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我做自己的藥神

正在熱播的《我不是藥神》講述的是普通中年男子程勇(徐崢 飾)經營著一家保健品店,失意又失婚。不速之客呂受益(王傳君 飾)的到來,讓他開闢了一條去印度買藥做“代購”的新事業,雖然困難重重,但他在這條“買藥之路”上發現了商機,一發不可收拾地做起了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印度仿製藥獨家代理商。

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我做自己的藥神

賺錢的同時,他也認識了幾個病患及家屬,為救女兒被迫做舞女的思慧(譚卓 飾)、說一口流利“神父腔”英語的劉牧師(楊新鳴 飾),以及脾氣暴烈的“黃毛”(章傑 飾),幾個人合夥做起了生意,利潤倍增的同時也危機四伏。程勇昔日的小舅子曹警官(週一圍 飾)奉命調查仿製藥的源頭,假藥販子張長林(王硯輝 飾)和瑞士正牌醫藥代表(李乃文 飾)也對其虎視眈眈,生意逐漸變成了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

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我做自己的藥神

故事在博得大家的淚水同時,也讓癌症患者及家庭成為關注焦點。近年來癌症發病率居高不下,醫藥費用令人咋舌,患者及家庭想盡一切辦法籌錢看病,最費錢的一筆支出當屬抗癌藥品。這些抗癌藥品動輒幾千上萬元一盒,一年幾十萬元的買藥費用,一般人家都難以承受。這也是影片男主角之所以被患者稱為藥神的重要原因——藥便宜了,買得起,命也就“續”上了。

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我做自己的藥神

我們很多同事一邊看電影一邊擦眼淚,估計還會一邊罵這藥怎麼就那麼貴,謀財害命啊!醫藥界人士聽到這個話,估計多半會搖頭,並感嘆“真是兩難”啊。如果藥價下降,對患者利好,但是對製藥公司來說,沒有利潤就意味著再也沒有動力去研發藥品,將來或將無藥可用;

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我做自己的藥神

如果藥價不降,醫保來埋單,國家財力有限,降了這個藥,其他疾病群體利益就被“擠出”,究竟給誰埋單好?如何降價、怎麼降、降幅多少,這需要政府、製藥公司、醫保、醫生、患者多方面的博弈。同時,各國對全球創新專利藥的政策差異,也影響著價格高低。

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我做自己的藥神

但故事或許另有生機,在即成事實前我們或許只能按部就班的受制於經濟實力受制於藥物治療,就像電影中所言,再強的經濟實力也會被吃垮,再美滿的幸福家庭也會分崩離析....但我們是否想過,“預防大於治療”,今天不注重健康養生,終有一天我們會被病痛擊垮。

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我做自己的藥神

多麼俗的一句話,但也是最現實的一句話;我們誰的不想意外發生,那麼我們需要保護;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

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我做自己的藥神

”病從口入“我們說了多少年,電影讓我們明白我們應該怎麼活:生命可貴,健康重要,“預防大於治療”,即便是現在再健全的中國醫療體系,也不能挽救這個群體,等待他們的只能是病痛與死亡,其實你應該想想;“求健康”與“保健康”,到底誰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