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抗戰時,哪些國民黨做出了有史以來最恥辱的事情?

抗戰時期國民黨最為慘重和恥辱的一次戰役

國共抗戰時,哪些國民黨做出了有史以來最恥辱的事情?

中條山戰役,又稱晉南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在山西範圍內的惟一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

1941年5月7日,日軍傍晚時分突然一齊出動,由東、西、北三面“以鉗形並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進犯中條山地區。

東線,日軍左翼以溫縣為發起點,沿黃河北岸突進。守軍第9軍裴昌會所部在強敵進攻下施行節節防禦,節節後撤。8日午,即放棄濟、孟兩地,向西撤退。封門口系日軍西進必經之要隘,日軍勢在必奪。久攻不下,再行增兵。自9日上午激戰至10日晨,終為敵破。11日,日飛機百餘架轟炸封鎖官陽東西渡口,第54師在遭受重大傷亡後渡至河南,其餘各師團退至封門口至邵源以北山地。12日,該路日軍一部佔領黃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則沿封門口西進至邵源,與從垣曲東進之敵會合,完成了對國民革命軍第14集團軍的內線包圍。

國共抗戰時,哪些國民黨做出了有史以來最恥辱的事情?

西線是日軍的主攻方向。守軍為孔令恂的部隊。7日下午,日軍分多數縱隊,成廣正面法,集中機炮火力,並以飛機誘導步兵,向王竣師右翼80團陣地猛攻。另以獨3旅附37師團一部,向劉家溝、古王、計王王治岐師全面佯攻,牽制激戰。

8日凌晨,日軍突破張店以東第27師防線,孔、唐兩軍聯繫被切斷。第27師潰退至曹家川、太寨一帶。9日正午時分,第80軍所部遭敵便衣襲擊和飛機轟炸掃射,進一步潰敗。“在一場混戰中,新編第27師師長王竣、參謀長陳文杞及165師姚汝崇營長等多名軍官犧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廟嶺附近。第80軍軍長孔令恂、第165師師長王治岐拋棄部,獨自渡過黃河,失去指揮的部隊爭相競渡,傷亡慘重。新編第27師副師長梁希賢見事不可為,投河殉國。

夏縣日軍先頭部隊7000人分三股南向進犯唐淮源第3軍陣地。8日拂曉,日軍攻佔中條山北山交通要道泗交村。然後,一路向西北奔襲第7師師部駐地王家河,一路向東南奔襲第3軍軍部唐回。王家河遭日軍重兵包圍,師長李世龍率部突圍;唐回則在軍長率預備隊馳援王家河的情況下被日軍地面部隊與空降兵協同佔領。第3軍軍長唐淮源率殘餘人員向東撤退至溫峪一帶,被日軍擋住南去之路,遂與敵激戰,遭受重大傷亡後,再向東北、西北方向退去。

12日唐軍長及其所部在尖山陷入日軍的四面包圍之中。在三次突圍失敗的情況下,唐軍長於尖山頂廟內自戕殉國”。同日,第3軍第12師在突圍至胡家峪後遭日軍截擊,師長寸性奇胸部中彈,身負重傷,仍率部苦戰。13日,寸部亦陷日軍重圍,寸師長二次負傷,右腿被敵炮炸斷,自知無力迴天,亦拔槍自盡。繼忻口戰役第9軍軍長郝夢齡與第54師師長劉家祺之後,再寫一軍之中軍、師長同時殉國的悲壯史詩。

國共抗戰時,哪些國民黨做出了有史以來最恥辱的事情?

國共抗戰時,哪些國民黨做出了有史以來最恥辱的事情?

