾清門內東五間作為上書房的固定場所。原因就是《嘯亭續錄》中所說:“近在禁御,以便上稽查”,乾隆要坐在乾清宮中,聽見皇子們的朗朗讀書聲。這種感覺是不是有點像你的班主任就在你教室隔壁的辦公室裡,隨時會跑過來站在窗外偷偷查看你們?

你以為皇子生活很輕鬆?呵呵,清朝皇子的學習強度麻煩了解一下

上書房的規定是“卯入申出”,卯時是現在的上午5點到7點,申時是現在下午3點到5點,其一天的學習時長,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而且當時壓根沒有現在的星期天、寒暑假一說,他們一年只放6天假,即元旦、端午、中秋、自己生日、皇帝的生日及前一天,像除夕也頂多是提前放學而已。皇子自六歲入學後,直到二十餘歲搬出皇宮前,這期間必須都在上書房內苦讀。這個學習生涯遠遠比現在的小學、中學、大學要漫長的多,而且他們學習的嚴格程度,簡直就是年年備戰高考。

你以為皇子生活很輕鬆?呵呵,清朝皇子的學習強度麻煩了解一下

關於他們學習的課程內容,據《樂善堂全集》記載:“期間朝夕從事者,四書五經、性理、綱目、大學衍義、古文淵鑑等書”,大概就是經學、史學、詞章等內容;此外,他們還有蒙語、滿語、漢語等語言類學科,想想就讓人頭疼;當然了,他們也是有體育課的。體育課對現在學生來講,應該是最喜歡的一門課程了,但是皇子們的體育課卻很苦逼。由於清朝從馬上奪得了天下,所以他們格外重視皇子們的騎射訓練。他們的體育課內容,大概就是體育運動與健康+武術+後期的一些軍事學習。每天下午皇子們放學後,本來想好好休息一下呢,誰知道上個體育課,累得哭爹喊娘。

你以為皇子生活很輕鬆?呵呵,清朝皇子的學習強度麻煩了解一下

在乾隆時期,終於形成了系統完備、體制成熟的皇子教育體系。乾隆退位的前一年,他已經五世同堂了,他的這些後代人都在上書房內讀書,令“上書房課讀制度”達到了一個巔峰。看著自己的子子孫孫們正在朗朗讀書,乾隆作為一個大家長,肯定欣慰得露出了笑容,一如今天學生的家長;但那些搖頭晃腦、勤學苦讀的皇子中,肯定也有一些人會夢遊九霄,這就如同今天校園課堂內的光景。看來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只要有學霸的地方,必定也有學渣的存在。

如果按照“學神、學霸、學弱、學渣、學酥”的等級來劃分,你覺得自己在哪一級?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說出自己的級別?

歡迎關注“嘉道文流”,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