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名將爲大唐平定了南方羣雄,只可惜鮮爲後世所知

在大唐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湧現出了許多名將,其中秦王李世民以及麾下尉遲恭、程咬金、秦叔寶等猛將的故事廣為流傳,他們的形象在評書、小說、影視中經常出現。然而天下那麼大,秦王李世民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削平所有英雄豪傑,縱觀秦王李世民的活動軌跡,他主要是平定了北方的群雄。

當時南方的群雄也不少,又是哪位名將平定了他們呢?這位名將與秦王李世民一樣,同樣出身於宗室,名叫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從小就沉著機敏,有見識氣量。公元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攻佔長安後,委派李孝恭招撫巴蜀地區,李孝恭不負所望,接連攻下了三十多座城池。不久,李孝恭又受命討伐吃人魔王朱粲,一戰俘獲其眾,李孝恭的部下紛紛提議坑殺朱粲的部眾,李孝恭沒有同意,全部赦免了他們,由此人心歸附,投降者源源不斷。

這位名將為大唐平定了南方群雄,只可惜鮮為後世所知

618年,李淵稱帝建唐後,冊封李孝恭為趙郡公。第二年,李淵授予李孝恭信州總管之職,賦予他便宜行事的特權。李孝恭剛一上任就向朝廷獻平定蕭銑之策,這令唐高祖大為欣賞。620年,唐高祖進李孝恭爵位為趙郡王,改信州為夔州,令其廣造大船,訓練士兵水戰,以做好進攻蕭銑的準備。

蕭銑是南梁宗室之後,他在617年起兵反隋,佔據巴陵,自稱梁王,並在618年稱號皇帝,遷都江陵,其勢力範圍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北至漢水,擁兵四十萬,雄踞南方,可謂是大唐統一南方的最大障礙。·

621年,唐高祖加升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指揮水陸十二總管,對蕭銑發起了進攻。為確保這次行動萬無一失,唐高祖又任命多謀善戰的李靖為行軍長史,全面負責軍中事務。時年八月,江南正值雨季,江水暴漲,三峽道險,蕭銑以為唐軍不會出動,便沒有防備,就連許多唐將也不願意這時候冒險出戰,李靖力排眾議,主張趁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進攻才會取得成功,李孝恭果斷採納了李靖的建議。一個月後,李孝恭指揮唐軍在夷陵大敗梁軍,擒獲舟艦四百餘艘,敵軍斬首及溺死近萬人。

李孝恭在夷陵得勝後,故意把敵船散於江中,讓他們順流而下,以迷惑和威懾那些沒有救援的梁軍。蕭銑的救兵果然中計,遲遲不敢發兵,李孝恭於是長驅直下,包圍了江陵,蕭銑眼見援軍不到,無計可施,只得投降,江南於是平定。

這位名將為大唐平定了南方群雄,只可惜鮮為後世所知

唐高祖聞訊大喜,任命李孝恭為荊州大總管,以治理已經歸降的江南,經略尚未投降的嶺南。李孝恭和李靖經過兩年的努力後,終於徹底平定了嶺南地區,得到了四十九州。正在這時,已經歸附唐朝的輔公祏在江東叛亂,唐高祖又任命李孝恭與李靖發兵平亂。

624年,李孝恭與李靖等自江陵出兵,順流東下,直指叛軍。當唐軍到達舒州後,輔公祏在博望山部署三萬水軍,在青林山部署兩萬陸軍,又在梁山連鐵鎖以斷江路,築卻月城,延袤十餘里,以與水軍為掎角之勢。這時,許多唐將提議擒賊先擒王,直接攻打輔公祏佔據的丹陽,李靖又一次力排眾議,認為唐軍萬一不能攻破丹陽,舒州的叛軍就會從背後進攻唐軍,令唐軍腹背受敵,後果難料,提議先破舒州,挫敵銳氣,再取丹陽。

這位名將為大唐平定了南方群雄,只可惜鮮為後世所知

李孝恭聽從李靖的建議,在舒州與叛軍展開了較量,他先是堅壁不戰,暗中派奇兵截斷叛軍的糧道,坐等叛軍糧食耗盡。當叛軍糧食將盡、失去銳氣時,李孝恭指揮唐軍對叛軍發功了總攻,唐軍一戰擊潰叛軍,攻克舒州,直逼丹陽。輔公祏見狀,放棄丹陽,狼狽東走,李孝恭立刻派軍隊追擊,在武康擒獲了輔公祏及其部將,平定了叛亂。

李孝恭平定輔公祏的叛亂後,唐朝徹底結束了群雄割據的時代,久經戰亂的天下終於迎來了太平盛世。

以上可知,當秦王李世民在北方奮戰群雄時,趙王李孝恭也在南方奮戰著群雄,在當時,他們的功績都是無比耀眼的,其歷史意義也都是十分重大的,只是秦王李世民後來成了皇帝,在名聲上壓過了趙王李孝恭而已。

這位名將為大唐平定了南方群雄,只可惜鮮為後世所知

唐太宗即位後,改封李孝恭為河間郡王,李孝恭謙恭退讓,從不以顯赫的戰功向世人炫耀。640年,李孝恭去世,享年五十歲。三年後,唐太宗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李孝恭名列第二,遂名垂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