聞喜敵36師團先頭部隊3000餘人,向公秉藩第34師防守的野峪、十八坪、唐王山等陣地猛攻,並迅速攻陷唐王山。公秉藩組織部隊反攻,收復唐王山周圍陣地,但因其右翼友鄰部隊防線被突破,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又令公率部馳援馬村,第34師便放棄唐王山陣地,退至胡家峪。

北線是中條山地區國民革命軍曾萬鍾第5、劉茂恩第14兩個集團軍的接合部,日軍的戰略意圖在於迅速攻佔橫垣大道,直取垣曲縣城,對守軍兩個集團軍實施分割包圍,各個殲滅。軍長趙世玲下令放棄陣地,撤向望仙莊一線;第17軍雖依靠工事和有利地形進行了較為有效的抵抗,終因左右兩翼皆被敵突破,不得不退出防線。日軍則在一舉突破守軍防線後,兵分兩路:一路沿桑池、賈家山、杜村河南下;一路沿亳清河南下,經皋落、長直、王茅,直取垣曲縣城。

8日黃昏,日軍在傘兵部隊配合下,佔領黃河岸邊的垣曲縣城,截斷了與黃河南岸的聯繫。日軍實現了中間突破計劃,中條山區國民革命軍被分割成兩半。

9、10兩日,日軍分兵兩路,一路向東,一路向西,東路於12日晨攻克邵源,與濟源西進日軍會合;西路於11日進至五福澗,與9日攻佔五福澗的日軍會合。至此,日軍的內層包圍圈完全角成,中條山守軍黃河沿線的補給線和退路全被截斷。

東北線駐防的守軍主要有國民革命軍第14集團軍司令部、武士敏第98軍,以及第15軍、第93軍等部。7日晚,日軍向武士敏第98軍發起進攻,武軍長率領所部拼死抵抗,在董封東西線上與敵激戰,多次擊退日軍進攻。王村一戰,將敵2000擊潰,斃敵濱田大佐以下700餘人。

10日,第一戰區司令部鑑於“濟源、垣曲間各主要渡口漸次被敵封鎖,該集團整個補給線中斷”的事實,命第14集團軍“陽城以西部隊主力,迅向沁翼公路以北分路轉移,以旋迴鑽隙戰法,打擊敵人側背。卯刻,該集團軍全面與敵發生激戰。申刻,交口之敵陸續增至三四千,竄陷清風圪塔、煤坪。同時第10師與第98軍接合部之二里腰,亦被約二千餘之敵突破。而陷邵源之敵,亦向西北緊迫,此時該集團軍三面有受敵顧慮。”各部在突圍遊擊中向北撤退。

在守軍全線潰退的同時,日軍以優勢的兵力和猛烈的炮火佔據了先機,迅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作戰任務—突破了中條山地區的全部防禦陣地,先後佔領了垣曲、濟源、孟縣、平陸等縣城及相關的關隘據點,封鎖了黃河北岸各渡口,完成了對國民革命軍的內外側雙重包圍,隨即轉入第二階段的作戰——對數路中國國民革命軍守軍各陣地,反覆掃蕩。

守軍主力在遭受慘重傷亡後先後突圍:第3、第15等軍殘部在第5集團軍司令曾萬鍾率領下西渡黃河,轉到洛陽、新安一帶整頓;第93軍主力在擺脫尾追的日軍後由禹門口渡過黃河進入陝西韓城境內;第98軍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領下進入太嶽山區;第43軍向浮山、翼城間轉進;第9軍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濟源山地遊擊數天後,分別由小渡口和官陽渡口南渡;國民革命軍中條山守軍大部退出中條山地區,中條山戰役落下了帷幕。

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據日方的統計資料,國民革命軍“被俘約35000名,遺棄屍體42000具,傷亡超過十萬。日軍損失計戰死670名,負傷2292名”。

在國民政府公佈的材料中,“綜合會戰,計斃傷敵官兵9900名”,我軍“共傷亡、中毒、失蹤官兵達13751員名”。

第三軍長唐淮源上將、第12師長少將寸性奇、第98軍長中將武士敏、第70師長中將石作衡、205旅長少將徐積幛、215旅長中將趙錫章。新27師長中將王竣、新27師副師長梁希賢、新27師陳文杞少將參謀長及新編27師(17歲-20歲娃娃兵、女兵)全體陣亡。

中條山戰役成為國民黨抗戰以來最為慘重和恥辱的一次軍事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