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成都流量經濟指數位居新一線城市榜首

鼓掌!成都流量经济指数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成都發展改革

記錄解讀成都發展改革偉大進程

成都不僅是網紅城市

還是“流量”城市

剛剛收到消息

成都流量經濟指數在新一線城市中

排名第一

鼓掌!成都流量经济指数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鼓掌!成都流量经济指数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7月26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商務廳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成都)移動電子商務年會暨流量經濟發展峰會”在成都舉行。據瞭解,該年會已連續舉辦七屆,本屆年會以“電商新場景·流量新入口”為主題,來自移動電子領域的1000餘位專家、企業以及機構代表,聚焦“六大新經濟形態”之一的流量經濟,就新技術、新入口、新場景,以及新的流量紅利引發新的經濟形態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

值得關注的是,在峰會現場,財新數聯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新經濟指數聯合創始人陳沁發佈了《2017年中國流量經濟指數發展報告》,這是首個全國主要城市流量經濟相關指數。該《報告》顯示,

成都流量經濟指數位居全國第五位,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位列新一線城市榜首。

鼓掌!成都流量经济指数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財新數聯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新經濟指數聯合創始人陳沁現場解讀《2017年中國流量經濟指數發展報告》

報告:信息流位居全國第四位

據瞭解,中國流量經濟指數包括五個一級指標:資金流、物質流、知識流、信息流、人才流。

而在五個一級指標中,成都在信息流一項位居全國第四位。“成都的信息流處於全國領先水平。”陳沁表示,近年來,成都提出發展新經濟、賦予新動能,建設最適宜新經濟發育成長的新型城市,為大數據及信息技術創新創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時,陳沁還從資金流、物質流、知識流、人才流等方面進行了細緻分析,“就資金流來看,成都市排名居全國第七位,排名還是比較靠前。”物質流相當於貿易流動,貿易流動所指又較為寬泛,所以這裡包括多個二級指標。“貿易流量成都排名第六位,在中西部是第一位,這顯示出成都在國際門戶樞紐上的地位是比較明顯的。”而在知識流、人才流方面,成都分別位列第九位和第八位。

“這些要素的流動本身為各種經濟體帶來了經濟增長,既是經濟增長本身,又是經濟增長帶來的結果,所以是相輔相成的,流量經濟指數就是通過這五個一級指標算出來的指數。”陳沁認為,在新的發展時期,流量經濟不僅僅是一個發展目的,本身也是發展的手段。

今年年初,成都出臺了《關於推進流量經濟的實施方案》,明確將圍繞17個行業和14大應用場景激發流量經濟萌生更多的活力。到2022年,成都流量經濟要加速湧現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催生出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形成優勢比較突出的產業生態圈,形成與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相適應的流量經濟深度應用格局。

鼓掌!成都流量经济指数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年會現場

現場:8個企業及項目簽約落戶

作為人才、項目、資本等行業資源對接平臺,昨日,在年會現場,慧聰集團、58同城、傳化智聯、卓志跨境供應鏈、聚水潭、思路網等8個電子商務企業及項目還進行了集中籤約落戶成都。同時,武侯新城電子商務集聚區、簡陽·西部電子商務集聚發展區還進行了招商推廣。

記者從峰會上了解到,作為全國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成都在電子商務領域大力實施創新孵化、平臺培育、生態建設等工程,產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數據顯示,2017年成都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4萬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網絡零售額近2400億元,同比增長38%。今年1至6月,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8600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網絡零售額超過1400億元,同比增長35%。

而按照發展目標,成都將高標準打造以產業電商、社交電商、共享經濟等領域特色的區域新格局,全面建設電子商務創新型區域中心。到2020年在重點行業領域形成3-5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平臺,到2025年形成1-2家達到國際影響力的行業平臺,培育集聚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截至目前,

成都培育了7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50家市級示範平臺企業、332家市級創新型電子商務企業、2個市級電子商務集聚區、5家市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成都市電子商務將以發展流量經濟為核心,把培育平臺企業作為發展流量經濟的重要抓手,以平臺聚合流量,推動流量經濟創新、集群發展。

鼓掌!成都流量经济指数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特約觀察

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研究諮詢賀培科:

成都自帶規模龐大的人才流量

昨日現場發佈的《2017年中國流量經濟指數發展報告》顯示,在5項一級指標中,成都在“人才流”一項中位列全國第八位。對此,賀培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發展流量經濟的核心是提升城市流量承載力、控制力和運作力。作為流量經濟的的核心流量之一,人才流是城市間爭奪的戰略性資源。”

