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看世界年輕時的樣子!|全球遊蕩指南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入夏了,炎熱的天氣讓空調成為了人們維生的必需品,如果室外的計劃作廢了,不妨跟著我們一起,品味藝術家們獨自思考以後迸發出的靈感,和他們用對藝術的熱愛所記錄的日子吧。

這次,遊蕩指南帶你逛逛世界各地的展覽,一起了解歷史和其中的轉折點。單讀邀你以美術為眼,一起觀察世界是怎麼一步步長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北京

徐冰:文字與自然

草場地藝術區紅一號 B1

2018.7.14-2018.9.23

最愛用古典文字和符號詮釋這個社會的徐冰又出來冒泡,辦新展覽了!國畫在徐冰的手裡從來不只是常見的山水雲霧等,而是用與自然相關的哲學元素喚醒這些字符和傳統畫法。比如在《鳥飛了》中,徐冰裁剪了無數個古漢語的“鳥”字,像瀑布一樣傾瀉下來,就像無數只“漢字鳥”在飛翔似的。

除了形式之外,他的選材也都是自然的,常見的物件,比如枯萎的植物和撕裂的塑膠布,去重提人與自然的關係,質疑傳統書畫中的山水那靜態的,離我們很遠的模樣,快去看看這位著迷於把玩漢字的老頑童,又玩出了什麼新花樣吧。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徐冰《鳥飛了》(2001)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背後的故事:夏山圖》(2018)徐冰《天書》(1987-91)

上海

折點: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

龍美術館 |西岸館

2018.6.16-2018.10.7

40 年,可以把一個妙齡女子變得面目滄桑,對於時間來說卻只是個不經意的轉折,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來正萌芽的開端。中國當代藝術家們的作品,吸收了中外藝術風格,討論本國的社會問題和生存困境,在大膽試探和自我批判中進行著創作。

本次展覽分為四個章節:1978-1984;1985-1989;1990-1999;2000 年至今,展出具有時效性和影響力的近百件現代作品,用時間軸的中立角度,見證中國藝術家們的時間與探索,以及中國藝術不斷煥發的生機活力。它包括諸多媒介和元素的嘗試,有油畫,國畫,雕塑,影響和裝置等等,像一個調色盤一樣展示中國現代藝術都有什麼色彩和文化基因。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方力鈞《2008-09》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何多苓,艾軒《第三代人》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曹斐《La Town》

理·卓別林:卓眼視界

餘德耀美術館

2018.6.8-2018.10.7

頭戴圓禮帽,手持拄柺杖,一撇小鬍子的他,不用出聲就逗笑了一個時代。他既說得出“一天不笑,白過一天”,也做得了反戰積極分子和社會活動家。像很多喜劇大師一樣,他嘗過人間的悲涼,在孤兒院度過 7 年時光,幹過各種打雜的活計,雜貨店小夥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傭人和吹玻璃的小工人。

他怎麼一步步長成“世界的卓別林”的?也許答案就在這次的公佈卓別林諸多個人物品的展覽裡。展覽將展出卓別林檔案資料中的 300 多張照片、文獻和將近兩小時的電影片段,還將呈現來自私人或公共機構收藏的原版海報、錄像、油畫、手稿及版畫作品,反映卓別林的形象對於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的影響。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大獨裁者》(聯美公司) 1939-1940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查理·卓別林扮作流浪漢形象

倫敦

畢加索 1932 年作品展:愛,名聲和悲劇

泰特現代美術館

2018.3.8-2018.9.9

不喜歡好好畫人臉,自成一派的畢加索,不知在 1932 年受了什麼刺激,一年內就畫畫了 110 件作品,是個靈感充沛的工作狂。

這次泰特現代的展覽回顧了他的 1932 年,也就是被稱為“奇蹟之年”和“情色之年”的靈感迸發。原來,這一年, 50 歲的他深陷愛情漩渦,一面用繪畫發洩著對名存實亡的婚姻和對妻子奧爾加·科赫洛娃的不滿,一面用鮮豔而有張力的圖案抒發著對情人瑪麗·沃爾特的熱烈情慾。在黑白照片的年代,只有他那含著愛與恨的繪畫作品是彩色的。它背後表達的,是畢加索對她們的態度:欣賞,熱愛,疼惜,敬重,或是判和厭惡,藝術創作讓他的一場場愛情被畫筆記錄。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畢加索 1923 年作品展》倫敦展覽海報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畢加索 1932 年畫情人瑪麗·沃爾特的作品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畢加索 1932 年富有空間感的新繪畫嘗試

太人性的:培根,弗洛伊德,一個世紀的油畫和人生

泰特英國美術館

2018.2.28-2018.8.27

“這是人生,不是藝術。”衛報如此評價這次展覽。戰後熱烈的畫像,與人們試圖迴歸正常的迫切願求緊密相連。正如畫家弗洛伊德說的:“我和我肉體一同希望能把畫兒畫好。”

在二戰後“油畫已死”風尚席捲整個英國的時候,弗朗西斯·培根、盧錫安·弗洛伊德等 30 年代畫家,用個人主義風格救活了“瀕死”的油畫,鼓舞了喪氣的戰後英國人。這與現代主義期待未知,期待新的可能,尋求自由的主旨相悖,戰後的油畫只想撫慰人們的慌亂。畫中的人不再是難以看懂的,非常規式的人像,而是落筆於記錄人們內心的掙扎,繪畫的對象變成明顯在悲傷絕望中的,孤獨的人們。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舊金山

1960 之後的德國藝術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2012.1.1-2021.12.31

1960 年代末,二戰後,德國人民奮力擺脫希特勒導致的,“世界罪人” 的惡名,並逐步在戰後創傷中尋找新的活法。藝術上,他們小心翼翼地嘗試著創新主義,在藝術的畫布上記錄著民族的不確定性,懷疑性和破土而出的興奮。

展廳還伴有德國藝術講座和有關書籍的書架,讓觀眾們帶來與本展覽相關的,關於過去和未來的藝術討論,讓大家的看畫過程有鼻子有眼,幫助觀眾理解畫中的反思,掙扎和向上的情緒和力量。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詹尼斯·克里斯《未名》(1983)

柏林

柏林雙年展

柏林眾展區

2018.6.9-2018.9.9

“我不是你認為我做不到的”,和“我們不需要另一個英雄”,兩句叛逆的主題句奠定了這次以革新和實驗為基準的柏林雙年展的調性。它質疑了對於網絡和好萊塢電影帶來的虛擬個人英雄主義,告訴大家歐洲社會的殘缺性和複雜性,提及如“種族歧視”,“差異性”和“後殖民主義”和等標籤。

雙年展告訴大眾,別急著在網站找存在感和賺錢,應該慢下腳步,重新關注青少年暴力,酗酒問題,精神疾病和稀缺的“公民意識”等社會問題。它扣問的是:“既然不需要英雄,那我們需要什麼?人活著就一定要想象自己很了不起嗎?”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馬里奧·普法伊費爾影像作品《再一次》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迪尼奧·博帕匹的裝置作品《無題(玄奧的不穩定性)【感覺】》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點擊上圖,購買全新上市的《單讀 17 :人的困境》

走吧,去看世界年轻时的样子!|全球游荡指南

▼▼遊蕩傳送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