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台,世界十二古天文台之一河南省登封告成觀星台


登封告成觀星臺位於鄭州市登封告成鎮,這裡為西周周公姬旦測日影尋地中之所。現存建築由南向北依次有照壁、大門、儀門、周公測景臺石表、周公廟、觀星臺、帝堯殿等建築,其中,周公測景臺建於唐開元十一年,觀星臺建於元代,其餘建築建於明清時期。是我國現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天文觀測建築群。

觀星臺。觀星臺是元世祖統一全國後,為制定新的歷法,命郭守敬所建。觀星臺為磚石結構建築,由覆鬥狀臺體和石圭兩部分組成。臺高9.46米,連同臺頂上搭建的小室,通高12.62米。

觀星臺頂部平臺。臺體的平面近正方形,臺基每邊長16米餘,向上逐漸收分,至臺頂每邊長8米餘。臺體北壁下設有東西對稱的踏道口,可以由兩口盤旋登至臺頂。踏道由紅巖石條組成,梯欄及臺頂四沿女兒牆以磚砌成,上部用紅石雕頂封護。

觀星臺頂東、西兩小室。臺上是觀天象和測景的場地,明嘉靖七年加建小室。

觀星臺東側踏道。

臺體北壁正中有一凹槽,凹槽南壁上下垂直,東西兩壁有明顯收分,凹槽上部架有橫樑,形成觀星臺之高表,它與臺下的石圭組成測量日影長度的圭表裝置,因為元代的這一設置比以往的八尺測量之表高出5倍,故稱為高表。

量天尺注水池。石圭在臺體下部以北,南端伸入北壁凹槽,自南至北由36方青石接連輔設成31.196米,寬53釐米,南高56釐米,北高62釐米的石圭,上刻兩條平行雙股流水渠,深2釐米,寬2.5釐米,兩槽相距15釐米,渠南端有方形注水池,北端有長條狀洩水池,池兩頭有池水孔,水渠用以測水平的天文儀表。


觀星臺建築是郭守敬在總結前人天文科學成就基礎上新的偉大創造,這種簡便而實用的測量手法,精確測驗出了夏至的日影、北極星出地高度及晝夜時刻等,據此為中心觀測與推算制訂的《授時歷》求得的迴歸年週期為365.2425天,與後來世界上流行的《格里高利曆》一秒不差,卻早它300年,與今天現代科學推算的迴歸年週期僅差26秒,反映了我國古代卓越的天文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