“成都自帶人才流量,且規模龐大。”賀培科分析指出,高校作為所在城市人才的優質培養皿和巨大蓄水池,尤其是坐擁雙一流高校的城市,在高層次人才流量方面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而成都就享有8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以下簡稱“雙一流高校”)。據雙一流高校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2017年成都雙一流高校共有畢業生約6.6萬人,其中本科生約5萬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1.6萬餘人。而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生達到2.4萬人,碩士生達到0.85萬人,博士生達到0.14萬人,分別佔全國42所一流高校相應畢業生群體的6.9%、6.5%和5.4%,為提升成都高層次人才流量提供了重要源泉。

賀培科進一步指出,這份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成都還“截流”了一部分外地生源。據瞭解,在蓉雙一流高校2017屆畢業生在省內就業33461人,佔畢業生總數的55.9%,且大部分流向了成都。其中,僅電子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的畢業生流向順差(即在川就業人數大於川籍生源人數)就達到了2300餘人。“這充分體現了成都的就業吸引力及雙一流高校對城市人才流量的引流作用。”

而對成都高端人才聚集還略顯不足的問題,賀培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表示,“首先成都要精準‘導流’,不斷提高本地雙一流高校人才留蓉率。同時,精準運維‘朋友圈’,提高深造人才迴流率。其次,要精準培養,提高人才與成都需求的匹配度,精準服務,提高人才留蓉生根滿意度。”

具體來說,賀培科分析表示,要推動雙一流高校人才就業與市場需求信息對稱,可以建立雙一流高校高學歷畢業生和成都就業市場需求發佈機制,實現高校與地方間的精準“導流”,探索利用移動端等載體定製推送服務信息。他還建議,企業可以與雙一流高校人才提早“聯姻”,根據企業未來一段時期用人需求,從雙一流高校中遴選有意留蓉創新創業的優秀在校生,鼓勵企業與其簽訂“信用合同”,給予學費補助和實習期間生活補貼。

而對於提高深造人才的迴流率,賀培科則建議,“要充分認識到從成都雙一流高校升學、出國出境深造的未來人才具有層次更高、對成都有感情兩大特徵。”他表示,要利用這兩大特徵,構建政府人才部門、高校畢業生工作部門、校友會等多種渠道的聯絡交流機制。一方面,可以設置海外留學獎助學金體系,營造良好的溝通、鼓勵氛圍,助力其深造學習成才。另一方面,要為其提供有效的就業指導培訓,幫助對接回國應聘者和有海外人才需求的企業。

賀培科還建議,可以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成都市重點產業及重點企業用人需求進行動態監測分析,及時瞭解人才需求結構,引導在蓉雙一流高校積極開設新興學科和課程,大力培養亟需的新經濟人才、複合型人才。同時,要繼續完善公共服務,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及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提高城市宜居度,持續集聚高層次人才,提升雙一流高校人才特別是研究生層次人才的本地就業率。

鼓掌!成都流量经济指数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名詞解釋

鼓掌!成都流量经济指数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流量經濟,是指經濟領域中各種依靠要素或生產物的流動而帶來經濟效益與發展的經濟存在型態的總稱。

流量經濟分兩種存在型態

一種是站在某一區域(包括國家或地區)發展的視野,以區域自身相應的平臺或條件吸引外埠的物資、資金、人力、技術、信息、商人等經濟發展要素向區域內集聚,通過各種資源要素在區域內的重組,提升式的有限期滯留,藉助式的經過等,來促進和帶動區域內發展,再通過區域內的資源要素向外埠的輸出、流動等,既使本區域得到發展,又帶動和服務外區域的經濟發展所形成的經濟現象。

另一種是站在區域(包括國家或地區)與區域之間發展的全方位視野,通過推動和促進經濟要素或生產物的相互流動,因經濟要素或生產物重組、互補等產生經濟效益,從而使各區域間協同發展所形成的經濟現象。

成都的流量經濟

包括物流、人流、商品流、現代信息流、商人流、人力資源流、資金流、技術流。在未來發展中,誰能控制流量和入口,誰就能贏得發展主導權、佔領競爭制高點。

以“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為目標的成都

正備受“流量經濟”青睞

流量經濟的快速發展

也將成為推動成都高質量發展

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動力

和實現經濟轉型的利器

成都,未來可期

鼓掌!成都流量经济指数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